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本文想跟大夥聊聊幾個中醫的問題: 我國的中醫是如何發展來的? 中醫理論在講什麼? 我們該用西醫的方法論來要求中醫嗎?中醫現在的問題在哪裡?你如果生病了,應該看中醫還是西醫。中醫未來該如何發展?中西醫會在未來的某個點匯合嗎?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有一點要首先說明, 本文的闡述方式不是傳統中醫的闡述方式,而是以大家現在普遍採用的科學邏輯的方式闡述,為的是讓閱讀者便於理解。 至於背後深層的原因讀者在看完本文後會有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為了回答上面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要找一個出發點,然後一步步地推導闡明。 這個出發點就是讀者是否瞭解或經親身歷過一些中醫案例,是否知道中醫有一些驗方對一些常規或疑難病症可以做到藥到病除? 如果有, 那麼我們就可以進入下面的討論,否則就可以拋開本文了。


  好,如果你知道這樣一些中醫驗方,那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藥方是如何發揮治病的作用的?你是否聽西醫質疑過中醫無法確定藥裡的有效成分? 是的,中醫的確不會談什麼有效成分。 可是你有沒有覺得奇怪,如果中醫的傳統研究手段本身無法做到這種有效成分的定位, 為什麼西醫不對這些有效藥方進行研究,找出其中的有效成分,造福大眾呢? 而且這麼做也能進一步證明中醫理論的無效性和中醫實踐的粗糙性。 可是西醫並沒有這麼做,這是為什麼呢?不好意思這個問題討論到這,我要先放一放,請讀者先帶著這個問題進入下面內容的閱讀, 答案會在後面給出。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中醫的起源。 中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想必對中醫有一些瞭解的讀者一定聽說過神農(炎帝)嘗百草後著《神農本草經》,記錄黃帝和岐伯的對話而成的《黃帝內經》的故事。這點是不是很有意思? 中華民族的兩大原始部落的首領竟然是對中醫貢獻最大的兩個人。 一個確定了中醫的理論體系,一個建立了草藥體系。 那麼黃帝和炎帝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是如何辨別草藥治病的特性和發現中醫的理論體系的呢?下面我直接拋出本文的第一個重要觀點:黃帝和炎帝都是有神通的人,或者用我們現代人的說法是有特異功能的人。講求現代科學的讀者是不是開始覺得作者開始有點扯了?請先忍一忍,給我點時間來一步步闡明這一觀點。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關鍵點就是前面第三段留下的有關中醫驗方的問題 。 如果我們承認這些驗方的作用,有一個問題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這些用不同草藥組成的驗方是如何被開發出來的呢? 有人可能說了, 一個個草藥試唄,然後把經驗傳遞下去不就就慢慢成書了。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用統計學知識科學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現在我們想重複古人的這一壯舉,讓你組織這一大規模的測試,你會怎麼做? 你是不是先要知道人有多少種病? 讓後要找到足夠多的病人去測試不同的草藥和礦物質?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數量概念嗎? 我簡單百度了一下,在我國現在植物有2萬5千多種,上古時期估計會更多,加上礦物質,我們先假設是3萬吧。 疾病呢,百度結果是三萬種。 大家知道中藥方子不是一味藥,而是幾味藥的組合,也就是說病人要測試的量不是3萬,而是3萬種草藥和礦物質的組合。我們假設一箇中醫藥方平均是5味藥,那麼這個測試的數量是多少呢。 3萬的6次方,也就是729後面加24個0, 海量的工作量,順便說一句,這個測試還沒有提到劑量的測試,如果再考慮這個因素,估計就是天量的工作量了。 這在沒有計算機,甚至沒有紙張的古代是可能完成的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那麼這個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呢? 這就回到了我前面給出的結論,炎帝和黃帝這樣的人是有神通的人, 他們對草藥進入人體後體現出的藥性的溫涼寒熱和歸經是可以直接感受的到的。所以他們不需要做天量的排列組合測試,他只要一味味的測試,知道每一味的藥性,歸經,和陰陽五行的關係,就可以任意組方了。

《黃帝內經》開篇第一篇第一句就明確到“昔在黃帝,生而神靈”,直接點明瞭這一點。 劉力紅老師在《思考中醫》裡也提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言裡提到過一本書書《胎臚藥錄》,這裡面的胎不是指胎兒而是胎息。人一旦進入胎息狀態,心明的狀態也就產生了, 內證的條件也就具備了,這時你對藥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 百度一下你會看到一些視頻講一些動物在生了病後會主動找一些草藥吃,所以這種能力可能不是人類所獨有的。 尤瓦力赫拉利在《未來簡史》裡也提到了遠古人類和環境這種互通的靈性, 不過這種能力隨著人類的發展弱化了。現代人類已經更多的去依靠大腦的邏輯思維及基於此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而對人類曾經擁有的基於心靈的感知能力開始漸漸遺忘,懷疑。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話聊到這,有必要把讀者對中醫的認知,往深裡引入一步了。 前面已經講到了, 炎帝嘗百草,嘗的不是百草的成份,他沒這個能力,他嘗的是百草對人體而言溫涼寒熱的特性和歸經, 這個是可以感知的。 如果粗通一些中醫理論的人,知道中醫基礎理論就是陰陽五行學說,治病總的原則就是要讓人五臟的陰陽平衡,扶正祛邪,人陰平陽秘,正氣很強,就不會生病。現代西醫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同樣疾病流行的時候, 有的人會生病,而有的人抵抗力強就不會生病。對於病毒引起的疾病,我們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可以殺死病毒,更多是讓病人服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藥,最終要靠人體自身的免疫體系起作用, 抑制住病毒而康復。 而中醫扶正祛邪就是針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在發力,而不是針對細菌或者病毒。 那麼中醫是從什麼角度來幫助人體扶正祛邪呢?是從能量的角度。無論是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藥的四氣五味,子午流注,還是中醫運氣學,其實都是說的能量的平衡和流動。 人體內部的能量流動,人和藥物之間的能量流動,還有人和自然之間的能量流動。這種能量的流動發生在活的人體內,中醫是用內證的方法體察到這種能量的流動並記錄下來。它會告訴你如何通過類似八段錦的方法促進體內能量的流動, 如何用藥的能量偏性來糾正人的能量偏性,如何順應四時來達到人與自然能量流動的和諧。 而對西醫來說,現在研究的注意力是放在物質層面,器官, 組織, DNA, 分子結構。。。而且這種研究是通過解刨死的生物來進行的, 是一點點拆開的研究方式,而不是在活體上,以一種整體的方式,在能量層面的研究。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中醫跟西醫是站在不同的維度上的醫學。如果我們把西醫的這種研究方法稱為科學,那中醫的確不是科學,但是科學顯然不是全部。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話聊到這,可以回答上面擱置的那個問題了:“為什麼西醫不能夠對中醫那些驗方進行有效成分研究呢?”答案就是我們剛剛說的, 中醫用的是藥的能量特性,一味藥它是具有陰的能量還是陽的能量?這個能量是走向肝經還是脾經?而不是藥的物質特性,比如到底是什麼成分殺菌。 西醫可以把中藥方劑的所有成分都分析出來,但很有可能找不出到底是哪個成分起的治療作用。熟悉中醫的人都知道一些常識,同樣的植物種在不同的地方,藥性就不一樣了, 雖然是同樣的基因,同樣的成分。 或者一個藥方,同樣的幾味藥,改變某一味藥的劑量,整個藥發揮作用的人體位置就改變了,可能從中焦變為下焦。 如果我們非要用西醫的標準來衡量中醫,那真是把中醫降維打擊了。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也能解釋西醫經常對中醫提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中醫理論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進步?”上面已經提到,中醫的能量流動的理論是古時具有特異功能的人用內證的方式體察出來的, 當然不僅僅是炎黃二帝,而是一群有這樣能力的人。他們當時體會到的是人體完整的能量流動,及藥物對這種流動的作用。這種能量流動方式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任何改變,但具有這樣感知能力的人現在卻越來越少了。 所以我們如何能期望這個理論有所改變呢?


  下面我想就我自己瞭解的談談中醫存在的問題。問題存在於幾個方面,中醫師的培養, 中草藥的種植,中草藥的炮製,用藥劑量的問題。


  上文提了,如果一個人有炎帝黃帝那樣的能力,那麼他應該是最好的中醫,因為他對病人和草藥能有最直接的體會。次之像張仲景那樣對中醫理論有通徹的瞭解,有豐富的實踐,也能做到一劑知,二劑已。 現在有多少中醫師能夠達到張仲景這樣的水平呢?當然現在對中醫師培養的最大問題是用西醫的理論來培養,中醫大的學生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學西醫理論。 上文已經說了,這是兩個很不一樣的體系,研究方法是很不一樣的,西醫專注以物質層面的理論對中醫的發展沒有很大幫助。真要提高中醫,可能讓學生們練練內功會更有幫助。一箇中醫的培養是很難的, 中醫的特點決定了要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授業,單單讀讀中醫書是不夠的,比如號脈,比如針灸, 要有大量的實踐,要手把手的教才行,這就大大限制了中醫的發展。中醫的這個特點練太極和瑜伽的人應該容易理解,凡是走心靠感覺指引的功夫,都需要師傅帶。 現在大量低水平的中醫師的存在對於大眾對中醫的信任造成了傷害是有責任的。


  中草藥的種植可能現在普通人都瞭解,大量靠化肥, 其藥力要比以前野生的差很多,化學毒性卻大了不少。 這是商業化帶來的結果,由於中草藥需求量的巨大,一時恐怕也很難解決。 中草藥的炮製是一門很嚴謹的學問, 好的炮製可以加強藥效,降低毒性,什麼部位如要都很有講究。 可是現在按古法好好炮製的又有幾家?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關於中草藥的劑量,在中醫的發展史上由於度量衡在歷史上的演變,曾經一度被錯解。比如張仲景在《 傷寒雜病論》裡藥方中提到的一兩, 在明朝李時珍時期被錯解為“古之一兩等於今之一錢”,也就是3點幾克, 這個錯誤被收錄到五十年代出版的中藥藥典裡一直沿用至今。直到漢朝馬王堆墓裡發掘出漢朝的度量衡器具,才知道張仲景時期的一兩相當於現在的15克左右。所以現代方劑的用量少了五倍,功效自然弱了。


  綜合上面所述中醫存在的種種問題,如果你現在要去看中醫的話,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找口碑好的名醫,而且藥要用同仁堂這樣信得過的老店的藥,有質量保證。


  講了中醫的特點, 講了中醫的問題, 這裡想再聊聊中西醫的選擇問題:生病了到底是看西醫還是中醫。 這也是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回答其實很簡單,哪個有效就就看哪個。 不過由於現代人對中醫的瞭解越來越少,我這裡就多說兩句。有些病, 病因比較簡單,西醫研究很透了,有非常明確的療效, 比如抗生素殺菌, 手術治療外傷。。。那麼你就去找西醫。 有些病,比如藿香正氣去風熱,小桂枝湯祛風寒非常有效,你就看中醫。 還有的時候, 你可能只是有些不舒服的症狀,沒到疾病的程度,只是能量的運轉出了問題,找西醫它查不出病, 你就去找中醫, 它能治未病。 有些病西醫還不能瞭解病因的疾病,也可以看中醫, 因為中醫總是能從證狀看出能量流轉的問題,然後對證下藥。 在這個問題上要想有好的選擇,就需要對中西有深一些的瞭解。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醫?


  最後還想發散的聊一聊中醫的發展問題, 中西醫不同的探索路徑,最終能殊途同歸嗎? 鑑於中醫本身的特點,在西醫的手段還無法探測到能量層面的奧秘時, 恐怕中醫發展的唯一途徑還是內證,這種古人採用的方法。 至於西醫的發展是否能夠有一天達到能量的層面, 如果看西醫今天的研究方法會覺得很難。 向前文說過的, 如果西醫一味的把人體越解刨越細,恐怕是很難找到這個能量的流動。 但是考慮到人體的以前都是DNA決定的,如果有一天我們真能全部破譯DNA的密碼,是否能從微觀的角度去探知到這個能量流動的秘密呢? 我希望可以,不過我們至少應該在沒有探知到這一層次之前,要保留人體內有能量流動這一認知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今天就全盤否定掉中醫,否定人體內的能量流動, 那麼也許會讓西醫未來的發展迷失掉方向。本人由於親身經歷,是非常相信這一能量的流動的。 由於這份相信,當現在有人談及諸如AI對人類的威脅時,我總會保持一份信心,我相信與天地能夠能量互通的人類是不會被一個由二進制數控制的機器所替代的。 這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根本區別。

關注我中醫學習不迷路,趕緊來吧!

想獲取更多中醫師承資料,請關注我並私聊我可免費領取中醫學習大禮包一份,僅限前100名,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歡迎大家來文章底下評論,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回答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