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匈奴人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樣的陋俗?

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我國古代的婚姻方面的風俗傳統,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如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但是應該有不少人都不瞭解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婚姻方面的風俗傳統,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在現代看來匪夷所思的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

為什麼匈奴人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樣的陋俗?


這個少數民族就是經常出現漢代歷史中的外患——匈奴。據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記載,當時的匈奴人有一條非常奇怪的婚姻習俗,那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與深受儒家倫理綱常文化嚴重不符,令許多人都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對於沒有儒家文化影響的遊牧民族而言,這麼約定俗成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司馬遷所記載的匈奴人被歸為華夏民族,但由於與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不同,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以放牧捕獵為生,孕育出來的是獨特的遊牧文明。因為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生存方式更加單一,生存資源十分稀缺,所以遊牧文明比農耕文明更加註重家族文化。就像草原上的家族式動物一樣,匈奴人為了保持家族穩定,守護家族核心,在婚姻習俗上產生了特殊的抵禦風險的方法。

為什麼匈奴人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樣的陋俗?


在中原地區,人們生活在城市鄉村,分佈比較均勻和密集。而婚姻像是維繫兩個人、兩個家族之間關係的一種契約,一般婚姻的結合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北方的草原上,人們以部落為單位分散而居,可能方圓幾十公里內都沒有別的部落或者家。而婚姻變成了維繫一個家族的繁榮穩定的工具,可能不會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卻不能讓家族的資源有所流失。

為什麼匈奴人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樣的陋俗?


因此就衍生出了在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母親為妻;在兄長死後,可以娶兄嫂為妻的婚姻風俗。因為作為家族的首領父親和兄長去世,會導致家族分崩離析,家庭財產被分割,家族資源被瓜分。為了不使家族分裂,匈奴人就要選出一位新的統領來掌管家族、繼承一切,這個新統領自然是從去世統領的兒子或者兄弟裡面選,並且繼承一切就意味著繼承權力的同時也要繼承女人和家庭。

為什麼匈奴人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樣的陋俗?


在其他些少數民族之中甚至還會出現好幾個兄弟只娶一個女人作為妻子的情況,因為婚姻對於他們而言更多是繁衍後代的一個形式,娶一個女人為妻不僅能夠減少娶妻所需要的花銷,還能避免分家分財產。這樣一來可以極大程度地整合家族財產,也能夠最為有效地保留家族資源。

為什麼匈奴人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樣的陋俗?


對於這些少數民族的匪夷所思的婚姻風俗,我們不應該帶著任何有色眼鏡來看待,因為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所學的歷史文化不同,甚至沒有誰更先進科學的對比,匈奴人也是和漢朝人一樣,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揮了人類的智慧,做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