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車”真比不過“渦輪車”嗎?二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早先國內家用車消費市場中,發動機帶有渦輪增壓裝置的車型是相當少見的,十多年前從帕薩特B5時代開始,國內帶T的車型就慢慢多了起來。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尾標中帶T的“渦輪車”就稱為了高端以及動力強勁車型的代表,那麼“自吸車”真的就完全比不過“渦輪車”嗎?它們二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老司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答,其表示:堵一次車你就知道了!


“自吸車”真比不過“渦輪車”嗎?二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從工作原理上來看,“渦輪車”的發動機是帶有渦輪增壓裝置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藉助車輛發動機在正常運轉時所排放出的廢氣來推動渦輪帶動與其同軸的葉輪一起旋轉,從而為發動機內部輸送進更多的含氧新鮮空氣並進行增壓,與傳統的自然吸氣相比這種進氣效率明顯更高。最後的效果就是讓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在排量相同以及其他技術條件差不多情況下,渦輪增壓發動機無論是最高功率還是峰值扭矩自然都是要強於自然吸氣式發動機的。


“自吸車”真比不過“渦輪車”嗎?二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渦輪車”就一定比“自吸車”好。因為對於汽車而言動力性能只是一方面,還得考慮到耐用性穩定性這些其他因素,尤其是家用車。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結構相對複雜,所以製造以及後期維護保養成本上,都是要比自然吸氣式的要高。而這些最終都得由消費者來承擔,並且渦輪發動機在工作時缸壓比較高,所以整體耐用性穩定性也要更低一些。


“自吸車”真比不過“渦輪車”嗎?二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最後還有兩點要指出,一個就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高性能特性想要充分發揮得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渦輪開始介入工作也就是“渦輪起正壓”,一般都表現為發動機的轉速達到一起區間後,否則的話渦輪沒有介入工作發動機的動力也就沒有什麼優勢了。另外一個是由於“渦輪遲滯”效應的存在,“渦輪車”的動力輸出沒有“自吸車”那麼線性,就算深踩油門,也可能要晚個一兩秒才會有明顯的提速感。正因為上面所說的這兩點,在走走停停並且車速較低的擁堵路況下,“渦輪車”的表現從總體上來說是不如“自吸車”的。這也是為何經驗豐富的老司機表示:若問這兩者的區別,堵一次車就知道了的原因。


“自吸車”真比不過“渦輪車”嗎?二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