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中華神州大地記載著上下五千文明傳承,也造就很多的人才。但從古至今,能稱得上的聖人僅僅兩個半。就連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毛爺爺也表示過,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半的聖人。兩個聖人到還要理解,那這半個聖人又是什麼個意思呢?為何不能稱之為聖人呢?這其中存在怎麼樣的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挖掘半個聖人的前因後果吧!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首先,我們得先了解成為聖人的條件。在編年體史書《左氏春秋》中指出為人處世的三不朽的至高準則:立德立功立言。那麼何為立德立功立言呢?請看以下解釋

立德

孔穎達解釋道:“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聖德立於上代,惠澤被於無窮。”,顧名思義立德就是要建一代新典章,形成一代新風氣,要關心所有人。

立言

孔穎達解釋道:“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其身既沒,其言尚存。”,顧名思義就是立言就是樹立正確精明的理論文化,這樣才能傳承下去,就算自己本身駕鶴西去,但是自己的理論文化仍然在傳承。

立功

孔穎達解釋道:“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

顧名思義就是說要排除、拯救世間的苦難,讓自己的功名得以歷史的傳頌,名留千史。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那麼立德立功立言可以統一解釋為一句話,就是人在世上要學會如何做人,做人很重要,然後再學會做事增長見識學問。只有達到這三個標準的,才能被稱為聖人。

縱觀歷史人物,只有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三人,不過曾國藩只能算是半個。為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說下孔子。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在一生當中的做事風格就是:“純粹”二字來解釋。其在小的時候就對知識的追求可以用刻苦、專心等詞語來形容了,經常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也一直沿用至今。他開辦私塾,門下學子共有七十二名,在與學子的交流當中常說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應道不恥下問,同時,還讓學子們到各個諸侯進行輔佐,宣傳儒家文化,影響著中國往良好方向發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個就是孔子的立德。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孔子不僅是一名儒家思想家,也是一名政治家,當時他也有當官。在期間,不僅提升魯國的軍事、經濟、政治等等,還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可見功勞很明顯。這個就是立功。

在立言上,我們不說,大家也是知道,在全球有孔子學院就有上萬餘家,孔子的《四書五經》更是家戶喻曉,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所以說孔子是一名聖人。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其次說王陽明。王陽明是浙江人,自幼立志要成為聖人。在他的人生當中並沒有什麼大事而言,不過他以“知行合一”理念,寫出了一本《心學說》,對世人的影響極大。古今中外對王陽明的評價都很高。同時,在他為官時期,還平定了江西土匪,平定了寧王的叛亂,立下了大功。不得不說王陽明聖人的稱號是名不虛傳的。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最後就是曾國藩了。曾國藩出生貧寒,就算為官時,也秉持著廉潔的作風,在道德上並無任何的黑點,讓很多人為之佩服,其中就有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也培養出大批的學生為官。他的立功之時主要是建立了湘軍,當時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全國進行風靡性戰爭,迫使百姓民不聊生,當時清政府,不得不讓各個地方自發組織民團進行抵制。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而曾國藩當時在家弔喪,看到朝廷危難,自發組織一大批能人異士,建立湘軍,沒多久就平定了洪秀全的叛亂,將全國時局穩定下來。

為何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少了這一步驟,只夠邁進一條腿

在此戰役之後,曾國藩也因自己的鐵血政策,屠殺了整個南京城,留下了曾剃頭、劊子手的名頭,這也是他一生當中的汙漬。曾國藩也出過一本書叫做《曾國藩家書》,其內容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但是,曾國藩的書籍並沒有說出自己的理論觀點,而是借用了儒家的傳統思想,來出這本書籍的,所以說再這一點上,曾國藩並沒有做到立言,或者是說只做到了一部分。

那麼,成為聖人的要求是要同時擁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標準,而曾國藩並沒有全部做到,所以曾國藩只能說是半個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