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養殖,控料時刻都重要!送你一份控料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對蝦養殖,控料時刻都重要!送你一份控料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對蝦養殖是高風險產業,養殖的每一個環節一環扣一環,只要有一個環節失誤,都可以導致對蝦養殖失敗。近年來,對蝦發病案例越來越多,損失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在水產養殖業界, 流傳一句話“養蝦先養水”, 普遍的都將調水看做養蝦最重要的工作。誠然, 水質的好壞, 關係到養殖是否成功,調水是養殖的關鍵。然而導致水質惡化的根本原因常被忽略,那就是投料技術。投料技術,是水質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疾病的關鍵來源,因此養殖戶掌握好控料技術尤為重要。

本文通過分析控料的原因和重要性,來給養殖戶朋友介紹一下多種的控料方法,希望養殖戶朋友在看完本文後,以後對飼料投餵和控制不再沒有“章法”,能夠真正的幫助到養殖戶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對蝦養殖,控料時刻都重要!送你一份控料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一、合理控料有什麼重要之處?

1. 不合理投餵容易造成水質問題,增加調水成本

在投料中很少養殖者能很好掌握正確的投餌量。投料過多,殘餌沉積在底部,尤其是到了養殖中後期,投餵量會越來越多,堆積的殘餌也會越來越多,影響底質,造成水質不穩定,從而養殖戶多次的進行調水工作,調來調去,調水的費用見漲。

2. 不合理的飼料投餵影響對蝦體質,嚴重導致發病

早期的過量投料,加重了對蝦肝胰腺的負擔,其主要表現在暴食直接造成肝胰腺的負擔過重,造成代償性腫大發紅,甚至造成肝功能受損病變。同時早期的蝦苗活力差,沒法將池底的飼料吃乾淨。

大多數養殖戶都不注重日常的對蝦腸道的調理和保健,而只是把對蝦腸道健康作為疾病來防治。這樣的結果往往有兩個:

一個是,對蝦糞便一旦排出,就溶解到水體中,看起來底部有機質不多,底質“乾淨”,然而實際上水體溶解的有機質過多,水質受到影響,水體中正常的藻類生長受抑制,嚴重可能導致對蝦生長速度慢甚至發病死亡。

另一個是,對蝦平時腸道不注意調節,造成對蝦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對飼料的轉化能力低下,就會出現“喂的多,長得少”的現象。而且,不注意調節腸道,往往還會造成對蝦腸道疾病:空腸空胃、腸炎等疾病隨之而來。


二、一般養殖戶常見的投料誤區

有少數蝦農有一種錯誤思想:認為蝦飼料每千克才8元左右,而蝦價一般都在40元,寧願浪費些飼料也應多投料,盼望多收蝦。這種思想很危險,因為多投下的飼料如果蝦沒有吃,便沉在池底,汙染了底質和水質,後果更嚴重;而如果蝦吃掉了,就會加重對蝦肝胰腺的負擔,其主要表現在暴食直接造成肝胰腺的負擔過重,造成代償性腫大發紅,甚至造成肝功能受損病變。

一般的養殖戶認為,投料主要有3個重點:一是投好“料”,使用口碑好的大品牌飼料,保證飼料本身質量很重要;二是投“好”料,控制好投料量,還要把握好操作細節和較“準”的投餌數量;三是投“好料”,在原飼料中添加營養物質、有益菌等來提高對蝦體質。

對蝦養殖,控料時刻都重要!送你一份控料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而實際上,說起合理控料大多屬於經驗性為主的實際操作, 和理論差異很大, 並非一句兩句能說得清的,在這裡,就簡單的介紹一下筆者所知的一些合理控料的重要點和細節操作。

三、合理控料的幾種方法

(一)常規控料

準確投飼料是對蝦養殖最重要工作之一,也是養蝦人員必須掌握的養殖技術。投飼料的基本原則是:準確投料,寧少勿多。可選擇固定一段時間定期減料或停喂1餐,這樣能很好的減輕肝腸消化負荷,促使對蝦去攝食藻類、細菌、生物絮團等,以補充微量元素、土著菌群、天然營養來促進胃腸消化及營養吸收利用;同時也可以清底調水,減少汙染。

養殖戶在投餵時,可以攪拌添加乳酸菌投餵,不僅能促進消化,有益腸道健康,提高餌料利用率,降低餌料成本;還能一定程度抑制有害細菌滋生。



在實際養殖生產中,確定日投餌量有飼料全年分配法和日投餌率法2種方法。飼料全年分配法首先按對蝦不同養殖模式估算全年淨產量,再確定所用飼料的飼料係數,估算出全年飼料總需要量,然後根據季節、水溫、水質與養殖對蝦的生長特點,逐月、逐旬甚至逐天的分配投飼量。一般體長1~2 cm的對蝦,其日攝食量約佔其體重的150%~200%;體長3 cm的蝦佔體重100%,4 cm的蝦佔50%,5 cm的蝦佔32%, 6 cm的蝦佔26%,,7 cm的蝦佔24%,8 cm的蝦佔18%,10 cm的蝦佔13%,12 cm的蝦佔10%,13 cm以上的蝦佔5%~8%。

對蝦養殖,控料時刻都重要!送你一份控料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二)脫殼控料

脫殼控料即要求養殖戶在對蝦脫殼期間的控料。一般來說,池塘裡每天都會有不同比例的對蝦在蛻殼,尤其是初一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蛻殼期。

脫殼期是對蝦非常脆弱和敏感的時期,在這個時候,一般對蝦的攝食能力會有所下降,吃了非常慢,因此在臨近脫殼期時,我們要注意減料,甚至停止投餵。千萬不要過多投餵,會造成浪費不說,殘餌還會汙染底質。經驗上來說,應該看脫殼蝦的數量來減少飼料,正常應減料30%-70%。如果趕到脫殼蝦最多的一天,需要減料50%,甚至晚上的加餐直接停掉。

脫殼之後,注意不要一下恢復到正常投餵量,需要每餐加10%-20%慢慢恢復正常投餵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於惡劣天氣、用藥刺激、大換水等操作導致的對蝦應激性脫殼的話,需要直接停料,觀察2餐後從70%投餵量開始逐步恢復正常。


補鈣的產品有非常多品種。例如離子鈣、有機鈣和無機鈣等。各種鈣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如果將上述鈣加工為可溶於水的乳化鈣,就更容易溶入水,有利於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動物的吸收,同時還可以拿來拌喂飼料,補鈣效果更好,迅速幫助硬殼。



(三)調水控料

如果是水質不好的情況下,這時千萬不要著急投餵,往往水體出現的藻類問題,水質變濃、發暗,油膜泡沫,氨氮、亞鹽超標等問題會導致水體中存在不同的毒素,這些毒素會隨著對蝦攝入的餌料進入體內,引起腸道疾病,嚴重可能致死。因此在水質出現問題時,首先要控制投餵量每餐需要降低30%-50%,但是不要減少投餵的頻率,等待水質慢慢恢復之後,再逐步恢復常量。


(四)改底控料

我們養殖戶投餵的飼料大多數都是沉性飼料,吸水性都很強。一般在飼料沉底過程中會吸收水體中的毒素沉到底部,造成底質問題。尤其是養殖中後期,本身如果發現底質就有發黑發臭、池邊冒泡等現象時,底質問題就很是嚴重了,這時養殖戶一般都會去改底。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相當的注意適時控料:每餐投餵量減少30%-50%,只減少數量,不減少投餵次數。在改底工作的同時,注意攪拌一些有益菌,不同的菌種交替使用,一起讓對蝦攝食,以保證對蝦腸道健康。在底質處理的中後期,可以使用碳酸鈉片拌料,以便短時間維持一下吃料區域的環境良好。

對蝦養殖,控料時刻都重要!送你一份控料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五)天氣控料

惡劣天氣、暴雨、大風、氣溫驟降、低壓、驟然升溫或降溫等,需要減料50%或直接停料。不嚴重時減料50%,減量不減次數;嚴重時可以直接停料1-2餐或一天,但要注意,只有在水質底質沒問題、藻相正常的前提下才能停料。

(六)捕撈控料

一般有經驗的養殖戶會知道,正常投餵情況下,大蝦的捕撈率會相對降低,甚至難有大蝦進籠。而且,吃飽的蝦在運輸過程中代謝能力較強,排洩汙染嚴重。所以我們在捕撈前一天都應適當的減料,每餐減少20%左右,或者捕撈前1餐直接停掉。同時,由於捕撈時會攪動水體,會造成一些底部毒素進到水體,因此在捕撈後一兩天內也需要適當減料。

(七)發病控料

發病時需要控料,這個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發病時需要減料50%或者直接停料1-2天觀察,這也是病害檢查的一個診斷手段。但要注意,停料歸停料,需要給對蝦補充一些鈣、維生素等微量和常量元素,維持對蝦體質。同時,如果確定病情,需要攪拌安全無刺激的殺菌產品投餵,可以起到治療作用。在病情好轉之後,逐漸恢復正常投料。

控料技術是相當考校經驗和細節管理的一門藝術,一些經驗豐富的養戶甚至只需要通過投餵的管理就能做到少用藥甚至一些極端的還能達到傳說中的不用藥。而這些用藥很少的人無一不是飼餵管理做得非常細緻的人,畢竟如何合理的飼餵不僅關係著對蝦的生長,還關係著環境的維護,任何一個養殖者都不得不慎重視之!養殖戶注意日常的不同管理階段需要不同的控料方法,讓你的合理控料,為你的對蝦健康生長保駕護航!

每個養殖戶都不容易,選好正確的“養殖用品”很關鍵!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瞭解更多水產養殖優選“好物”,祝願大家年年有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