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热线”温暖一座城市

星沙时报讯(记者 陈盼)“叮叮叮、叮叮叮……”近日,在长沙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热线接听办公室,随着电话铃声响起,工作人员刘丹立马停下信息录入工作,迅速翻开登记本,并切换到平稳语气:“您好,这里是长沙县疫情防控指挥部……”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防指对外公布了两条热线咨询电话,并抽调了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多名业务骨干负责接听热线。刘丹和同事们承担起了答疑、辟谣、梳理群众反馈、接收求助信息、回应群众关切等任务。

“我没有发烧,但是一直咳嗽、流鼻涕,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

“我要回长沙返岗上班,要做哪些登记?”

“我女儿要从外地返回长沙县上学,怎么走接收程序?”

……

一通通电话,一件件诉求,为了应对电话那头各式各样的问题,热线组工作人员总是第一时间搜集学习各级最新政策和动态,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给出准确的答复。

莫银富也是热线组的工作人员之一,她说:“你不知道电话那头的人正在面临什么,所以必须时刻做好准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大家主动放弃休假,从农历大年二十九组建队伍以来,迅速进入抗“疫”状态。突然剧增的来电量让他们的工作量达到极限,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坚持保质保量完成市民来电接听、回复和转办。一个个市民反映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得以迅速采取措施解决。

湖南湖北紧密相邻,长沙县辖区内又有黄花机场,不少回湖北旅客滞留与此,长沙县的疫情防控压力倍增。

有段时间,电话组深夜经常接到求助电话,需要住酒店等,工作人员一次次紧急联系联防联控小组工作人员,及时施以援手的同时也遏制疫情扩散的可能。

“有次接到一个电话,还没开口,那头就开始哭,她说自己滞留在湖北回不来,哭了十多分钟,我就陪着她说话,宽慰她。”刘丹说,疫情期间群众各种情绪都有,无助、焦虑、暴躁,因此也需要安慰。

每天早上9时和下午5时是晨交班、晚交班时间,工作人员及时梳理常见问题、难题,及时向领导反馈有价值的信息。

组里的梁国民是传染病防控的“老口子”了,疫情发生后,曾先后赴黄花机场、复工企业指导防疫工作,算是身经百战。“这里的心理压力比我想象中大得多。”梁国民直言。来电话组不久,他就笑着要求身边同事、家人,不准用热线电话的同款铃声,“我一听到,就紧张。”

眼下,市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电话组的伙伴们一边继续手头的热线接听工作,一边跟进原科室的业务工作。

截至4月10日,70多天时间,长沙县防指已经接听热线7300余次。他们一次次保持热线的畅通,全天候宣传政策举措,传递解决市民诉求,让两根热线温暖了一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