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梦见自己成为城管大队的一员,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深南大道上开着五十铃巡逻,发现有商铺打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旗号做广告,到底要不要执法呢?到底是不是违规了呢?

停车熄火拔钥匙,我站在店门口陷入了深思......


什么是“一刀切”

比喻用整齐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自上而下,用同一套标准、同一种规则。


前阵子的整治“大、洋、怪、重”,清理不规范地名,一些地方没打好工作提前量,片面追求完成任务,一改了事“一刀切”。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后续的户籍更改、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环节没有做细做实,人民群众多跑腿甚至跑断腿,颇有怨言。


由此看来,不能仅通过一纸通知、一份清单、一张禁令就简单完成任务。刀切得好不好、切得准不准,人民群众自有雪亮的眼睛做评判。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本来就是混沌的,越发展,越会出现各种可能性。一刀切到底,也就切断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为什么要“一刀切"


“一刀切”最省时省力,不用动脑,保证执行“没有偏差”。一项工作不可能有万年不变的执行方案,昨天行得通不代表今天行得通,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背后是不作为甚至是乱作为。


“一刀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简单粗暴地理解意图,不分青红皂白就“一杆子通到底”,用执行代替思考。能否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强,恰恰最考验能力。


“一刀切”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刀,最后还是要切的。究竟切几刀,拿什么刀切,用什么切法,这里面的学问,大得很!


“一刀切”定下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想法,而是不知道怎么把想法合适地表达出来。


大脑天生习惯发散,我们要做的是把点状的思维,用逻辑梳理成线状,再提炼成网状的结构化思维。


你的思维之所以混乱,是因为大脑没有结构,体现为表达没有层次结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今天穿什么衣服好呢?”


“我有一条蓝裤子,一条橘黄色裙子,一件白衬衫,还有件灰白条纹衬衫,一条牛仔裤,一条蓝色竖条纹的裤子,还有顶黑色的帽子,哦对了,还有一条蓝色裤子……”


每个人看起来都生活在客观的现实的世界,其实每个人的世界又是由自己主观建构起来的,这个主观世界大厦,包括经验、知识、信念、想法、思维模型、愿景、方法、原则等楼层和房间,而建构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则是语言。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如果能聚焦目标、聚焦方向,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地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


还是那个情景:“今天穿什么衣服好呢”,可以定一个基调:


例如天气热不热,要冬装还是夏装。在这个基础上,定个色调,是深色系还是浅色系还是混搭系?再有时间,可以考虑衣服材质、品牌等。


这样下来,先切一刀,一锤定音地定个方向,就很有必要了!


不同层次的“一刀切”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还记得NLP中的六个思考层次吗?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如果站在环境的层面,一刀切下去,就是关于环境对人对事的影响。


例如,大家都知道最近二师兄涨价飞快,导致隆江猪脚饭门店成本飙升,资金实力雄厚的选择等待,势单力薄的已经关门走人。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如果站在行为的层面,一刀切下去,在于执行力的强弱问题。


例如,二师兄涨价了,是不是门店要裁员、自己上手干?是不是要涨价提高利润率?是不是要寻找更好的进货渠道降低进货成本?


如果站在能力的层面,就会去思考需要何种能力来解决问题。


例如,二师兄涨价了,我有没有能力来应付风险?为了降低成本,是否要考虑多样化经营?


如果.....再高一层,从信念、价值、规则(BVR)入手,你会开始思考方向。


你信仰什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所遵循的规则是什么,会决定你的行为方向。


例如,做饮食店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应该为食客提供怎样的优质服务,才能打败这条街99%的同行?


高处不胜寒,在BVR之上,是你的身份,关系到“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例如,为了成为隆江猪脚饭的行业佼佼者,五年内,我需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是做一个油腻的切肉老板,还是把门店做大做强,变成连锁经营,甚至可以设定行业规则。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最高层次是精神,也就是“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世界会因为我变得有什么不同”?


“动刀子”之前,先想想你的站位,是要从环境、执行、能力,还是你的信念信仰价值观、身份还是精神层面来入手。站位不高,一般都是没有选好切入点。


所以,做饮食的就不能只盯着门店一亩三分地,盯着客单量,盯着成本利润......再往上走,要关注行业趋势,关注社区发展,让门店这个【点】找对方向,依附社区发展的【线】,找准行业趋势的【面】......


关键的“切刀”说

工作也好,人生也罢。除了要关注自身的成长,还要关注所处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走势的一个更大的变量。有时候,人生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做事犹如顺水行舟,付出些许努力都容易成功,如果选择错了,就像在一部快速下降的电梯里拼命往上爬,即使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不管选择有多难,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切出“第一刀”,切好“这一刀”,就很关键了。


一方面,要增加阅历,见得多了自然知道如何切刀。思考的基础是背景知识拥有量。增加背景知识量,就是增加“刀具库”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感到棘手无从下刀的,不是能力不够,就是见得太少,最后只能乱切几刀。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另一方面,要经常思考

。每次学了一个新的概念、知识,就像收获了一把刀,这个时候不是把刀随便放起来收藏了事,而是要和旧的知识产生联系、发生链接,用旧的知识来理解这个新概念,让这个新概念从你的原有知识里“长”出来。


当清晨的曙光照耀大地的时候,通宵的出租车司机打着哈欠,一扭一扭从主干道拐入了小渔村,奔向幸福的终点站;卖菜摆摊的小商贩像探出头的松鼠,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城管开始出来活动,摆上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又是一天的鸡飞狗跳。


站在门店前陷入深思的我,已经有了想法,顺手拿起手机,给这篇文章点了个“赞赏”


陈火车:PPT和Python更实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把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