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持久战”,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三论“持久战”,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北京市新闻办主任徐和建在4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防松动、防漏洞、防反弹。这标志着北京疫情防控从应急阻击战到全面持久战的转变,进入一个常态化新阶段。

一论“持久战”,做出疫情“转段”的重大判断,主要基于什么原因?一是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但尚未彻底消散,特别是近来连续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给疫情再次扩散埋下隐患,也给首都疫情防控敲响警钟;二是境外疫情呈爆发式增长,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外防输入的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和消除。境外输入、国内反弹,北京疫情防控面临双重压力,再加上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人员流动和聚集风险,必须要求北京市上上下下,继续全面从严防控、精准防控、联防联控,做到“三防”——防松动、防漏洞、防反弹。

二论“持久战”,疫情防控常态化,如何做好“三防”?

首先要防松动,做到不松懈、不麻痹、不厌战。思想一松动,行动就收不住,正所谓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动退千寻。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咬紧牙关,该严防死守的要严防死守,该居家观察的要严格观察,该减少外出的决不能放飞自我,只有思想不松动、行为不松动,才能更好更早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其次要防漏洞。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一遇,病毒越顽固,我们越要经得住考验。当下疫情防控重点是社区和企业,社区防控要讲求精细化、持久性,这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必须筑牢扎密防控的篱笆;企业复工复产是疫情防控的新战线,严格遵守防控指引,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此外要防反弹。防反弹最重要的就是切断传染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防控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北京已经连续多天“零新增”,此时万万不可麻痹大意,该采取的防控措施一样都不能少,只有慎终如始才能赢得彻底胜利。

三论“持久战”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做?疫情防控持久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打响,一是抗击疫情的坚决态度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始终不能变;二是常态化下作战思路和战略战术要尽快调整和适应;三是持久战需要全民“皆兵”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关乎全民健康,持久作战需要善始善终,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没有谁是独善其身的旁观者,没有谁有资格、有胆量“五十步笑一百步”。常态化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把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不聚集等防控措施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变成健康生活的行动自觉。适应常态化、打好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坚持不懈奋战的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