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短小精悍的寫作書,為你打開寫作的大門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短小精悍的寫作書,為你打開寫作的大門

寫作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大多數人都有過想要動筆的衝動,可能是寫一本小說,可能是記幾篇日記。

大家是不是也常常想要動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總是開不了頭或進行不下去?

縱然千難萬難開頭了,也洋洋灑灑幾千字躍然紙上了。但是回頭一看,心中驚呼:“這簡直是狗屎!”要邏輯沒邏輯,要情節沒情節,簡直是一篇三無文章。若只是寫來給自己閱讀倒還好,若是想要得到讀者的認同或建議,怕是無論如何都點不下去“發送”。

小的時候寫作文,老師給我的評語總是這樣的:“你以為你是天外飛仙啊?寫東西總是腳不著地似的!”現在想起來老師的意思是讓我寫文章切合實際,能讓人讀懂。

其實寫作,就是熟練運用簡單技巧的過程。這些技巧的簡單程度,讓很多人不屑一顧。但是,最簡單的往往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寫出讓人可以理解的文字,那這篇文章對你就是有效果的。

初次接觸這些“簡單易懂”的寫作小技巧是讀到《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時。

書如其名,的確篇幅很短,言簡意賅。書中談到的寫作方法也很基本,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後,卻發現自己連這麼基本的寫作技能都尚未具備,又何必去追求“高大上”的寫作技巧呢?所以對於真正想要寫出完整可讀的文章的人來說,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寶典。首先說明,本書所說的文章並不是小說,小說需要有情節、懸念、高潮等,但日常生活中的文章不需要這些,尤其是我們寫的最多的說明文,沒有人願意抱著懸念去閱讀。

說明文包括書評、影評、對某件事的態度等等。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作者是加拿大的布蘭登·羅伊爾。這本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必備讀物,更是哈佛大學畢業生必學的寫作入門書。

布蘭登·羅伊爾在書中指出:寫作包含四大支柱:結構、風格可讀性和語法。它們如同保持椅子穩固的四條腿。

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從結構上來說,多使用“從上而下”的寫作方法。

書中第一部分就是對於文章結構的探討,一篇文章的結構無非是開頭——過程——結尾。

而整個文章的結構,應該採用“由上而下”的方法去寫作。既開頭闡明觀點,開頭進行觀點總結,就像是開車時設置了導航一般。有了目的的旅途,自然可以有邏輯有順序的去完成。在文章開頭或者接近開頭的地方點出觀點,然後利用充分的論據及細節去充實文章,印證觀點。

文章中段填充支持自己觀點的論述,這一部分可以說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一篇文章如何做到有理有據,也全憑寫作者是否清楚有序的在文章中段解釋了自己的觀點。而想要自己的文章“有血有肉”,可以引用權威數據、舉例說明等等方法。

文章結尾,可以是簡單概括全文,與文章開頭遙相呼應。這樣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讀性,還讓人覺得這篇文章很完整。當然結尾也可以進行思維延展,這樣還能將思考深度進一步加深。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即便這篇文章不算是什麼動人心脾的好文字,起碼是一篇合格的文章,而不會讀完就像夢遊一場。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短小精悍的寫作書,為你打開寫作的大門

文章觀點按序推進,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是否有過這種經歷,讀某篇文章後,始終無法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就像是在雜草堆中打了個滾一樣。

一篇文章可以有多個觀點,最好不要超過三個,如果觀點過多,我們就很難把握順序和邏輯。

而在論述觀點時要有序,說完一個再說下一個。有些作者一段話中,可能包含多個觀點,這樣就讓讀者不知所云。

邏輯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來理解和區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

一篇文章為什麼這麼注重邏輯呢?正是因為如果沒有邏輯性,會令人讀來覺得荒誕、沒有說服力、不知所云、讀完既忘,就像“四十米大刀這個梗一樣”。反之,有了邏輯性的加持,這些缺點就可一定程度上的避免。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短小精悍的寫作書,為你打開寫作的大門

追求細節,但不刻意追求長度。

我總是容易在寫字時誤入“自嗨”模式,而且常常不會察覺,以至於我總是需要停下來讀一讀自己的文字,是否陷入了這種困境中。

有人說寫作就是把字寫多再到把字寫少的過程,這是一句真理。從一開始的提筆寫不出半個字,到後來隨意的洋洋灑灑數千字,在這之後,又開始精煉自己的文字,做到字字珠璣。可以說這才是一名寫作者的成長過程。

充分的細節描寫可以讓文章更長,但是這不意味著冗長。對於句子,要精簡。對於論據,要豐滿。

追求細節的描寫,而不是追求字數的多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1、打斷那些讓人讀著很累的長句

什麼是長句?就是那種讓人覺得一口氣都讀不完的句子。

我們在追求細節描寫的時候,非常容易陷入這種句子過長的情況,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喪失了文章可讀性,有的讀者甚至因為一句話而產生討厭情緒從而不繼續讀下去。

2、刪掉那些不必要的詞

在一句或一段話中,有很多詞是意義重複的。例如:“我感覺在我看來這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在這句話中,“我感覺”和“在我看來”是意義重複的兩個詞,所以有必要刪除其中一個。如果大家仔細閱讀自己的文章就會發現,我們常常都會犯這種顯而易見的錯誤。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短小精悍的寫作書,為你打開寫作的大門

排版的重要性

如果文章是給自己閱讀的,那麼是否有排版都可以。因為你本來就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很好理解。

但是給陌生人看的文章,就很有必要進行排版。第一是讀者並不瞭解你,一開始也不知道你文章想要表達的東西。第二是人類都喜歡美觀有序的事物,對於文字也是如此。

一篇有排版有配圖的文章,讀起來的舒適度是遠比沒有排版的文章高的。在排版這一塊中,有些地方是需要著重注意的:

1、標題

既然是說明文,從文章標題就開始向讀者傳遞信息。標題可以說是文章的“大門”,一扇精美的大門可以吸引更多人推開它,這樣才能將後邊的諸多文字送到讀者面前。

標題應凝練,字數不多,信息不少。所以我總覺得起標題實屬艱難,往往需要用很長時間來琢磨標題,甚至比寫文章用的時間還長。

2、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怎麼使用?我想沒有人是一竅不通的吧!所以文章中出現的標點使用錯誤,大概就可以歸咎於粗心大意了。

3、他/她

保持文章性別中立,我把這一點放在文章排版上,是因為文章排版不僅僅是讓文章看起來優美,根本意義在於,讓我們的文章成為一篇人人皆可讀,人人愛讀的文字。

所以性別中立就顯得尤其重要,哪個男性喜歡被作者寫成“她”?應該沒有吧。所以一定要避免這種錯誤,明確區分他和她。

最後,這的確是一篇介紹了“最基本”寫作技巧的文章。如同《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它也沒有什麼高深的,類似給寫作者的“武功秘籍”一樣的技巧。但是以我自己的體驗,即便是這些基本的技巧,都尚未完全熟練運用,也就談不上進階高級寫作技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