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書節前討論一下令人尷尬的文學

我和幾個朋友,定期會找一個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度討論。每人輪流主持。

在讀書節快到的時候,我想要討論的是關於文學的問題。

誰還在讀文學?誰需要文學?這是一個很老的話題。

其實什麼是文學,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標準。比如每次我給學生上閱讀和寫作的課程,我先會給他們提一個問題,你最近在讀什麼?

他們大多都會回答我正在閱讀的純文學作品。如果沒有讀,他們會覺得很羞愧,告訴我:沒有,最近很忙,沒有閱讀。

我知道很多他們其實是在讀網絡文學的,但是他們自覺地不把網絡文學報告出來,他們覺得在課堂上跟同學和老師分享,正在閱讀的網文,好像不是我們閱讀課和寫作課要討論的內容。


在讀書節前討論一下令人尷尬的文學


學生們還是在讀文學作品的,在讀小說。但是我們身邊的很多朋友,特別是到了中年的朋友,他們基本上不讀文學。包括很多知識分子,讀書人,他們都會說,不瞭解文學,也不閱讀文學了。

聽到有人把很多時間放在閱讀小說上,他們甚至會說,可惜了。在不少人看來,讀書人讀的書肯定不能包括文學或者小說,因為那是消遣讀物。

這次全球瘟疫席捲,我看到歐洲的一些數據,那些經典的長篇小說閱讀和發行量大漲。這真讓我既羨慕又感慨。

我們這裡在封閉期間做什麼?可能幾件事是主要的:一個是下廚,鍛鍊廚藝。要不然就是追劇。據說,連網絡文學都少有人看了。

但我覺得,追劇也算好的,因為也是對故事的需求。在別人的故事裡,我們可以轉移我們的情緒,體驗不同的人生。


在讀書節前討論一下令人尷尬的文學


我發了這段言之後,讀書特別多的時評家說:“坦白說,我偶爾讀翻譯小說和詩,都是作為調劑,或者是想汲取語言上的靈感。讀詩的感覺會非常好,能意識到自己的貧乏。自己買的書,文學或許只佔一兩成。”

針對這個說法,文學評論家楊早說:“不要不好意思,我談過文學要素的脹與縮,表面上你沒有接觸文學,其實你每天看的公號,文學元素充斥其間,有必要一定要看‘純文學’嗎?”

時評家問:“那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確實變得小眾、精英了?”

楊早說:“不要說‘精英’那麼好聽,其實就是邊緣了。這種邊緣跟我們看待生活的方式變化有關,也跟信息的傳播有關,過往文學提供給人們,尤其是精英階層的所有功能,都有了充足甚至是過剩的替代品。”

我繼續談了最近半年對網文的觀察,談到最近兩年網文也由於影視劇的熱潮退卻,而開始衰退。這兩年視頻直播火起來,是不是人們連文字閱讀也放棄了,覺得看著視頻裡的貓狗撒歡就很開心,就足夠了?

我也請他分析一下他對文學未來的看法,我說我悲觀的很。


在讀書節前討論一下令人尷尬的文學


他說:“文字閱讀是不是會被放棄,有不同的看法。我倒是覺得不一定,就算是中老年市場,也是市場。”

他這一番說法,也沒有讓我覺得樂觀起來。

他說了一句勵志的話:“你在哪裡,文學就在哪裡。”

關於文學的未來方向,我們的討論還會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