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金代金章宗时,确定了燕京八景,其中有一景是蓟门飞雨。

到明朝时,不知为何将名字修改为蓟门烟树,想来是因为元代的土城已经荒废日久,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土壤中含水量高,当阳光照射在此,自然有水汽蒸腾,游览的文人墨客见之,便挥毫成诗,落笔出画,遂成盛景。

此景位于今北三环蓟门桥北侧的小月河河岸东边。这里是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时,明军攻陷大都后,建筑北平新城池时,因已不是国都,遂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使得蓟门烟树所在位置的这段城墙逐渐荒废成野,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草木生长,逐渐奠定了蓟门烟树之景的基础。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刘愔所绘《燕京八景册页》之《蓟门烟树》。

刘愔,清代画家,上图为其所绘《燕京八景册页》 (八开)之《蓟门烟树》。题识:《长安客话》古蓟州为城门也,在都城北德胜门外。旧有楼馆,今仅存其门。金幼孜诗:过桥酒幔依稀见,附郭人家远近分。钤印为:刘、愔。

文人好古,有人看到唐代诗人李益的诗《秦城》中有:“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雁,纵遗乘春更北飞”之句,与此处景致颇和,便名之为蓟门烟树。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重新考订燕京八景时,此处的蓟门烟树之景依旧入了乾隆皇帝法眼,乾隆便亲临其境,感受唐诗中的古意,诗兴大发,遂成蓟门烟树诗一首:

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丘。

垂都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

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这首诗,纯粹是写景,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观,就象绘制一幅乡野山水画,但少了一些思考,缺少了启示,更象一位悠然游览的文士,潇洒有余,似无心家国。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乾隆皇帝画像。

有意思的是,这首诗被绘制在了一件清宫瓷器上。就如同《金台夕照》的旧诗被绘制在一件瓷制笔筒上一样。详情请见笔者的另一篇关于乾隆皇帝与“金台夕照”碑的文章。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图为清乾隆“蓟门烟树”御制诗双耳瓶。

上图为清乾隆酱釉地金银彩开光粉彩“蓟门烟树”御制诗双耳瓶。此瓶敞口外侈,口沿向外扩展,有点像喇叭口那样,呈现出六方形,长束颈,溜肩鼓腹,底足微撇,颈部饰粉彩夔龙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施酱釉,酱色偏红,光泽素雅,配以秀美纤长的器型,华丽中不失文雅之气。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清乾隆“蓟门烟树”双耳瓶中开光画蓟门风景和御制诗部分。

瓷器的开光是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边框,并在边框中画以山水、人物、花卉等。

此瓶,器表描金,绘饰西番莲纹及蝴蝶纹,腹部开光饰乾隆御题诗文:“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台”,摘自乾隆早先御题的那首诗《蓟门烟树》。将诗配以青绿山水之景,颇具意蕴。开光内所绘山水景致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乾隆皇帝弘历御定燕京八景之“蓟门烟树”。

又过了几年,乾隆年纪增长,思考问题更有了深度。他曾再此来到这里,观景之时,若有所思,用旧诗之韵,写下了一首新诗:

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丘。

青帘贳酒今何少?黄土埋人即渐稠。

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鲜作清游?

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乾隆皇帝所题蓟门烟树诗。

这首诗不是只写景,与观景而生的是对人生的感悟,俨然一位智者立于山丘之野,若有所思,眼中是坚定的目光,似乎看透了人生,如同找到了处事不惊之法。读后确实是胜于他以前所写的那首同韵旧诗。

不久乾隆便命内务府负责制作蓟门烟树碑,将“蓟门烟树”四个大字和这首新诗刻在了碑上。与此同时,他还命张廷玉之子张若澄将蓟门烟树处的风景绘制出来。风景图绘制好了以后,乾隆皇帝认真的将这首诗抄录下来,与绘画裱在一起,成为对幅。

一位皇帝,日理万机,不知有多少烦心的政务和人事需要他思考和处理,乾隆还能用心于北京古代的景观,倾心于考证和书画之中,果然不是凡人。

乾隆皇帝能够长寿,我想与他四处游览,爱好诗文绘画有着必然的关系。细想也是,游览和倾心于古迹考证,纵情于书画之时,烦心事自然就忘记了,心情一好,必然长寿。这也算是笔者的别样感悟了。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张若澄所绘蓟门烟树图。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张若澄所绘蓟门烟树图局部细节。

图的作者张若澄,是张廷玉之子,自号龙眠山樵、花庐主人,安徽桐城人。乾隆十年(1745年)中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工于山水画,花卉、翎毛皆精通。

其绘画作品多存于清皇宫之中。张若澄的画风严实,笔墨秀劲,舒卷自如。并且笔墨之浓淡枯湿,浅深疏密,皆流畅而有生气。他终身供奉于清内廷,绘画属于正统的画院派,但从其流传后世的作品中,却能看到笔墨求变的痕迹,以及崇尚自然的心性流露,实为难能可贵。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民国时期的蓟门烟树碑老照片。

1960年时,蓟门烟树碑之东南向、西南向各有一段砖墙遮掩,酸枣棵子有数十株围在四周。石碑阳面正中镌有清乾隆御书“蓟门烟树”四字,其阴面为乾隆御诗一首,那时的字迹清晰可见,如今一晃60年过去了,御碑经历了大自然的风雨侵蚀。

今日,除“蓟门烟树”四个大字外,碑上余字已模糊不清,伤痕累累,难于辨认。

1985年以后,“蓟门烟树”遗址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市园林局首先重修了碑之基座,以高耸西土城的御碑为中心,借景于元大都土城周围之空地,重新兴建有亭榭楼台,遍植花木,引水现波光,建成了“蓟门公园”。

“蓟门烟树”是燕京八景中除“金台夕照”外,今昔变化最大的另一处,随着北京城市建筑群逐渐向五环路、六环路迅速扩展,这座距离老百姓最近的一处开放式燕京八景景观深受市民的爱戴,它是闹市中取静的佳处,是天然成份含量较多的景区,更是目睹新中国教育文化事业迅速发展的一位“见证物”。

如今的土城遗址公园已风景悠然,花香鸟语,林木葱郁,水中倒影,游人依稀,成为北京不可多得的一处园林景观。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蓟门烟树碑附近的元大都土城遗址。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蓟门烟树碑附近的佛像。

图说清史:乾隆与燕京八景蓟门烟树的缘分深远,刻碑写诗画成图

▲近观乾隆御笔蓟门烟树碑细节。

清高宗乾隆皇帝所题写的《蓟门烟树》两首诗,均载于《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书此书。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谢绝抄袭转载。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本号致力于解密历史的细节,兼而订正一些人们观察历史时,由于不实传播而产生的误会,努力提供高清并真实的历史图文。敬请关注,持续解密历史的细节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