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遭受侵犯案件頻發,那些披著羊皮的狼,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新聞回顧:

海歸高管被指性侵養女

海歸高管鮑毓明以收養的名義,經人介紹,認識了女孩李星星的母親,並獲得了她的信任。鮑毓明的經歷,還有他的表現給李星星和她的母親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於是,在2015年,李星星跟著養父鮑毓明生活。

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鮑毓明QJ了她。一直到2019年,李星星報案,警方再次立案,這個女孩在長達4年的時間中,一直被養父鮑毓明實施控制、性侵。

在女孩李星星的敘述中,曝光了鮑毓明性侵李星星的細節,令人髮指。這個女孩從14歲到現在,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成長時光,卻是在無比灰暗、齷齪的人和環境中度過的,真是讓人心疼。

兒童遭受侵犯案件頻發,那些披著羊皮的狼,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那些披著羊皮的狼,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隨著網絡的發達,每年都會看到諸如此類讓人痛心的新聞。近些年,世界各地還興起了各種女童保護組織,也有很多人在為保護兒童做出努力,為遭受傷害的孩子們提供幫助。但是統計數據卻讓家長們更加焦慮,原來性侵事件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可怕。

除了像韓國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素媛》,女孩路遇惡人,遭受嚴重傷害外,還有很多性侵案例中,對孩子下手的“惡狼”,都披著羊皮潛伏在我們身邊,讓人防不慎防。

親戚、鄰居、師長,甚至還有親人,長期以來對孩子們實施的慢行侵害,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極為不良的影響。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導致各種心理疾病,引發自殘、自殺行為,或者將來他們可能會成長為對他人實施侵害的人。

兒童遭受侵犯案件頻發,那些披著羊皮的狼,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如何保護孩子不受侵害

有媒體在報道“鮑毓明被指性侵養女”案件時,對導致李星星悲劇的原因做了更深的剖析,不得不承認,在譴責鮑毓明的同時,社會和母親也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於性侵,特別是兒童性侵,社會各方一直在做努力,法律也在不斷完善。然而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們更應該負起責任,保護孩子免受侵害。

1、為人父母,恪盡職守

每當在新聞裡看到小概率發生的災難,會覺得離我們很遠。然而,對於當事人來說,卻是百分之百。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恪盡職守,細心呵護,是要不得一點點大意的。

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給他們保護,關心他們的生理、心理成長,是每個家長必盡的責任。而這份責任最好自己承擔,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能出讓,置孩子於未知。

兒童遭受侵犯案件頻發,那些披著羊皮的狼,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2、寄養孩子,格外謹慎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因為工作或者家庭經濟問題,不得不離開孩子,所以只能把孩子寄養給他人。對於寄養,必須謹慎,無論這個人看上去多麼正直,都不可隨意。

寄養孩子,最好是給直系親屬,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如果家中有其他表親,對方的年齡、職業、人品,也要在考察範圍內,不可大意。

3、性教育,宜早不宜晚

林奕含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女孩說咱們家中從來都沒有性教育,媽媽很不屑地說:“咱們家不需要,只有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

聯想作者林奕含的經歷,這是多麼可悲的對話。在生活中,在孩子3、4歲,需要性啟蒙的時候,面對他們的問題,家長總是說:“等長大就知道了。”可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對性諱莫如深的態度,使得孩子更加羞於開口。於是,性教育在很多孩子的成長中,成了一個盲區。

兒童遭受侵犯案件頻發,那些披著羊皮的狼,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4、不要忽視孩子的信息

林奕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到,思琪被補習老師性侵,想要告訴家長,但是怕媽媽罵她,便試探性地說:“班上有女生跟老師好了。”媽媽隨口便說:“這個女生真是賤。”從此她便不再提起。

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向自己的父母求救,這是本能的反應。但是孩子的弱小,他們對事情缺乏判斷能力,再加上他們所遭受的威脅和恐嚇,讓他們不敢聲張。所以家長要細心,不要忽視孩子流露出來的微小細節。

5、不要讓孩子置身危險

家長對孩子要加強看護,不要讓孩子一個人走夜路,或者獨自一人去人少偏僻的地方辦事。也不要隨便把孩子留給鄰居或者年齡比他大的表哥表姐照顧,哪怕很短的時間。

之前的同事分享過她小時候的一個經歷,她親舅舅家,比她大十來歲的表哥,在姥姥家和她玩耍的時候,抱著她做出了一些過分的行為,當時她趕快逃離,因為家中有其他大人,沒有發生更過分的事情。但是當她把事情告訴自己的媽媽時,媽媽礙於親戚間的情面,讓她不要告訴任何人。

對於孩子的安全事項,只有零和一百,家長一定不能礙於情面,甚至還要把自己的擔心表達出來,也是給對方一個警告。課外興趣班,或者輔導老師,尤其是異性老師,不要讓孩子與其單獨相處。

6、教孩子要有防範心理

有些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的天真,不想讓孩子看到社會險惡的一面,會對孩子把一些社會負面事件屏蔽掉。其實這樣並不好,孩子遲早要接觸社會,小白兔更容易遭遇大灰狼的攻擊,所以家長要適度地教孩子要對人對事,心存防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