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說中庸之二十三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詩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至誠,自無一息間斷,純一不已。不已,故能長久。久積於內,則人感其外之形,而有變化。受感動而化的人數多,影響悠遠。於是所積之德博厚。所施者高大而光明。博厚如大地承載萬物,高明如天空覆蓋萬物,悠久成就萬物。

聖人之德,如地一般博厚載物,如天一般高明覆物,與造化同流無疆。聖人由誠而至。自然與日月同明,不見而彰。與四時合節,不動而萬物變,無為而成。

觀天地之德,可以知聖人之德,而天地之德至簡至易,一言而盡。天地之用至大至廣,生物之妙神鬼莫測。天地之道,博厚廣大高明,萬物之功悠久而無疆。

天,人之所見者,不過昭昭之多。但天其實是無窮,這樣日月星辰才能繫於天之中,萬物才能被天覆蓋。地,人之所見者,不過一撮土之多。但地博厚無邊。載華嶽而不為重,振河海而不洩,承載萬物。

山,人所見不過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焉,寶藏無數。水,人所見不過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又豈人之所能盡知也。

如此天地山川,世人尚不能盡窮其量,更何況上天之載,無聲無色,更難窮之了。故引詩而釋之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此言天之所以為天者。如此深遠而難測。

聖人之德,配天地之德,其德之純,故引詩而釋之曰。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此結文王之所以為文者。其德之純。亦如天地之德於穆不已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