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中午就腳腫發熱,這種疑難病用龍膽瀉肝法治療,療效出乎意料

前言

這則醫案,

是我在英德人醫中醫科出診第一個月,

說實話,

其實自己只是用了一些中醫的理在治病,

獲得的療效卻出乎我的意料,

更何況,

出乎患者的意料了。

我們,

一起,

享受一下中醫的神奇吧。

病案重現

本院同事的岳父黃某,男,55歲。

初診(2017年8月7日)

主訴:下肢發熱水腫7年餘

病史:7年來無明顯誘因下開始出現午後雙下肢發熱,發熱感從腳底往上蔓延,發熱後則出現雙下肢水腫,亦從下往上,之後出現心慌心悸,睡覺休息後可緩解。

多年來曾輾轉於各大醫院就診,做遍全身檢查均未查明病因,治療亦無效果,患者及醫生均對此疑難雜症失去信心。

因瞭解到我新到我院中醫科,於是找我開中藥一試。

黃某除上述雜症外,伴神情憂慮,頭痛,頭暈,非旋轉性,無噁心嘔吐,口乾,大便一日1-2次,納可,眠差(長期服用安眠藥物)。

舌暗紅,苔白膩,脈弦滑。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無藥物過敏史。

中藥處方:

柴胡15g 梔子15g 黃芩10g

澤瀉30g 車前草10g 川木通5g

當歸10g 地黃10g 牛膝30g

五味子5g 烏梅20g

*5劑

過了中午就腳腫發熱,這種疑難病用龍膽瀉肝法治療,療效出乎意料

二診(2017年8月13日)

現經中藥治療後患者下肢發熱、水腫明顯好轉,已無心慌,左腳未再出現水腫,多年來從未有過如此效果,同事及患者均喜出望外,要求繼續中藥治療。

針刺後頭痛減輕,仍有頭暈,口乾,大便一日1-2次,納可,眠差。

舌暗紅,苔白,脈弦滑。

中藥處方:

前方黃芩改為5g,餘同前,5劑。

三診(2017年8月18日)

服用上方後患者上述情況明顯好轉,好轉7成,已無心慌,右腳少許水腫,左腳無水腫,仍有頭暈,口乾,大便一日1-2次,納可,眠稍改善。頭痛針刺後好轉一半。

舌暗紅,苔薄白,脈濡滑。

中藥處方:

前方梔子減少為10g、澤瀉改為15g、牛膝改為20g、烏梅減少為15g,餘同前,5劑。

過了中午就腳腫發熱,這種疑難病用龍膽瀉肝法治療,療效出乎意料

四診(2017年8月23日)

經中藥治療後患者上述情況基本緩解,已無心慌,下肢水腫緩解,左腳無水腫,頭痛緩解,仍有頭暈,口乾,大便一日1-2次,納可,眠差。頭痛針刺後基本緩解。

舌暗紅,苔薄白,脈濡滑。

中藥處方:

當歸改為15g、加生龍骨、生牡蠣各30g,餘藥同前,5劑。

十月隨訪,症狀未在發作。

過了中午就腳腫發熱,這種疑難病用龍膽瀉肝法治療,療效出乎意料

按語

患者症狀表現疑難,多年症狀,經幾劑龍膽瀉肝湯獲得痊癒。

1.當時思路很簡單

當時想到這個方子是源於患者有兩個特徵比較明顯。

一是神情憂慮,午後雙下肢發熱,發熱感從腳底往上蔓延,發熱後則出現雙下肢水腫,亦從下往上,之後出現心慌心悸,脈弦明顯,此當屬於肝膽經之為病,屬於厥陰風木內寄的相火直升的表現。

另外一個特徵就是發熱後雙下肢水腫,說明下有水溼。

那治療上,一是要疏導厥陰風木之氣,斂降相火,另外要去水溼。

此時,腦海中突然一現,就想到龍膽瀉肝湯其實有兼具這兩方面的治療作用,遂仿龍膽瀉肝湯之法擬方。

過了中午就腳腫發熱,這種疑難病用龍膽瀉肝法治療,療效出乎意料

2.這些藥的妙意

柴胡、黃芩、梔子清瀉肝膽之火;當歸、生地補厥陰之體;黃木通、澤瀉、車前子去水溼,同時亦可“引肝膽實火從小便而去”;加牛膝兼具引火下行和利前陰以去水溼兩方面的作用,用於該患者非常適合;五味子5g、烏梅20g斂降相火。因考慮龍膽草苦寒瀉火之力太強,故去之。

二診、三診患者持續7年之久的症狀較基本緩解,予減少用量,鞏固療效。

十月隨訪,症狀未在發作。

過了中午就腳腫發熱,這種疑難病用龍膽瀉肝法治療,療效出乎意料

3.經典如何說?

《重訂通俗傷寒論》在論述龍膽瀉肝湯中雲:“肝為風木之髒,內寄膽府相火,凡肝氣有餘,發生膽火者,症多口苦脅痛,耳聾耳腫,陰溼陰癢,溺血赤淋,甚則筋痿陰痛。”

該患者雖無文中所提症狀,但午後雙下肢發熱,發熱後水腫、心悸,伴有患者神情憂慮,脈象弦甚,亦為厥陰風木之氣有餘,發生膽火相火不降之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