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這篇,我們用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第十八章(通行本《道德經》第五十五章),請看原文:

酓(含)惪(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螝)蠆蟲(虺)它(蛇)弗□(蠚),攫鳥□(猛)獣弗扣。骨溺(弱)蓳(筋)□(柔)而捉固,未智(知)□(牝)戊(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夂(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 (常)>,智(知)和曰明。賹(益)生曰羕(樣),心□(使)□(氣)曰□(強)。勿(物)□(狀)則老,是胃(謂)不道。

(以上內容錄自《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一、本章的主要內容

對於真正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心智玩家來說,這章內容極其珍貴!

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下)從第一章(總章序第十五章)到這章(總章序第十八章),都是老子在分享他自己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體驗!

這章是前章「至虛恆,守中篤」的更為深入、細緻的闡述。

二、本章的結構分析

我們先把這章現有的校注都去掉,還《老子》的原貌,再梳理一下其中的結構:

第一段:酓惪之□者,比於赤子。□蠆蟲它弗□,攫鳥□獣弗扣。骨溺蓳□而捉固。

第二段:未智□戊之□□□,精之至也。夂日□而不□,和之至也。和曰□,智和曰明。賹生曰羕,心□□曰□。勿□則老,是胃不道。

這章,總體上分為兩段文。

第一段的內容,是前一章「至虛恆,守中篤」的進一步闡述。

第二段的內容,是講在「至虛恆,守中篤」的過程中,包含著兩個層次的進階,這是本章最為珍貴的地方。

從我們的解讀來看,這一章與前兩章,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章,下面我們開始正式的解讀。

三、「酓惪之□者,比於赤子。□蠆蟲它弗□,攫鳥□獣弗扣。骨溺蓳□而捉固」的內涵

1、「酓」字的含義

我們沒有直接找到甲骨文「酓」字,但是,組成「酓」字的元素都是甲骨文元素,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組成「酓」字的元素進行甲骨文字義的分析,從而認識「酓」字在這句話中的含義。

「酓」字的上半部分是個「今」字,下半部分是個「酉」字。

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今」字,右邊是甲骨文「酉」字。

甲骨文「今」字,是一個開口朝下的「口」字,開口朝上的就是「口」字。

在甲骨文的造字中,「口」字常常被用來表示「內在意識的感知主體」的位置。比如,甲骨文「同」字表示「內在意識的感知主體」在顯性世界,所以,在「同」字內用了一個開口朝上的「口」字。

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上圖,是甲骨文「同」字,下半部是個開口朝上的「口」字。

而這個甲骨文「今」字的位置在「酓」字的上半部,而且開口朝下,表示「內在意識的感知主體」的位置在隱性世界內。

這一章是前章「至虛恆、守中篤」的延續,「至虛恆、守中篤」是「心智系統轉換」的高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在意識的感知主體」的位置一定是在隱性世界內了。

甲骨文「酉」字,是從一個水罐子裡,由下往上滔水的象形。這個象形是個非常生動的 比喻,是對「至虛恆」的比喻,表示「把衝出去的內在意識收回來」的意思。

所以,「酓」字表示的,就是「致虛恆」的內涵:「把衝出去的內在意識收回來」。

「酓惪之」的意思是,內在意識迴歸的路很清晰、很直接,「惪」字的意思是內在意識看得很清晰、很直接的意思。

2、「酓惪之□者」的「□」意思

「酓惪之」對應的是前章「至虛恆」句,這個「□」字所對應的是前章「守中篤」句,也就是「內在意識收到位,並守住」的意思。

那麼,這個「□」字應該是什麼字呢?

在其他的校注版本中,這個「□」字是個「厚」字。

從甲骨文字義的角度看,甲骨文「厚」字就能表示「守中篤」的意思。

甲骨文「厚」字與後世的「厚」字完全是兩個意思,後世的「厚」字是厚薄的厚。而甲骨文「厚」字與「前」字被用來表示顯性世界與隱性世界之間的關係,「前」表示在顯性世界,「厚」表示在隱性世界。

如果,同在顯性世界中,「前」與「後」表示前後的關係。

3、「酓惪之厚者」的內涵

「酓惪之厚者」的內涵,就是「至虛恆、守中篤」做到位的人,也就是完成了「心智系統轉換」,處在「第二套心智系統」中的人。

這樣的人,是一種什麼樣子?我們誰也沒有見過,於是,老子給我們說了……

4、「赤子」是什麼意思?

以往把「赤子」解讀為新生的嬰兒,嬰兒出生時渾身都是紅彤彤的。至少,在這裡這是個誤解。

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赤」字,甲骨文「赤」字的上半部是個「大」字,這個「大」字在這裡表示顯性世界中的人體。甲骨文「赤」字的下半部的字符,是上圖右邊甲骨文「光」字的頭部字符。

這個字符表示一種光亮、能量。在隱性世界,這種光亮、能量表示內在意識的生命光芒與能量。在顯性世界,這種光亮、能量表示火的光亮與熱量。

這個「子」字是「天子、君子、孔子、老子」的「子」,是種尊稱。用來比喻做到「至虛極、守中篤」的人,當然是尊稱了。

5、「比於赤子。□蠆蟲它弗□,攫鳥□獣弗扣」的內涵

在「第二套心智系統」中的人什麼樣?老子說,就像是一個渾身充滿了火光與熱量的人,蟲蛇無法靠近,禽獸不敢靠近。

6、「骨溺蓳□」的內涵

「骨溺蓳□」這四個字,其實是甲編(上)第五章「古之善為止者」中的「非溺玄達」。所以,這裡的「□」字是「達」字,完整的句子是「骨溺蓳達」。

a、這個「溺」字我們在第五章的解讀中已經分析,這裡再回顧一下:

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溺」字,右邊是個金文「濁」字,這兩個字的右邊、左邊都有一個「水」字旁,這個「水」字並不表示顯性世界中的河流,而是一種象徵意義上的河,在這條河的左邊表示顯性世界,在這條河的右邊表示隱性世界。

所以,「骨溺」是「非溺」的極致體驗。

甲骨文「非」字在這裡並不是作為否定含義的副詞,而是表示在顯性世界中相背離的關係,「非溺」是相對於不懂得「把衝在外面的內在意識往回收」的背離關係,意思就是「把衝在外面的內在意識往回收」。

「骨溺」是「把衝在外面的內在意識往回收」的極致體驗!

很多人在練習「把衝在外面的內在意識往回收」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收,也不知道往那裡收,老子在這裡把他的親身體驗分享給了我們。

「骨」是顯性人體的最內感受,骨頭再裡面,顯性人體就到頭了,「骨溺」的意思就是,在做「把衝在外面的內在意識往回收」練習的時候,把顯性肉體上的感覺向內收到頭,在這個基礎上,再朝裡收!類似「百尺竿頭再上一層」的意思。百尺竿頭已經到頭了,還要在往上上一層。「心智系統轉換」的臨界面就在這裡!

b、「蓳達」的「蓳」字,是一個「堇」字加個草字頭。這個「堇」字就是前章的末句「各□元堇」的「堇」字,下圖是甲骨文「堇」字。

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甲骨文「堇」字就是一個「赤子」向隱性世界迴歸的象形。

甲骨文「蓳」字沒有找到,根據總體內涵來分析,這個「草字頭」很可能是後世的誤讀。在甲骨文「蓳」字中,這個「草字頭」很可能和甲骨文的「貴」字的字頭一樣,是一雙向下的手的象形。

甲骨文「蓳」字的意思是,在顯性世界向上推,從隱性世界往上拉,結果就是「達」,把衝出去的內在意識收回來。

7、「骨溺蓳達而捉固」的內涵

「骨溺蓳達而捉固」所表達的內涵,其實就是前章「至虛恆、守中篤」的另一種表達,「骨溺蓳達」說的「至虛恆」,只是從親身體驗的角度進行了更為形象的解釋,而「捉固」是「守中篤」的意思。

四、「未智□戊之□□□,精之至也。夂日□而不□,和之至也。和曰□,智和曰明。賹生曰羕,心□□曰□。勿□則老,是胃不道」的內涵。

1、這段文的主要內容

本章總共就兩段文 ,第一段是從個人體驗的角度對「至虛恆、守中篤」進行了分享。第二段的分享更為精彩!是說在「至虛恆、守中篤」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兩個層次的進階。

第一個層次進階是「精之至」,第二層次進階是「和之至」。

這段話都是在圍繞這兩個層次進階在論述,所以,我們只要搞明白什麼是「精之至」、「和之至」就能明白這段的內涵。

2、「精」的意思

從我們自己的「心智系統轉換」練習體驗,以及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的內容來看。這個「精」字源自甲編(上)的最後一章中「無事、好青、谷不穀」的「好青」。

甲骨文「青」字的意思是,站在顯性世界的角度,從顯性世界向隱性世界迴歸。所以,「好青」就是「未青」。

甲骨文的「未」、「果」、「居」字都表示在顯性世界中作為的意思,因此,「精」字就是「未+青」組合。

3、「精之至」的意思

「精之至」的意思是,站在顯性世界的角度看,「內在意識的感知主體」迴歸到了隱性世界。

4、「和之至」的意思

「精之至」是「至虛恆、守中篤」的第一層次進階。用一個通俗的說法,「精之至」的階段,人會顯得比較靜態,與普通人的情緒常態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人的情緒沒有了,做什麼事,人都很平靜,也沒有多餘的話。

這個階段,主要是以「守中篤」為主,屬於「只會收,還不善於放」。

而到了「和之至」的階段,就不同了,雖然,內在意識的感知主體全部守在內,但是,收放自如了,在言行表現上,更像是一個完美的、自然的常人的狀態,表現出來的不是情緒,而是一種生動的姿態。

《中庸》裡說的「發而中節,謂之和」的「和」就是這種狀態。

「和」的狀態,那是所有「心智系統轉換」學習者的終極目標,所以,後句說「智和曰明」

5、「智和曰明」的內涵

「明」是指「心智系統轉換」的最終結果。「智和曰明」的意思是說,到了「和之至」就最終完成了「心智系統轉換」。

6、「賹生曰羕,心□□曰□」的內涵

「賹生曰羕」是對「精之至」的描述,「心□□曰□」是對「和之至」的描述。

7、「勿□則老,是胃不道

的內涵

「不道」的「不」字是從顯性世界向隱性世界相反的意思,所以,「不道」就是「入道」的意思。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鏈接

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還有兩個層次進階

用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