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七月與安生身上也看到了寶釵與黛玉的影子?


最近又重看了電影《七月與安生》,我一直覺得七月與安生和寶釵與黛玉有相似的地方。

七月就是寶釵,她們都是乖孩子,遵循著世俗的標準,符合大眾的審美,七月有美麗的外貌,上學一直是學業優異的學生,有溫暖的家庭,又有著銀行穩定的工作,言談舉止文雅大方,是世俗眼中的好姑娘,跟薛寶釵的人設很契合。

安生不是個乖小孩,從小就調皮搗蛋,他沒有幸福的原生家庭,她也不安心學業,常常混跡於酒吧、餐館等等,在世俗紅塵中摸爬滾打、任性自由!真性情的個性與黛玉吻合。

為什麼在七月與安生身上也看到了寶釵與黛玉的影子?


兩個不同風格的女子相互吸引,成為了好朋友,她們也都愛上了同一個男子家明,只因七月先告知了安生,安生即便喜歡,也將這份感情埋在了心底。

很多人都說家明是個很渣的男子,可是我覺得家明只是個很迷茫的人,一方面他對安生的感覺在悄悄地滋生,另一方面他覺得他應該愛七月才對。因為安生也躲避他,所以他也被動地接受著七月。三個人糾結在一起,閨蜜情大於愛情?愛情大於閨蜜情?在矛盾和困惑中一次次作出選擇。

安生不忍心傷害七月,也可能覺得自己不如七月好,一次次地逃避著自己真實的情感。

七月其實早就感知了家明和安生的情愫,可她愛家明,她生氣、難過,可她不願意放棄家明。

最後家明選擇了和七月結婚,可在婚禮的當天七月讓家明逃婚了,七月終於頓悟,她不願意和一個不夠愛她的人結婚,她終於放手承認,面對了事實。

為什麼在七月與安生身上也看到了寶釵與黛玉的影子?


感情中不忠於自己真實感受的人得不到幸福,即使你們舉案齊眉,也到底意難平!

紅樓夢中寶釵是世俗中美麗的女性,她壓抑自己,遵循世俗禮教,活得圓潤通達,但自我被打壓的無限小。

黛玉截然相反,她更重視自我感受,理解人、真誠地待人,雖然也使小性子,不夠圓通婉轉,但她真性情的樣子也著實讓人喜愛!

為什麼在七月與安生身上也看到了寶釵與黛玉的影子?


她們倆也同時喜歡一個男子,但不同的是寶玉是明確喜歡黛玉的,雖然黛玉早逝,寶玉最後也在意識不清時和寶釵結了婚,但最後還是選擇離開了家,遁入空門。因為和黛玉愛情的幻滅,寶玉對紅塵也無眷戀。

寶玉的精神魅力在於他沒有委身於世俗中,他始終是一個追求精神理想的人。

為什麼在七月與安生身上也看到了寶釵與黛玉的影子?


婚姻中到底是選擇現實婚姻放棄自我,還是忠於自己去抵禦現實,這常常是兩難的選擇!

朋友小娜曾經是縣裡的一枝花,18歲的時候認識了英俊帥氣的男朋友俊俊。兩個人男才女貌,相互吸引,電光火石如膠如漆,朋友們也都覺得他倆十分登對,非常看好他們的感情。

可隨著俊俊到縣公安局工作,他認識了朋友小菲,小菲對帥氣的俊俊一見傾心,開始了追求。小菲的爸爸是縣公安局局長,為了自己的前途,俊俊接受了小菲,和娜娜分了手。

娜娜傷心欲絕,痛苦、憔悴了好一陣子。後來她認識了一個大他10歲的男人,男人對美麗的娜娜十分地疼愛。

幾年後,俊俊還是向朋友詢問、打聽娜娜近況,聽說她結婚了,住在市裡高檔的住宅裡,也只能失神地說:“挺好的!”

為什麼在七月與安生身上也看到了寶釵與黛玉的影子?


在婚姻的關口中有許多的誘惑和阻礙,怎樣選擇就表明我們是怎樣的人,理想和現實有時有著巨大地衝突,可不管是隻看重理想,無視現實;還是隻看重現實放棄理想,都終將難獲幸福!

這三個男主人公都沒有收穫完美的幸福:有青春期迷茫、閨蜜情捆綁造成的陰差陽錯;也有封建社會對自我理想的無情碾壓;還有現實利益對自我情感的狠心閹割。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少數的人選擇忠實於自己的感受,調動潛能和現實生活去斡旋,終將理想與現實融為一體,收穫圓滿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