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七彩電影系列之綠色――《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一部詩一樣的電影,如果說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是文人筆下的山村,這部電影就是光影中的《邊城》,乾淨純粹質樸,原滋原味還原了中國湖南西部山區的風光,電影中薄薄的霧靄、碧綠的稻田、青色的山野,溼漉漉的山路,湘妹子多情明亮的微笑,質樸貧窮的山民,是人們心目當中永遠的精神家園,那一抹綠色讓人寧靜溫情懷念。

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故事從一片悠遠飄揚的壎聲中開始,在晨曦的薄霧當中,綠色田野中一間瓦房映入眼簾。

天色濛濛中,父親向兒子叮嚀著送郵件要走的山路,父親是郵遞員馬上就要退休了,兒子是頂父親班的。送郵件的路來回一趟需要三天時間,每天將近80公里的路程。父親說的詳細和又瑣碎,彷彿放不下幹了一輩子的工作,又彷彿怕兒子會迷路。

兒子戴上斗笠將要出發,父親終究不放心,喚來大黃狗老二,要陪兒子走完這一程。倆人一狗走在綠色的小道上。

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父親是郵差常年在外跋山涉水,和兒子交流非常少,兒子心裡對父親特生,甚至很少喊他爸爸。兒子並不是很願意父親跟來,山路崎嶇,氣氛有些尷尬,父子倆不知道說什麼好。

終於進村了,兒子有些興奮,因為父親說過,村裡人可以幾天不見縣長,不見他可不行。但是兒子期待的熱烈場面並沒有出現,大家對他們的到來習以為常,走進空蕩蕩的村委會,兒子的情緒有一些低落,父親陪兒子抽著旱菸,交談當中兒子瞭解到父親工作的辛苦。

當他們離開村子的時候,小巷子裡面站滿了山民,淳樸又熱情。父親告訴兒子,這些山民是來歡迎他的。但是兒子心裡卻默默的明白這些山民是送父親,兒子漸漸有些理解父親了。

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山梗上,兒子邊走邊唱。父親總是提醒他注意腳下。他知道這條綠色的山路很長很長。來到五婆家,五婆眼睛看不見,倚在門邊等著孫子的信。父親開始幫五婆讀信。

兒子看見空白的信紙。明白父親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給伍婆帶來些許溫暖。對父親的舉動有些感動,但兒子並不完全理解,兒子認為五婆的孫子應該盡他應盡的義務。但父親看到的是溫情和慈悲:在外的人總是有很多原因顧不上想家,倒是家裡的人更牽掛他們。

田野裡,他們遇見一個美麗的侗族姑娘,青山綠水田野,姑娘純真的笑容讓兒子有些甜蜜。

夜幕降臨,父子二人來到一個侗族山寨,趕上了一場熱鬧的侗族婚禮,兒子和侗族姑娘圍著火堆,一起起舞,而父親卻喝醉了,想起了年輕時那甜蜜的往事。

要過溪了,父親提醒兒子,山水寒冷青苔石滑要站穩腳,兒子不讓父親再下水,執意揹他過溪,湍急的溪流,冰冷的山水,父子二人心中卻湧過一陣暖流。村裡的老人說,背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父親的心中很感動,忍不住悄悄抹下的熱淚。

過了溪,大黃狗老二叨來木柴烤火。在火邊,父回述了兒子出生時的喜悅。兒子突然明白:父親不是忘了自己,而是時時刻刻在惦記自己。兒子第一次喊了父親一聲爸然後走開了。父親對大黃狗老二說,他喊爸了,彷彿是在訴說,彷彿又是在回味。

起風了,山路崎嶇。讀函授的轉娃準時等在坡上,父親告訴他以後是兒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轉娃說。你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不能讓你兒子再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

兒子這時才真切地體會到父親這一輩子默默無聞,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而自己以往對父親的關懷真是太少太少了。父親不是不愛家,而是山裡百姓千千萬萬的家都記掛在他身上。送來的不是一封封信,而是山裡面的溫情,夢想和希望。

綿綿綠色的青山間一陣陣山歌飄來,兒子想起了那個美麗的侗族姑娘,但是卻告訴父親,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娶山裡姑娘,因為不希望她們像他媽,一樣一輩子都惦記山裡,一輩子都想家。父子倆在夕陽的餘暉裡,看著那山間的飄飛歸林白鷺,感受對母親的虧欠。

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晚上父子二人一張床,兒子睡相很差,睡夢中抱住了父親,父親睡不著,回味著自己的一生,回味著一次次送信,妻子總是抱著兒子在橋頭等著自己,兒子漸漸地長大了,自己卻漸漸的老了,而現在兒子正在身邊。父親裂開嘴笑了,像一朵菊花。

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兒子和父親回到橋邊,又看見母親等在橋頭。一家三口在晚霞的餘暉中回到了家裡。

幾天後的清晨,在父親的目光中,大黃狗老二又領著兒子出發了,彷彿是另一個父親。

影片在一片悠揚的樂聲中結束,一片精神鄉土家園卻讓人魂牽夢繞,悠遠深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