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在人才培养 AI教育从孩子开始

9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云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纵论AI赋能的新时代意义。

大会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全世界的智慧,全球企业、机构应该加强合作,打通AI学术研究的国界。加上此前国内知名学府纷纷抢先申报AI专业,AI人才培养加速,待遇也因企业人才布局而有望成“开发新贵”。


人工智能重在人才培养 AI教育从孩子开始


人才储备刻不容缓

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来看,这二者联系更是紧密。以国内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例,总计283所高校获批专业多明确提出面向AI方向。其中,大数据领域人才与AI领域人才才能需求较为一致,均呈现综合性要求,且计算机类、统计类和数学学科占比最大。

众所周知,与其他科技主导的产业一样,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高度和密度。据有关报道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存量仅30万,而市场需求却为百万起。在全球各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国家级战略布局的当下,人才的争夺战势必成为成败的关键。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数据流量,但在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上依然存在明显的弱势。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基地的融合,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然而,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储备的短板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教育方面。

人工智能必须从娃娃抓起

9月17日,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创业主题论坛在杨浦区长阳礼堂举行,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创业,青少年共话人工智能创业、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同时揭牌。


人工智能重在人才培养 AI教育从孩子开始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泽洲在致辞中指出,发展人工智能,上海已有良好的基础,我们在数据、人才、产业和应用等核心要素上有着坚实的实践积累。

徐泽洲表示,对于青少年一代而言,你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奋斗者,希望青年一代在这里开拓勇气,启迪智慧,加强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加强探索实践,为上海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的确,为了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国家已确立了发展人工智能必须从娃娃抓起,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设置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同时,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没有一座楼阁能凭空而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亦是如此。为了解决人工智能人才匮乏窘境,我国已明确效仿当年普及计算机知识的理念和模式,从娃娃抓起,坚持学习与实践并举,为人工智能创造适合生根发芽的土壤,才能收获甘甜的果实,全面助推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