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革吉往西,目標噶爾。

噶爾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獅泉河鎮,也許是因為後一個名字能掩藏一些民族的傷痛,且更富詩意吧。“獅泉河鎮”源於獅泉河,獅泉河是西藏重要的由南向北流向的河流,它是由沿途無數泉水補給流淌的,而河流所過之處,山石形如雄獅,故此得名。噶爾藏語意為兵營,清道光年間正值第一次鴉片戰爭之時,中央政府焦頭爛額之際。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內的索熱森部落在看到英軍於大清國東南沿海屢屢失利的情況下,揮兵北進侵佔了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地區,之後佔領全部克什米爾和阿里大部,甚至開始覬覦新疆的葉爾羌地區。內外交困的清政府無力西顧,只有靠廣大藏區同胞全民總動員。在裝備落後、眾寡懸殊的困境下拼死抵抗,藉助藏區獨有的氣候條件終於收復了阿里及克什米爾大部……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時過境遷,被稱為“小西藏”的拉達克及其重要的組成巴爾蒂斯坦和整個克什米爾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仍然分屬巴基斯坦和印度,一百多年前森巴戰爭中死去的各族戰士和藏族同胞可曾瞑目?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一路山河,一路氈房。我無從知道這片土地上像關天培、陳化成等民族英雄的任何一個名字,我回憶著曾經的教科書、回憶著曾讀過的戰爭歷史讀物、回憶著無數次的閒談,都沒有找到。甚至就連這段可歌可泣牽涉三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戰史也僅僅是從當地的教師口中得知並通過維基百科才搜索出一些殘破的信息。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遺憾之後更多的是可悲。

柏油路面讓我從革吉輕鬆的抵達了獅泉河鎮。遠遠看到這座縣城時我就有一種錯覺,我是不是已經離開了西藏?因為這裡的建築物、這裡的風貌很難和蒼涼的西藏劃上等號。這裡已經開始有了較為現代化的市鎮規模。進入城鎮後,我沒有過多的停留,但好奇心未曾減弱。高樓雖不算林立,但星羅棋佈初具規模;道路雖不算寬闊,但縱橫交錯甚有格局。不少地方題留著“陝西援建”、“河北援建”的字樣。這個新藏線上的重要縣城已經開始煥發出強大的活力。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這裡還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工作過並獻出生命的地方。

“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這是他生前留下的名句,他就是孔繁森。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這個時代普通人的生命主線似乎對這樣的人早已嗤之以鼻,但親到阿里我發現該被人們記住的人任何時代都不會被忘記。來西藏前,我和很多人一樣聽說過這個名字,知道他是政府宣傳的人民公僕,隱約還記得一些宣傳他的事蹟。但這些僅停留在知道而已,這些知道根本沒有辦法深入我的內心。到了這裡,在和當地人簡單聊天之後,我不得不對孔繁森產生了由衷的敬意。我不是個對數字很敏感的人,但我記住了幾個關於他的數字。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不到兩年的時間,全阿里106個鄉他跑了90多個,行程超過8萬公里。我很難想象在當時根本沒有公路的情況下,這個人是怎麼做到的?在他車禍身亡的時候,全身只有現金8.6元,據說當時身邊的人都落淚了。我想,如果我在場,我也會落淚。這是一個老百姓心目中管官的官,一箇中國行政體系中很具實力的地級官員啊。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當然,再辛勤若沒有結果這個官一樣沒必要被人所稱道。但當地人告訴我,沒有孔繁森就沒有他們今天的生活。這話真的打動了我,而他們給孔繁森留下的輓聯也真的讓我肅然起敬:

“一塵不染 兩袖清風 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二離桑梓 獨戀雪域 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20)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