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媒體看師大丨《天津教育報》:瞭解學生心理,引導“心態轉換”

戰疫·媒體看師大丨《天津教育報》:瞭解學生心理,引導“心態轉換”

4月10日,《天津教育報》第A3版刊發了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楊春的理論文章《瞭解學生心理,引導“心態轉換”》。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战疫·媒体看师大丨《天津教育报》: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心态转换”

瞭解學生心理,引導“心態轉換”

楊 春

受疫情影響,中小學生擁有了“加長版寒假”,而且是隻能“宅在家裡”“一動不動”的假期。如今,初、高三複課時間已定,面對從“居家學習”到“返校復課”的轉換,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儘快將注意力投入學習中?

瞭解學生當下心理狀況是前提

由於居家學習時間較長,小學生自控力還在發展,學習習慣仍需家長監督來維持,部分中學生因自控力較差且處於叛逆期,很難合理安排每日學習。受居家學習時專注力、自律性影響,學生間的學習進度與效率參差不齊。同時,居家時間拉長,學生與家長的摩擦增加,學生對家長要求產生更強的抗拒心理;面臨升學的初三、高三學生,也會因為學習效率低下體驗到更高的學習焦慮。

確立心理調整目標是根本

幫助學生調整厭學心理。返校後,學生要重新適應各項規章制度對其行為的約束,可能還要適應防疫帶來的輪流分班上廁所、上課戴口罩等要求,這一系列變化會讓學生體驗到更多不自由和被約束,部分學生會出現煩躁及厭學的心理。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進度所帶來的學習壓力。學校緊張有序的教學安排、教師對學習的要求、對居家學校效果的檢測,都會讓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增大。

幫助學生調整返校後的興奮心理。長時間單調學習與身體活動不足,使學生不能得到適宜的刺激。返校初期,同學間彼此相見會更興奮,以此增加機體的喚醒水平。因此,課堂上會出現紀律遵守困難和更多激動性情緒與行為。

教師科學引導是關鍵

首先,教師的教學內容安排與組織需要增加趣味性與實踐性。通過動靜結合及生動的教學內容,提升在校學習的吸引力,從而降低居家學習的自由性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第二,教學進度與學習要求要循序漸進。給學生1至2天的緩衝時間,學習內容要依據開學摸底情況進行安排,學習任務由慢到快、由少到多遞進。對於部分沒有跟上進度與學習標準的學生,可組織異質學習小組,增加群體幫助與學習交流。增強家校合作,教給家長具體可行的教育方法,達成教育目標。

第三,通過組織教學遊戲,消耗學生興奮所帶來的紀律影響。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教學小遊戲,增加對學生身體及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將能量發洩出來,從而降低學生的興奮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安排教學遊戲前,需要對遊戲結束進行指令性訓練。當教師打出某種信號,就意味著遊戲結束,讓學生能夠迅速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這樣既能降低學生興奮水平,又可增加課堂趣味性,使學生更好地安駐在課堂中。

第四,教師可引導學生做正念訓練。正念是比較有效的促進學生專注力、降低焦慮水平、提升自控力的心理技術。如果教師能夠有效指導學生進行正念訓練,相信學生會在這個練習中讓心靈變得更安寧,學習效率也會獲得提升。

總之,在學生返校初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壓力驟增的感覺。教師們只要對學生返校後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好預案,在按章辦事時傾注情感,以人為本做好引導,相信學生會很快適應學校生活,調整心態努力學習。

战疫·媒体看师大丨《天津教育报》: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心态转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