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同理心“超载”,你有吗?

今日话题:同理心“超载”,你有吗?

你有同理心“超载”吗?

故事1:老友重逢,起初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可渐渐的,每次聊天都成为了一个人的“吐槽大会”,另一个人则成倾听的“垃圾桶”。倾听者若内心比较敏感,很容易受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而带来心理压抑。今年5月,王先生因为老战友天天说“抑郁、想死”也觉得苦闷,不知如何排解而求助心理咨询师。“起初,听听他发牢骚说生活中的不顺,还能安慰、开导两句,后来战友又遭遇了家庭变故,觉得生活无趣,嘴上总挂着‘还不如死了算了!’。我觉得自己受不了了。”王先生说到激动之处用自己的手捂住脸,喃喃的说道:“我一方面能理解他的感受,替他难过;可另一方面,我开始觉得我承受不起他这份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想逃避,却又怕他说我不够仗义,好兄弟在这时都不帮一把,渐渐得我觉得自己也产生了厌世的心理。”

故事2:“每次听到小区里有孩子被父母打骂得痛苦,我都想哭,就好像我自己或我的孩子被打骂了一般。当孩子不哭了,我甚至会担心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有时候会冲动地想去看看孩子,抱抱他。”家庭主妇的小莲说起自己的这些心理活动时,难过得瞬间红了眼眶。小莲说,除了听不得孩子的哭声,也看不得任何“可怜人”。像街边残疾的乞讨者,不管是不是乔装骗钱的,她每次遇到都会觉得他们好可怜,而把口袋里的零钱都给他们;看到外来务工者满身泥尘,也不忍心看他们。

他们是怎么了,听听璐姐怎么说?

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能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他人,叫“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能力,能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解决沟通问题。可过分关注他人的情绪,“同理心泛滥”了可不是件好事,它可能让自己的情、心理受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有多达20%的人认为自己高度敏感,更有可能被他人的情感报复击垮;另有2%-3%的人同理心泛滥,他们的敏感程度胜过高度敏感的人,生理上都能感觉到别人的压力、愤怒或焦虑,就好像是他们自己经历过一般。

现在璐姐就和你说说2个小对策来帮助你把控你的同理心:

今日话题:同理心“超载”,你有吗?

TIP1:检视自己,勇敢说“不”

首先,要检视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承受别人的喜怒哀乐。假如你自身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要缩短与有负面情绪的人相处地时间,及时从负面氛围中抽身出来,就如故事1中的王先生,当觉察到战友的负面情绪开始让他产生心理压力时,可以找个让自己心安的理由借故离开;或者可以转移话题,间接表达自己对“抱怨”、“吐槽”等负能量的言行不感兴趣;甚至对方还是一再地说下去时,明白地表达自己不能承受对方的负面情绪,请不要再谈论。

同理心泛滥的人通常都会有当面拒绝对方,会让对方心里不好受的想法。那么可以试试以微信或电话等非面对面的形式适当开导对方,如此一来,负能量的冲击便不会如面对面交流来的那么直接、浓烈。

今日话题:同理心“超载”,你有吗?

TIP2:学会释放情绪,让自己快乐

当你已装载了满满的别人的负面情绪时,及时“清空”,释放情绪是关键。这时,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等都有利于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帮助自己找回快乐。如果久久无法释怀,建议找乐观开朗的伙伴一起出去玩乐一番,或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抚慰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试试瑜伽、冥想、静坐等,帮助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缓解他人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璐姐还想对每个人说:

别因自己的情绪让对方受累。每个人都需要有发泄情绪的时候,在交谈时看,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泄情绪的时常和次数,别因为自己的满腹牢骚给倾听者造成心理负担。当你发现,倾听者对答的话语变少、变短、或眼神经常看向别处、出现双臂交叉等言行举止时,表示对方在保护自己免受你的负面情绪侵扰,这时你需要及时中断自己发牢骚的行为。

(璐姐知心话中的故事,均为真实案例,经本人同意引用并隐去真实姓名)

璐姐知心话,看看有没一句是你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