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的相聲有哪些?

宜家的冰激凌


不太明白為什麼非要讓相聲去教育人。任何文化藝術首要任務是愉悅觀眾精神世界,其次附帶一些啟發、引導意義,教人向善。但和“教育”相去甚遠,藝術代替不了教育機構,兩者有交叉、但“分工”很明確。

相聲從“窮不怕”朱紹文開始,就是街頭手藝——說好聽點也無非就是草根藝術,以針砭時弊、諷刺不良社會現象為表現手法,糅合各種曲藝,以博觀眾一樂、討養家餬口的銀兩。

即使後來相聲登堂入室、成為時政治理輔助工具之一了,也遠不及教育人的高度和意義。為何總有人喜歡給相聲貼上那麼神聖的標籤,為何曲協主席姜昆動輒必言欲使得相聲具有“教育意義”,一群說相聲的演員都時刻想著教育觀眾,也難怪賣不出票。

聽相聲,如同聽評書、聽戲劇、或者聽流行音樂,聽者圖的是心靈放鬆、精神釋放,或者能哈哈一樂。然後,該工作還得工作、該孝敬父母還得孝敬、該養育兒女還得繼續。累了一天,聽段相聲或賣票看劇場相聲,還得接受一幫相聲藝人教育自己,那不就是“樹葉過河、全靠一股浪勁”嘛。

這也就是曲協主導的體制內相聲界越來越受詬病、離群眾越來越遠的原因。祖師爺開創這門手藝、根本也沒想過它能教育觀眾,只是想逗樂觀眾、換一口飯吃。相聲最鼎盛時期,也是因為深深紮根於老百姓中,說老百姓喜歡的作品,才會受到追捧。

再看看現在的曲協,研討會、採風會、週年會——整天忙碌於這些虛頭虛腦的事務,手藝一概稀鬆,連老百姓喜歡什麼樣的相聲都沒搞懂,口號喊得比誰都大聲。偶爾下鄉慰問吧,愣是整成觀眾不了、演員在舞臺自娛自樂。


岑詮


相聲本就是民間藝術,就像歌曲、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一樣,大家選擇自己喜愛的聽聽看看,放鬆心情圖個樂呵,在其中增長見聞受些啟發引人向善,相聲只是一門藝術,不是教育機構,能夠教書育人,京劇是國粹,地位要比相聲高的多,國家也不可能用京劇去教育人吧,也只是喜愛京劇的人聽聽放鬆心情陶冶情操,有些協會給相聲貼上教育人的標籤未免有些牽強


豐子3028


相聲就是娛樂的!為什麼要教育俺呢?清朝時有的相聲吧!為什麼相聲沒把八國聯軍打敗呢?相聲不是政治!那就是一個讓你我他高興的一種娛樂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