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2020年4月7日,天津迎来了地铁建设50周年。

也就是在1970年的4月7日,天津地铁建设工程破土动工。

那是属于天津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没有挖掘机和铲土机,没有任何建设资料可以参考的年代,几乎全靠人工开凿的地铁线可以说是创造了地下工程类的奇迹。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当时,市内各区均成立了“7047”分指挥部,除由市政公司和“六建”公司抽调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土建主要靠群众义务劳动。各系统职工、大专院校学生和机关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战。后据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开工,平均每天都有近五千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在奋战,最高峰时多达上万人。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没有挖掘机和铲土机,修筑洞体,只能是“开天窗”式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

就连首批4辆电动客车,因为车库离轨道还有段距离,老地铁人凭着一股韧劲和拼劲,硬是用15天把客车一步步“推”到既定地点,留下一段天津人“推”车建地铁的“神话”。

在如今的90后、00后看来,这可能不过是当年“人多力量大”的一次胜利。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2年,砌石护堤。

可是翻到历史的每一页,在新中国技术水平差的时代,就是靠着每一个天津人的一份力量,才让这座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代 激情燃烧的岁月 海河防潮闸

据不完全统计,从元代到天津解放前夕的580年间,海河流域共发生水灾平均不到两年就发生一次。天津平原几乎每年都面临着洪水泛滥的威胁。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19年、1939年的大水更是让纸醉金迷的民国天津遭受重创,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的处境,就是字面上的“水深”之中。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于是,1958年,海河防潮闸开建。

海河建闸工程土方工程量巨大,为此全市抽调解放军战士、农民、干部、职工、学生10万余人参加了义务劳动。这些义务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塘沽,在河口搭建了临时的芦苇帐篷。工地上每天流传着上千个动人的故事,当时有一首诗:“天空有多少星,工地上有多少灯!可是,它们多不过,海河工地上的英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最艰巨的工程是建设拦河大坝,大坝像一座石山,其所用的石头,竟取平了河北省古冶的西山,真是名副其实的“移山填海”。在东坝工程中,有一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五音山阻击战”的英雄营。战士们把许多二十来米长的大苇把子,包上石头,用粗粗的铅丝捆紧扔到河里截流,这项工程既危险又艰巨,但他们克服困难,施工速度惊人。

海河闸工程原计划1959年3月竣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需要,又决定1958年年底竣工。1958年11月14日,朱德同志视察海河闸工地时,题词“努力跃进提前完成海河建闸工程”,激励了建闸工地建设者的热情。工程自1958年7月1日开工,仅仅用了五个多月,就于12月18日实现拦河大坝合龙,渔船闸与引河宣告建成。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来说,海河两岸留下了他们义务劳动的身影。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4年8月,三区(现河北区)平安街的群众和市立女二中的同学们参加胜利桥附近的海河加高堤岸和修筑防水墙工程。于嘉祯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4年8月,市政工程局的工人紧张地进行海河防水墙的加高加固工程。于嘉祯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8年8月,百货公司天津采购供应站的干部打扫海河公园。毕东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8年,东郊区的妇女连在海河闸渔船引河工地上参加抬土竞赛。王宇韬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8年12月,海河工地的早晨。毕东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8年10月,天津大学学生在海河建闸工地上劳动。毕东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8年6月,体育学院运动员在海河工地劳动。于嘉帧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64年3月,干部们在海河两岸大扫除。张连璧 摄

1970-1980年代 青春无悔的时光 天津地铁和海河美化

1970年代,除了墙子河改造、地铁修建,天津人进一步修葺了海河两岸。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73年天津市评剧团在治理海河工地上演出 杨克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73年在天津治理海河的工地上 杨克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82年11月13日,青年们在天津海河两岸参加义务劳动。马英 摄

经过近20年的改造,海河终于变得更加美丽。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公路运输的崛起,海河水路运输销声匿迹,沿河两岸的码头和仓库随之荒废。海河两岸变成了沿河带状花园,开始点缀天津城市人民的生活。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83年5月,海河公园刘庄浮桥附近园区开放。于嘉祯 摄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83年5月,海河青年园一角。张力 摄

引滦入津

治理海河后,1983年天津人彻底解决了自己的吃水问题。

引滦入津工程让当时700万的天津人行动了起来,据回忆,仅当年参加义务劳动的就有20万人。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学生参加引滦入津劳动。

有人回忆说:各高校的校旗迎风飘扬,“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理工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每面校旗下面,是各高校的劳动大军,挥铁锨的、抬“筐”的、运土的……大家的劳动热情非常高涨。

当工程结束后,“当年为了庆祝引滦入津成功,街道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小包茶叶,用滦河水冲出来的茶真是清香可口。”

1980年代 热情奋发的时代 人人集资的“乐园”

1984年4月,尖山公园原址改造,全市人民集资,兴建了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1985年6月1日第一期工程竣工,开放后成了天津最大的儿童游乐场。到1995年,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建成静区、游乐区、知识开发区和生活管理区,实现了总体规划,改名为天津乐园。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据统计,乐园截至2008年来共迎来2500万人次游客,平均每年入园游客达百万人次。最初,公园的游乐设施仅有17项,如豪华转马、电瓶车、碰碰车等,在游乐设施稀缺的年代,承载了小朋友欢乐的梦。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这可能是天津人共同“建设”的最后一项公共设施,也承载了天津人对孩子、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很怀念的小火车...

修海河挖地铁建乐园,“小富即安”天津人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没输过

1950年代的治河是为了生存,1970年代的地铁是为了方便快捷,1980年代的引滦入津和乐园是为了生活品质,为了未来,可以看出,天津人的“集体工程”也是从基础生存层次上升到精神层面的。

2020年的这场疫情,再次把1700万天津人“捆绑”在一起,相信天津人依旧可以战胜困难,最终笑对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