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那山那人那狗

七彩电影系列之绿色――《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一部诗一样的电影,如果说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文人笔下的山村,这部电影就是光影中的《边城》,干净纯粹质朴,原滋原味还原了中国湖南西部山区的风光,电影中薄薄的雾霭、碧绿的稻田、青色的山野,湿漉漉的山路,湘妹子多情明亮的微笑,质朴贫穷的山民,是人们心目当中永远的精神家园,那一抹绿色让人宁静温情怀念。

影评:那山那人那狗

故事从一片悠远飘扬的埙声中开始,在晨曦的薄雾当中,绿色田野中一间瓦房映入眼帘。

天色蒙蒙中,父亲向儿子叮咛着送邮件要走的山路,父亲是邮递员马上就要退休了,儿子是顶父亲班的。送邮件的路来回一趟需要三天时间,每天将近80公里的路程。父亲说的详细和又琐碎,仿佛放不下干了一辈子的工作,又仿佛怕儿子会迷路。

儿子戴上斗笠将要出发,父亲终究不放心,唤来大黄狗老二,要陪儿子走完这一程。俩人一狗走在绿色的小道上。

影评:那山那人那狗

父亲是邮差常年在外跋山涉水,和儿子交流非常少,儿子心里对父亲特生,甚至很少喊他爸爸。儿子并不是很愿意父亲跟来,山路崎岖,气氛有些尴尬,父子俩不知道说什么好。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父亲陪儿子抽着旱烟,交谈当中儿子了解到父亲工作的辛苦。

当他们离开村子的时候,小巷子里面站满了山民,淳朴又热情。父亲告诉儿子,这些山民是来欢迎他的。但是儿子心里却默默的明白这些山民是送父亲,儿子渐渐有些理解父亲了。

影评:那山那人那狗

山梗上,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他知道这条绿色的山路很长很长。来到五婆家,五婆眼睛看不见,倚在门边等着孙子的信。父亲开始帮五婆读信。

儿子看见空白的信纸。明白父亲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给伍婆带来些许温暖。对父亲的举动有些感动,但儿子并不完全理解,儿子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但父亲看到的是温情和慈悲:在外的人总是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倒是家里的人更牵挂他们。

田野里,他们遇见一个美丽的侗族姑娘,青山绿水田野,姑娘纯真的笑容让儿子有些甜蜜。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儿子和侗族姑娘围着火堆,一起起舞,而父亲却喝醉了,想起了年轻时那甜蜜的往事。

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山水寒冷青苔石滑要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他过溪,湍急的溪流,冰冷的山水,父子二人心中却涌过一阵暖流。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父亲的心中很感动,忍不住悄悄抹下的热泪。

过了溪,大黄狗老二叨来木柴烤火。在火边,父回述了儿子出生时的喜悦。儿子突然明白:父亲不是忘了自己,而是时时刻刻在惦记自己。儿子第一次喊了父亲一声爸然后走开了。父亲对大黄狗老二说,他喊爸了,仿佛是在诉说,仿佛又是在回味。

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

儿子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而自己以往对父亲的关怀真是太少太少了。父亲不是不爱家,而是山里百姓千千万万的家都记挂在他身上。送来的不是一封封信,而是山里面的温情,梦想和希望。

绵绵绿色的青山间一阵阵山歌飘来,儿子想起了那个美丽的侗族姑娘,但是却告诉父亲,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娶山里姑娘,因为不希望她们像他妈,一样一辈子都惦记山里,一辈子都想家。父子俩在夕阳的余晖里,看着那山间的飘飞归林白鹭,感受对母亲的亏欠。

影评:那山那人那狗

晚上父子二人一张床,儿子睡相很差,睡梦中抱住了父亲,父亲睡不着,回味着自己的一生,回味着一次次送信,妻子总是抱着儿子在桥头等着自己,儿子渐渐地长大了,自己却渐渐的老了,而现在儿子正在身边。父亲裂开嘴笑了,像一朵菊花。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儿子和父亲回到桥边,又看见母亲等在桥头。一家三口在晚霞的余晖中回到了家里。

几天后的清晨,在父亲的目光中,大黄狗老二又领着儿子出发了,仿佛是另一个父亲。

影片在一片悠扬的乐声中结束,一片精神乡土家园却让人魂牵梦绕,悠远深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