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前言

唐朝時期的朝鮮半島共有三個政權同時林立,分別是高麗、新羅和百濟,三者在朝鮮半島這個狹小的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所競爭的內容無非就是想要完成對整個朝鮮半島的統一,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從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來看,其和中原王朝的東北地區接壤,因此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也和中原王朝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而中原王朝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對朝鮮半島展現了覬覦之心。

朝鮮半島的這塊肥肉一直都讓中原統一的封建王朝垂涎欲滴,因為中國古代每一個高度統一的封建王朝都想要在整個東亞地區建立起絕對的統治,朝鮮半島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上展現重要的戰略意義。這種意義不僅體現在軍事戰略上,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半島具有關乎整個東亞政局演變的意義。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朝鮮三國時代

這種現象在中國隋唐時期體現的最為突出,隋煬帝對於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可以說一直都是勢在必得,這不僅與隋煬帝本人的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性格有關係,從更深層的原因上來看,隋煬帝有他長遠的戰略目光。他想要通過對高句麗的征服來建立一個以隋朝為中心的東亞政治秩序,其中的東北亞地區要想確立隋朝的中心地位,高句麗是必須要征服的,至少應當讓它成為中央王朝的藩屬之國。

隋煬帝的三徵高句麗最終落得個悲慘結局,唐太宗時期依然繼承了隋煬帝的目標,但也是無功而返,最終朝鮮半島的歸附是在唐高宗在位期間實現的。但是這種統治依然沒有得到長久保持,朝鮮半島重新獲得獨立,並且成為三國並立的局勢。唐朝就此改變了對朝鮮半島的策略,決定選擇一個合作伙伴來對朝鮮半島的局勢進行控制,在激烈的角逐中,唐朝最終選擇幫助新羅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建立起封建統治制度。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新羅軍隊

新羅統一後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鞏固與發展

從前言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朝鮮半島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一直都有著頻繁的來往,這在隋唐時期最為突出。正是在唐朝的幫助之下,新羅才能夠打敗高麗和百濟完成了對朝鮮半島的統一。早在統一之前,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就已經建立起了封建制度,這是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不斷互動的結果。長期的交流使得中國古代封建文明源源不斷地傳入到朝鮮半島,朝鮮也在這種先進文明的輸入中不斷成長。

新羅完成統一之後,朝鮮的封建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地完善的發展。正是因為新羅與唐朝之間的密切關係,在當時可以說是盟友關係,使得唐朝對於新羅的影響極大。因此新羅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唐朝中央官制的影子。8世紀中葉,新羅效仿唐朝的制度相繼對自己的官僚體制進行了改革,首先在中央建立起一套強化君主專制的決策機構,同時在以國王為中心的中央下面分設了具體的行政機構。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古代朝鮮人民生活

這些行政機構主要包括財政、司法、軍事、土木等多個部門,其大體分工基本上和唐朝的六部類似,這種行政機構和中央決策機構都是以絕對的國王權力為中心,這就效仿唐朝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完成了對朝鮮封建統集團上層的改革。在完成了對核心機構的改革之後,新羅便開始對重歸統一的朝鮮地方行政區劃進行了極具封建性質的調整。

大體原則上採用了唐朝的地方行政機制。

由於朝鮮半島面積不大,因此新羅統治者將地方劃分了9個州,這些州基本上是按照三國並立時代原來各自的統轄範圍劃分的,同時在州一級下面還有郡、縣、鄉。地方的官員選拔和任命也全部由中央負責,杜絕地方自選官吏現象的出現,嚴防出現地方勢力發展做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封建控制。在官員的俸祿方面,新羅規定全部由中央政府負責發放,按照不同的品級規定不同的薪俸安排和土地授予,大大加強了中央對於官員的控制。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唐朝對新羅統一的支持

新羅統一後對於土地制度的封建改革

新羅統一前的三國就已經深受中國南北朝時期封建制度的影響,此後隨著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不斷髮展演變,朝鮮半島三國的封建制度也一直隨著不斷髮展。因此在朝鮮半島的封建化進程中,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對其積極作用是不能不能忽視的。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這種封建制度在統一的形勢下迅速發展到半島各地區,封建土地關係也在逐步建立,因此新羅必須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土地的重新分配。

這種土地分配的原則是以封建制度為前提的,新羅統一後將國家所掌握的土地分配給那些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在分配土地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性別、年齡以及健康狀況等方面要求進行土地授予。722年,新羅中央為了限制民間惡劣的土地兼併現象,效仿唐朝的均田制實行了丁田制。規定全國範圍內年齡在16歲以上的健康男女都可以獲得國家分配的土地,分為永業田和口分田。永業田只能由本人終身使用,口分田則可以由本家世代繼承使用。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新羅王 金春秋

新羅通過對全國掌握的土地進行了適應封建生產關係發展的重新分配,這使之前三國時期那種惡劣的土地兼併現象得到有效緩解,階級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有效維護了新羅的穩定。土地問題解決之後,新羅就制定了與丁田制相適應的賦稅徵收原則。分配到土地的農民必須世代生活在本地,不得隨意遷移。百姓向中央上交的賦稅主要包括田租和貢品,同時還要進行法律規定的徭役。

另外由於當時朝鮮剛剛經歷過戰亂,因此新羅統治者決定對於剛開始執行的賦稅徭役進行了適當性的減免。新羅統一後為了保證封建地主和貴族的利益,同樣對他們進行大量的土地授予。這些土地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說都遠遠好於普通民眾所獲得的耕田。除此以外,受唐朝佛教的影響,新羅統治者非常重視扶持和保護佛教寺院經濟的利益,不僅中央給這些寺院分配了大量的土地,還鼓勵大量的官員和貴族積極向這些寺院進行土地和實物捐贈。寺院經濟一時間得到了空前規模的發展。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白江口海戰

新羅的文化教育及其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經過新羅統一後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的封建國家統治制度,此時的朝鮮半島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封建制度,這個體系從下層社會到中央統治集團,從經濟到政治無不透漏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對其深厚的影響,尤其是隋唐時期對於朝鮮半島形成的封建勢力延伸。新羅建立的一套與唐朝高度相似的封建官僚體制,對於王國的建設和統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這樣一套極為複雜的官僚集團又是如何選拔的呢?

新羅為了培養人才,希望能夠獲得具有較高素養,尤其是善於治理國家的人才,設立了專門講授儒學的教育機構682年新羅經過中央政府決定設立了國學,這和唐朝的官學十分相似,688年,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將科舉制作為了當時選拔人才考試的重要制度。原來朝鮮半島地區選拔人才的方式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十分相似。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新羅水軍

主要依靠深厚的家族背景,根本不看個人的知識素養和能力水平,只要是官宦之家或者是貴族出身,就能夠成為較高品級的官員。因此之前的選官渠道一直都被貴族子弟和官員子弟所壟斷,廣大庶族出身的人才上進無門,嚴重阻礙了國家對於優秀人才的選拔。新羅效仿建立科舉制後,使得中央能夠通過公平考試選拔出大量的知識分子,並且將儒學作為考試的重要標準,有利於封建官僚的鞏固和發展。

在手工業和商業方面,新羅統一後也出現了快速的發展狀態,原來三國林立並且長期相互征伐,導致本來就非常狹小的朝鮮半島更是處於閉塞的情況,商業和手工業根本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空間。新羅建立統一王國之後,原來互不相屬的各地區連接在一起,手工業和商業有了更加廣泛的交換市場,這為朝鮮半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朝鮮半島因何令中原垂涎欲滴?探析被唐朝潛移默化的新羅發展史

新羅百官

評價

從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及其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其經常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戰略佈局的一部分,不管該地區的政權願不願意,他們都被迫或者主動捲入到這種極具世界性戰略意義的政治佈局的安排當中。早在東晉時期朝鮮半島的新羅就與東晉政權有著頻繁的往來。

從中國古代的史料和朝鮮半島的史料我們也可以發現雙方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進行了相當頻繁的交往,很難說這與各自的戰略目標不無關係。中國古代王朝為的就是想要通過自己強大且先進的封建文明,力圖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東亞政治格局,在這個格局中朝鮮半島是重要的一極。

而朝鮮半島長期林立的高麗、新羅、百濟也意識到自己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此他們別無選擇,要不與其進行長期的對抗,要麼就與其進行政治層面的博弈。三國也都知道要維持朝鮮半島的均衡狀態,如果哪一方變得一枝獨秀,那麼必然會引發朝鮮半島地區的混亂。

新羅就藉助唐朝時期與高麗之間關係交惡,便積極向唐朝示好,希望得到唐朝強大的軍政力量支持來統一朝鮮半島。由此可見新羅與唐朝交好並且願意成為唐朝的藩屬國,成為唐朝東亞戰略格局中配合者,他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正是因為新羅在各個放慢都受到唐朝封建文明的重要影響,才會在統一之後實行的各種改革都離不開唐朝的影子。


參考文獻:《三國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