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

人活到一定歲數,一定會喜歡某種藝術,詩歌、繪畫、酒、女人......


導演用了整整18分鐘來鋪墊,讓聽故事的人等了好久。開頭的女孩拿著一本小說,把一個鑰匙掛在一個銅像上。這個鑰匙組織了三條故事線索。▼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末尾才告訴你,美麗的阿嘉沙死於普魯士流感。在這個非常時期聽到“流感”兩個字,才猛然發現,導演把深深的悲傷,用一個荒誕的鬧劇包裹起來。▼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性、戰爭、殺戮、友誼,一系列的抓住眼球的元素,都無法讓人不關注影片的畫面美感,彷彿把油畫展搬進了電影院。

就算是毫無戲份的路人讓故事感和畫面豐富。他的站姿自在,服裝顏色遊移不定,哪怕他就出現了一秒鐘。▼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在這個墓園中,以十字架為界,一邊是黑,一邊是白。三個黑衣人像被畫了符一樣靜止了。▼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講故事的人是位這個國寶級的作家,晚點再說他。他身邊的小孩,只出現了兩分鐘,他的眼神和他的玩具槍都盪漾著一股靈氣。

我曾經聽說過某大導演選童星的故事。讓一群孩子在空房子裡玩找小白兔的遊戲,那個找得很認真,並且為找不到而焦慮的孩子會當選。因為他有足夠的想象力,能進入故事的內心。

這個小男孩的眼神讓你的心胸有一種戰慄?▼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從兩個沒有戲份的配角身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同人物身上的風格。每個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守護著,展示著,存在著。

想寫的內容有點多,為了讓你看得輕鬆一點,我像介紹朋友一樣介紹一些人物給你認識。人就是很奇怪啊,明明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聽多了他的故事,會不知不覺地愛上他。

愛上他以後自然會去挖掘他背後的故事,想更多的地瞭解他。這部電影可謂是大咖雲集,演員和幕後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我略微提及一些,以後有興趣的話再去深入瞭解吧。▼

男主角 葛斯塔夫(外國人的名字很難記,我叫他小葛)

主演拉爾夫·費因斯曾主演過《英國病人》,中國觀眾很熟悉他了,我們另找時間聊聊這部戰爭、死亡與愛情交織的電影。

每個篇章的開篇色彩都有暗示,小葛的是深桔+鐵鏽紅,熱烈、活潑,這個飽滿又熟透了的顏色也預示著墜落。▼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我們的文化羞於談性,小葛卻像談論家常一樣地跟徒弟聊起自己的兩性觀念。


小葛流連於形形色色的年邁貴婦之間,用他自己的話說:“更有風味。”▼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他通過這個女人確實做到了富可敵國,可僅僅如此,就把小葛看得太低了。他代表的是布達佩斯大飯店,他用很濃的香水“羽之味”,到過飯店的人都記得住這種香味。

大量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表明,嗅覺記憶是最深最長的。我們不那麼學術化,舉個例子,你小時候春遊,從山裡摘過的一把鮮花,你一路聞回來。從此以後,每次你聞到那個花香,都會想起那次春遊。

當下氣味營銷已經是一種專門的學科,小葛用這種方式,把酒店的記憶帶給每一個人。這就是為什麼伯爵夫人鍾情酒店19年不變心的一個小秘密。▼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小葛要求酒店的服務做到貼心又不打擾,他的那段員工培訓可以寫進很多餐飲公司的培訓手冊中去。

連酒店門口的跛腳擦鞋童都受他影響,看看他的髮型、墨鏡,還有他認真吹鞋的樣子,連他的座位都貼了布達佩斯大飯店的LOGO。▼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請再注意一下這個擦鞋童,哪怕是沒有生意的時候,他也不隨意坐著,而是保持很精神的姿態,等待著酒店客人光臨。▼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無論到了哪裡,小葛都不會讓人隨便辱沒,因為他代表酒店。他被抓進監獄第一天,被一個體格大他一倍的大塊頭欺負,他拼死在大塊頭臉上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他自己也被打得不成人形。自此之後,他受到大塊頭的尊重,成了好朋友。在他越獄時,還幫他滅了告密者。


優秀的導演不會放過每一個可能的細節,哪怕觀眾不會注意到。小葛打完架喝水時,嘴裡的血滲進水裡,水杯有了一絲絲血色。如果沒有這個細節,觀眾也不會在意。

我這個挑剔的處女座看到了這個細節,心生敬意。▼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作為一個優秀的酒店經理,快速記住每個人的名字是一項基本功。哪怕是在監獄,他在送飯期間,不僅記住了每個房的人名,還記得他的口味偏好。

有四名死囚把他當成自己人,在準備越獄時,帶上了他。▼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小葛會由衷地讚美人,哪怕身陷囹圄、面臨死亡。在越獄途中,五對五地遭遇了警衛,岡瑟一秒都沒有猶豫地跳下去跟他們肉搏。

在那樣的關頭,稍有猶豫,讓警衛有了開槍的時間,越獄就會前功盡棄。誰願意用生命去搶這一秒的時間?沒有時間計算,那是本能。▼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小葛說:“最可怕最討厭的人,只要覺得被愛,他們就會如花綻放。”

伯爵夫人46年前就失去了丈夫,她唯一的兒子和三個女兒都在盼著她死,希望能分割她的財產。可是這個垂垂老矣的女人,在65歲時遇到了小葛。

她不缺錢,她有生產軍火、藥品、紡織品的工廠,還有一個小有名氣的報社,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是她的,她還有一幅價值連城的名畫《蘋果少年》。用小葛的話說,跟這幅畫比起來,其他都是垃圾。

這幅畫上的少年大概十七八歲,透著青春、不完美、純潔、誘惑,當你注視著它,他就能陪伴你,讓你忘記年齡,進入他的青春世界。這樣的作品,當然價值連城。

後來這幅畫掛在酒店大堂,連酒店的菜譜封面印的也是這幅畫。▼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伯爵夫人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連她至親的兒女都在等待她的死亡。本以為很快等到了,沒想到小葛的愛讓這個65歲的女人活到了84歲,而且還越來越美。

“女為悅己者容”,女人妝扮自己,先要取悅“對鏡貼花黃”的自己,然後要取悅心愛的人。其實也是間接取悅自己,他高興,我也跟著開心。

一個女人換了指甲油,有人注意到,難道不應該綻放嗎?


愛讓人年輕,她的兒子等得不耐煩了,毒殺了她。▼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很多信息表明她兒子德米崔(簡稱小德)是同性戀,本節有點重口味,提前預告一下。


他跟他僱傭的殺手賈波林(簡稱小賈)兩個都是男人,但他們不是直接的男同性戀,而是先變性成女性再相戀,成為兩個女同性戀。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這幅畫。導演連顏色用來講故事,這幅畫那麼扎眼,出現過多次,不可能沒有暗示。▼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還有幾條線索,小德第一次罵小葛說:“你這個死同性戀”。心裡有什麼,就看見什麼,他自己是同性戀,所以他覺得誰都是同性戀。


另外,你看這個殺手抱住小德的樣子,像不像一個老婆抱住自己的老公說:“別打了,別打了!”▼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瑟吉的姐姐在跟他說:“no sir”,直譯是:“沒有,先生”,可在小賈看來這是在譏諷他“不是男人”。

所以他殺過的人中,殺瑟吉姐姐的手段是最殘忍的。▼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同性戀也是愛的一種,只要感覺被愛,就會綻放。冷酷殺手因為被愛,願意為了這份工作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愛也受到了小葛的尊重,在他死後,小葛提出為一個僕人默哀,他的徒弟當時年紀還小,只聽懂了第一層意思,他以為這個僕人只是瑟吉。▼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在講他的徒弟之前,先講我很喜歡的女主角,阿嘉莎。她有著女人兩大硬傷,臉上超大的胎記、平胸,但她仍然可愛,充滿魅力,因為她純潔。小葛看到了這一點,因為小葛看到了,阿嘉莎從此對小葛充滿敬佩。

生命最大的需要之一,就是被看到。

小葛送給阿嘉莎的陶瓷項鍊,上面的圖案是“十字鑰匙結社”的標誌,後面還會再提到。因為是懂自己的人送的,這個項鍊從未離身,直到阿嘉莎結婚時都一直戴著。▼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小葛為什麼能洞察那麼多人?愛那麼多人?

因為小葛早已經不是小葛,而是酒店的一部分。酒店的尊貴、豪華、貼心、優雅、華麗,讓這個曾經不文一名的男孩找到了存在感。

他的徒弟曾經疑惑他是從哪裡來的,他在慌亂中說出了自己的身世,這次慌亂僅僅是因為越獄出來身上太臭了,他徒弟zero忘記給他拿香水“羽之味”。

他很可能是一名牧童,包著髒髒的毯子,看著幾隻瘦瘦的山羊。睡在薄薄的帳篷裡,椰棗充飢,吃不飽的時候,靠吃甲蟲補充蛋白質。

這些信息表明,他很可能從撒哈拉沙漠來的。沙漠上的人沒有根,《小王子》中有一段話:

有一天,花曾看見一支駱駝商隊走過:

“人嗎?我想大約有六七個人,幾年前,我瞅見過他們。可是,從來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找他們。風吹著他們到處跑。他們沒有根,這對他們來說是很不方便的。”

他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這個原本有他沒他都一樣的地方。可他找到了根,他把自己的根長進了飯店,從此飯店需要他。

他被愛了,綻放了。在這裡他看到了人性的弱點,不安全、虛榮、膚淺、金髮、要呵護。把“needy”翻譯成“要呵護”是不準確的,翻譯成“被需要”更貼切一些。

因為“被需要”,他不再是那個“有他沒他都一樣的人”。書面化一點,就是存在感。▼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這種存在感深深地影響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他的徒弟,zero。這裡把zero翻譯成無,也是不準確的,我覺得應該翻譯成零。

無和零是有區別的,無是一種狀態,什麼都沒有。零是一種存在,只是看要把他放在哪裡,在其他數字後面加個零都會不一樣。


小葛做了前面的數字,zero做了數字後面的零(以後我叫他小零)。當小葛說他們是好友、師徒時,小零說:“我們是兄弟!”

兄弟相對於好友、師徒來說,加上了一層血緣關係。因為小零也愛上了“羽之味”香水。他們最後一次分享這個香水的時候,小零把香水放進了自己的挎包。▼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小葛承諾死後把所有遺產都留給小零,他們用火車上的便籤紙立下遺囑。因為小葛已經認定小零是合適的繼承人,他隨時準備死亡。

他害怕老去,他說:“沒有一片雪花是落下的”。雪花一沾地,就不是花了。在影片一開頭就暗示他想在年輕時死去。▼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當他發現小零可以繼承他的事業時,他故意出言激怒德軍黨衛軍,招致槍殺。▼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細心的觀眾可能發現了,裡面所有的詩歌都是出自吟誦者的直覺或者預感。阿嘉莎用“一個東方,一個西方”用來形容小葛和小零,就暗示著小零是初升的太陽,小葛將走向死亡。▼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小葛經常說的一句話:“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的,那就是人性。”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得有個前提,你遇到的是人。

小葛死後,小零果然繼承了他所有遺產,成了當地首富。可是他在新政府成立時,很多大型酒店都被收歸國有,小零幾乎散盡家財,與新政府達成協議,讓他保有酒店的所有權。

作家問小零,不,這個時候已經是老零了:“你想保住這個酒店是因為想與他的世界相聯繫嗎?”老零嘴上不承認,他說是因為想紀念妻子阿嘉莎,他把妻子從不離身的項鍊別在衣服上。

儘管他著力掩飾,這個項鍊仍然出賣了他。記得嗎?這個項鍊是小葛送給阿嘉莎的。▼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這個故事打動了作家,終身與這個故事相伴,就像這枚鑰匙。

他沒說為什麼這個故事會跟著他一輩子,木心的《從前慢》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這枚鑰匙串起的三條故事脈絡,或明或暗,在時間的培育下,鑰匙越來越多。


鑰匙管理是酒店的一個重要工作,只是現在大家都用房卡了。這種用鑰匙的記憶一點點從人們心目淡化,往日的浮華、優雅、尊貴都在一點點散去。這種衰敗早在小葛時代就在消失,可是小葛仍然用盡全力在維持,這就是為什麼老零說:“他的世界已經消失了,他極為優雅地維持那個幻象。”▼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鑰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難道只有小葛一個人在維持那個幻象嗎?老零作為他的徒弟,散盡家財換取一個門可羅雀的酒店所有權,難道不是在維持那個幻象嗎?

布達佩斯大酒店是他們的根,“兄弟本是同根生”,小葛和小零一樣,都因為有了酒店而找到存在感。他們害怕那種“有他沒他都一樣”的感覺,酒店讓他們覺得他們被需要。▼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鑰匙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有小葛和小零在維持那個幻象嗎?作家用盡一生在說這個故事,讀者通過他的文字被帶進那個幻象和故事。

作家的墓碑上掛滿了鑰匙,可見有多少人為這個故事和這個故事的幻象著迷了。▼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這個幻象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著迷?

它是一種優雅的秩序,一種溫暖的安全感,是在戰爭面前仍然保持內心的秩序,在死亡面前仍然吟詠詩歌,在老弱面前仍然保持赤誠的愛......

這種文明的微光幾近熄滅,本片是向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一部作品。這種與工業革命相違背的文明,總是穿透層層鐵甲,來到我們面前。

這種文明有什麼價值?


導演用一個比較鏡頭來回答這個問題,昔日富可敵國的魯茲大宅,正是因為缺乏這種文明,變成了墓園。看到魯茲三姐妹,是否讓你想起開頭那三個黑衣人?▼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傳統歐洲文化的衰落和傳統的價值觀念的崩潰,那個有秩序、有安全感的美好歐洲的逝去令茨威格惋惜傷痛。

1942年他忍受不了法西斯對世界文明和人類的破壞和殘害,在巴西服毒自殺,巴西總統下令為這位大師舉行國葬。

電影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也給觀眾啟發。文明一旦形成,就永不會墜落,她不在東方就在西方。不在老一輩身上,就在年輕一輩身上。

李安導演在接受採訪時,指著一個桌子說:“文學是看不到,卻真實存在的東西,100年後,這個桌子可能不在了,可是《紅樓夢》還在。”

貼出影片中特寫的幾把漂亮的鑰匙作為結尾吧。▼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活著是一場行為藝術


好啦,就到這裡。


每個人對電影都有自己不一樣的體驗,不管你領悟到什麼了,電影之內還是電影之外,都是一種豐滿人生的樂趣。

一個人有了情,就會有困惑,就會覺得寂寞。如果從來不知道這天地間有人可以陪伴你,你怎麼會知道不寂寞是什麼感覺?

哈哈,想到《夜宴》中一句臺詞:

當青女鮮血殷殷、氣息奄奄時,問無鸞:“太子,現在還寂寞麼?”

無鸞淚下,答道:“有你,我不寂寞。”

有你,我也不寂寞,謝謝你,我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