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給了我們怎樣的反思?

這名英國11歲小留學生媽媽給孩子的一封信,應該給我們國民怎樣的一種反思和感想?

這個留學生父母的心態,相信大部分稍微有點實力條件的家長都會有,或是也有想過,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媽媽不敢跟你視頻,不敢跟你電話,不敢看你那恐懼的眼神,不敢聽你那哭泣的聲音!只能給你寫信,送去媽媽的安慰!你可知道,現在媽媽的心,早已碎成千萬片!”,從這裡可以看出這位媽媽的無奈和心酸。

“一想到你們直接在英國留學,一想到你們直接在英語環境裡潛移默化地學習外語,一想到你畢業以後,直接就是英國劍橋大學或者牛津大學畢業生,甚至可能還會獲得英國移民……這是多少孩子夢寐以求的結果,媽媽就激動不已!所以,即使舉借外債,也堅決送你出去!

看看國內的大學畢業生,每年都是成千上萬地畢業,很多都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看看國內成千上萬的孩子,為了考上名牌大學,擠破腦袋,廢寢忘食!壓力太大了,競爭太激烈了!你的智力並不比別人強,媽媽不忍心看著你落敗,不忍心看到你落榜!媽媽想用自己的肩膀,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可以彎道超車,可以一步登天,踏上幸福之路!媽媽何嘗不知道,這條路充滿著不確定性,充滿著兇險!可是,自古以來,富貴險中求呀!媽媽狠心送你出去,正是因為媽媽心疼你的奮鬥旅途太艱辛!”

出國留學、讀劍橋讀牛津名校、獲得英國國籍,真的是孩子的夢想嗎?還是我們把未完成的心願,或是我們的希望寄託在了孩子稚嫩的雙肩上,讓他們幼小的年紀不得不負上了不能承受之重?

遠渡重洋轉個身回來,難道我們就真的變得比別人更聰明、更優秀,更容易成功?如此說來,外國人豈不是比我們中華子民更優秀?按照達爾文的弱肉強食進化論,我們國人豈不是人類智力財富和幸福生活食物鏈上的低下端?

不得不說,或許是這些年來某些外國人超國民待遇的現象助長了這種心態的發酵和擴散。

或許是我們某些企業招人用人的人才政策,讓大眾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心理。

大家認為呢?希望大家能夠踴躍討論轉發,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許因此而能引起大眾的反思和認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從而能夠潛移默化的一步步改變認識,那麼我們離恢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不遠矣!

如有說得不全面不好,也望見諒!

一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給了我們怎樣的反思?


一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給了我們怎樣的反思?


一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給了我們怎樣的反思?


一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給了我們怎樣的反思?


一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給了我們怎樣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