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來揚拍攝《趙樸初》推動和組織鑑真坐像回國巡展

中央電視臺《趙樸初》紀錄片劇組專程來揚拍攝。1963年鑑真大和尚圓寂1200週年紀念大會、鑑真紀念堂修建、1980年日本國寶鑑真像回國巡展、法淨寺恢復“大明寺”稱號、鑑真佛學院創建,這些重大事件離不開趙樸初的精心籌劃和推動,日本人稱趙樸初就是“當代鑑真”。大明寺方丈能修向記者講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趙樸初與鑑真、大明寺的深厚情緣。

央視紀錄片來揚拍攝《趙樸初》推動和組織鑑真坐像回國巡展

鑑真像

建議鑑真作民間大使

中日兩國在揚州紀念鑑真

1963年,是鑑真大和尚圓寂1200週年。日本決定將1963年5月至1964年5月定為鑑真年,並將舉行各種盛大的紀念活動。作為日本律宗祖庭的大明寺尚未對外開放,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先生,向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建言:“中日邦交正常化可通過民間促官方,佛教是很好的載體。鑑真大和尚的題材很好,可以擔任民間大使。”周總理採納了趙樸初的建議,並經中央同意,由中日宗教界、文化界在揚州大明寺共同舉行紀念活動。

於是,趙樸初與郭沫若、楚圖南等知名人士一道,不遺餘力與中日兩國宗教界、文化界人士商討,成立鑑真大和尚逝世1200週年紀念委員會,並親任委員會主任。1963年,在揚州大明寺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趙樸初特地為此寫了《紀念鑑真大師,展望中日人民友誼的光明前途》的紀念文章。

“這次盛大的紀念活動,在兩國人民間產生了巨大影響,促進了中日友好事業的發展,在這次紀念活動中,國務院決定在揚州大明寺建造‘鑑真紀念堂’,並舉行了奠基儀式。”能修說,鑑真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規劃設計。“文革”初期,“破四舊”的浪潮席捲全國,大明寺當然在劫難逃,1973年,距離鑑真紀念堂奠基已有整整10年,但紀念堂依然沒有建成。此時,還是趙老力排眾議,在1973年3月使鑑真紀念堂重新動工,並於當年11月建成,趙老為“鑑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撰寫了碑文。

央視紀錄片來揚拍攝《趙樸初》推動和組織鑑真坐像回國巡展

集隋碑字書寫大明寺寺名

1980年鑑真像回國巡展,這是繼1963年中日共同紀念鑑真圓寂1200週年後的又一盛事。1978年,趙樸初率中國佛教代表團訪問日本,唐招提寺森本長老當面提出讓鑑真像回國巡展的願望,趙樸初興奮地說,鑑真回故鄉“探親”的願望現在可以實現了。隨後,鑑真像回國巡展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了,成立了以趙樸初為主任的“全國歡迎鑑真大師像回國巡展委員會”。在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決定鑑真像1980年4月14日運抵揚州展出。

央視紀錄片來揚拍攝《趙樸初》推動和組織鑑真坐像回國巡展

迎接鑑真大師像回國巡展舊影

“為了迎接鑑真像回國巡展,趙樸初夙夜操勞,早早來到揚州大明寺,檢查迎接鑑真像的各項籌備工作。他對大明寺的佛殿維修、佛像彩繪、展廳佈置一一作了細緻檢查。”能修說,當時大明寺還叫“法淨寺”。趙樸初建議恢復當年鑑真弘法的“大明寺”。“大明寺”三字也是趙樸初親自集隋《龍藏寺碑》而成。

能修告訴記者,當時,鑑真像要從上海虹橋機場運至揚州,為防止途中顛簸,損害塑像,趙樸初決定在上海特製運像專車。車子造好後,他又親自赴上海陪同日方人員查看,並進行試運行,完全合乎防震要求。趙樸初興奮地為造車職工作詩一首:“今朝像駕彩雲歸,當年身入驚濤去。大車迎得友情多,春風穩上揚州路。”

央視紀錄片來揚拍攝《趙樸初》推動和組織鑑真坐像回國巡展

鑑真像在揚展出期間,趙樸初先生提議複製一座鑑真像,複製工作由揚州漆器廠劉瑜擔任,趙樸初前後看了多次,此像也得到了日方的稱讚。

從南京請來高僧做住持

建議要把鑑真的文章做好

鑑真紀念堂的落成,鑑真大師像的回國巡展,使大明寺聲名遠播。趙樸初對大明寺的狀況十分關心,多次與市政府商談,終於將大明寺產權劃歸宗教部門。又是趙樸初向省宗教局建議,將有一定寺院管理經驗的南京靈谷寺監院瑞祥法師調至揚州大明寺。

有一天,趙樸初到大明寺視察,特地把能修帶到鑑真紀念堂,十分關切地對能修說:“不要把鑑真當成一般的歷史人物。鑑真的最大貢獻是不惜生命,傳播文化,締結友好,你們要把鑑真的文章做好。佛教是從中國傳到高麗,而後再傳到日本,要把鑑真作為推動中、日、韓佛教團結的紐帶,促進中日韓人民的友誼。”

能修說,鑑真藥草園也是在趙老的關心下建起來的。一次,日本岐阜市市長時田浩來揚州大明寺還願,正好趙樸初也在揚州。時田浩市長提出想出資辦一個藥草園,趙樸初當即說好,鑑真生前在大明寺就辦過藥草園,治病救人,還將藥草帶到日本去。藥草園建在大明寺最合適。1998年,鑑真藥草園辦起來了。

重視佛教人才培養

病榻上建議創辦鑑真大學

趙樸初對鑑真的感情,真可謂彌篤終身,矢志不移。1998年的一天,能修陪同揚州市領導去北京探望住院的趙樸初。

“趙老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寺廟要有宗教氛圍,要有文化氛圍,還要有時代氛圍,這就要有高素質的僧徒,要重視佛教人才的培養,提高僧徒的素質。”能修告訴趙老,他們正想辦佛學院。趙樸初先生當即說好,建議可以先辦佛學院,在此基礎上再辦鑑真大學。

“趙老說,學佛的信徒要以鑑真為榜樣,有像鑑真這樣的德學高僧,佛教才能興盛。臺灣有個玄奘大學,我們辦一個鑑真大學。他們是我國佛教的兩個璀璨的星座。”能修告訴記者,沒有多久,趙樸初先生抱病題寫了“揚州大明寺佛學院”校牌。

如今,鑑真佛學院建在風景秀麗的蜀岡之上,瘦西湖畔。鑑真大師的精神與趙樸初的人格,是鑑真學院莘莘學子心中永不熄滅的明燈。

通訊員 聖萬

實習生 張元茜 記者 姜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