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90後二代高管上線,接掌子品牌運營

安踏90後二代高管上線,接掌子品牌運營

丁世家和丁思榕

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7日,安踏高層丁世家名下公司福建安踏投資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丁世家卸任法定代表人、經理、董事職位,均由丁思榕接任。同時,賴世賢退出監事一職,新增丁斯晴為監事。

福建安踏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8月,註冊資本5000萬,經營範圍包括對房地產業、建築業、旅遊業、傢俱業的投資;企業管理諮詢、非證券類股權投資及與股權投資有關的諮詢服務。丁思榕與丁斯晴認繳金額均為2500萬,雙方各持股50%。丁思榕還是安踏旗下可隆體育華東區總監,負責華東零售大區。

據悉,丁世家為安踏集團副主席,是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長兄。安踏體育於2010年7月委任丁世家出任公司副主席,主要負責管理本集團的鞋類營運。據福布斯雜誌去年年底公佈的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丁世忠和丁世家均榜上有名,分別以396億元和388.9億元的身家,位列富豪榜的第53名和56名。據相關人士透露,丁思榕為丁世家之子,丁斯晴為丁世忠女兒。

而丁世忠的丁少翔退學後就進入安踏,今年25歲的他已經獨當一面負責國際老品牌“迪桑特”的運營。

由此,丁氏家族的90後二代開始步入安踏高管層。

安踏90後二代高管上線,接掌子品牌運營

丁世忠和丁少翔

丁少翔:“退學從商”接手迪桑特品牌

“實事求是地說,我從小就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只讀了一年大學就退學了。”當問及丁少翔“學什麼專業”時,他很坦然地回答,“我2010年開始在英國讀的中學,2015年回來的,連續5年半,其中包括讀了1年的大學。”丁少翔介紹道,讀了大一之後,他覺得跟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整個課程對他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2015年大一放暑假回晉江後,他跟爸爸商量說:“我不想繼續唸了,想回來工作,想賺錢……”

毫無疑問,這一“逆天”的提議讓爸爸既驚訝又生氣!

“後來我想一想,爸爸生氣是有道理的,我們家族祖輩父輩都沒有人有機會讀大學,好不容易到我這一代有條件了,我卻不想讀大學!”丁少翔笑道,“而且,我又是我爸唯一的兒子,他覺得我沒有讀大學是蠻可惜的,所以我也理解他當時的心情。”

就因為這件事情,大概三四個月父子都沒怎麼說過話。“最後,老爸也拿我沒辦法,妥協的時候問我一句話:‘想出去闖還是跟我一起幹?我想了想回答道:‘我想跟你一起幹……’”

2016年開始,少翔決定從零售業開始。隨後,他去了日本第二大商社伊藤忠公司香港分公司學習了半年左右,包括從上游到下游的一整套流程;然後又去了成都的安踏7個月,學習關於零售的基礎知識。這一年多讓他對“零售”有了初步的感知。

“雖然說理論指導實踐,但我更喜歡從實戰中學習,書本上硬邦邦的知識我總覺得可感性不強,理論方面的東西我一直都不是特別感興趣。”丁少翔坦言,沒有大學文憑,是人生中的憾事,但他不後悔自己的決定。“有了一定的實戰經驗後,說不定哪天再‘殺回’大學尋找理論依據、彌補理論缺失也是有可能的。”


安踏90後二代高管上線,接掌子品牌運營

2016年6月,安踏正式收購日本著名運動品牌迪桑特。2017年2月6日開始,丁少翔正式接手迪桑特品牌管理。

接手迪桑特的時候,丁少翔20多個人的團隊要做200多個人的事情,大家都身兼多職。在沒有招到新店長情況下,少翔打理店內大事小事,通宵成了常態。普通人的週末,正是零售業的高峰。當同學都在曬學業、曬旅行時,他卻一天到晚都在出差忙碌。

兩年半的時間,迪桑特在中國開了120家店,一線、新一線及一些二線城市基本全覆蓋。2018年,迪森特營業額突破5.6億元。

“如果不接手迪桑特,我基本上不太可能擁有這種創業經歷。”少翔說,迪桑特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或許可以證明當初他“退學從商”的決定不是一時衝動,“我回來工作這幾年沒有讓爸爸失望,但這只是我創業的開始,畢竟未來還任重道遠,容不得我有一丁點的懈怠。”

丁思榕:熱愛廣告,負責可隆華東零售大區

92年出生的他喜歡運動、熱愛廣告,留英8年,最終迴歸安踏成為了一名年輕的管理者。作為一個90後領導人,他對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有著怎樣的管理心得?

熱愛即天賦。在加入“可隆”之前,92年出生的丁思榕是一名標準的“戶外發燒友”:打籃球、打乒乓球、登山、徒步、跑步,他甚至收集了幾百雙運動鞋。

幾年前,丁思榕留學英國。一次外出旅行,他無意中看到一則非常有意思的廣告,立刻就產生下單的衝動。那是他第一次領略到廣告的魅力,心下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學習廣告相關的專業。幾年後,丁思榕考入考文垂大學,主攻廣告營銷專業。

安踏90後二代高管上線,接掌子品牌運營

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假期,丁思榕都在廣告公司實習。每次實習都加深了他對廣告本身的認識,更堅定了他要從事這份職業的念頭,正如他自己所說:“未來必須要從事一份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而且,必須要真的去接觸、去實踐,而不是僅僅憑空想象出來的熱愛。”

2015年,丁思榕結束在英的留學生涯,經過五輪面試,如願加入了一家英國創意熱店。巧合的是,該公司恰好是NIKE的供應商。他覺得這份工作能把廣告和運動相結合,非常有意思,做得興致勃勃,但美中不足,因為家庭背景的緣故,很多項目他都無法深度參與。最終,他作出決定:迴歸安踏,聚焦品牌相關工作。

之後的兩年時間裡,他從廈門一家旗艦店的導購做起,之後成為鞋商品中心的一名商品企劃經理。2017年,安踏集團與可隆(Kolon Sport)成立合資公司,這家源自韓國的高端戶外品牌加入了安踏多品牌大家族。這正是丁思榕的新機會。他正式開始負責可隆中國品牌,到現在,已成為可隆體育華東區總監,負責華東零售大區。

開始負責可隆後,丁思榕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首先,他要從無到有地建設團隊、梳理流程、制定標準、搭建零售的管理體系;其次,可隆06年進入中國,總部設在北京,之前品牌傳播以華北和東北為主,在南方市場品牌知名度很弱,為此,丁思榕必須加強品牌力,建立和維護穩固的消費者關係;再次,可隆的全方位品牌重塑也要正式提上日程:之前在中國它的定位是以40歲以上消費者為主的健康戶外品牌,現在要轉型為高端時尚戶外品牌,並且建立東北、華北、西南、華東四個零售大區。

“現在我們就是每天在臨時辦公室裡熱火朝天地工作、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大家都很興奮,我也很興奮,因為能有這種機會跟我的初創團隊一起去為了建設一個品牌而奮戰,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丁思榕笑著說。

丁思榕每天都是最早一個到辦公室的人,他的這種身體力行也無形中帶動了團隊的“士氣”,員工們很少會遲到,工作起來都充滿激情。

來源:晉江商人、閩商報、澎湃新聞、長江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