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世人將金庸的小說編成一句對聯,金庸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絕無僅有的江湖。這裡有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也有讓人心馳神往的俠肝義膽。金庸小說中,《射鵰》三部曲堪稱金庸的巔峰之作,因此被翻拍次數也是最多的。

《射鵰》三部曲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它們一脈相承,又各不相同。三部作品塑造了三個不同的大俠,《射鵰英雄傳》中塑造了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神鵰俠侶》中塑造了反對禮教的邪俠——楊過,《倚天屠龍記》中塑造了敦厚仁義的仁俠——張無忌。從《射鵰》三部曲中可以看出金庸“大俠觀”的轉變。

何為俠?《辭海》中解釋道:“扶弱抑強、見義勇為的人就是俠。”

郭靖大智若愚,楊過狂放不羈,張無忌宅心仁厚,他們無論是出身還是性格,都截然不同,但是都是人們心中可敬可佩的大俠。

武俠小說的三個重要因素便是“武”“俠”“情”,金庸的小說為大家編織了一個複雜又單純的情感世界,既有錚錚鐵骨的萬丈豪情,又有旖旎崴蕤的脈脈柔情。金庸小說的魅力體現“義”“武”“情”這三個方面,三者構成了金庸小說的強大支柱。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射鵰》三部曲


郭靖、楊過和張無忌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他們對待國家和伴侶的態度上。

01 對待國家的態度:“英雄主義”遞減,開始迴歸人性

他們都生於亂世之中,身上都肩負著血海深仇。郭靖出生於著名的“靖康之恥”之後,因而他的父親給他取名為“郭靖”,與結義兄弟“楊康”一起銘記“靖康之恥”。郭靖還未出生,他的父親就死於敵人刀下,跟著母親流落到蒙古,從小在異國他鄉長大。

楊過雖有郭靖的愛護,但是一出生就喪父,接著喪母,從小寄人籬下,導致了性格張揚又略顯孤僻,不服輸中又隱含著自卑的心境。

張無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兇險萬分,在殷素素分娩之際,謝遜突然發狂,他們一家三口差點死在謝遜的刀下。從小跟父母生活在荒島的張無忌,生性純良,不善撒謊,又極易受騙。好不容易回到中原,卻立刻經歷了與父母的生離死別,自己也深受寒毒,命不久矣。

他們的身世有著或多或少的相似性,那便是家仇與國恨的交織,他們肩負起報仇雪恨、為國出力的使命,但是他們的選擇並不相同。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射鵰英雄傳》劇照


一、郭靖:為國效力,萬死不辭

郭靖從未忘記自己的身上的血海深仇,蒙古對他恩重如山,他也從未想過要在蒙古謀個一官半職,而是毅然決然地站在了其對立面,選擇了自己的同胞。

郭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八個字最好的詮釋,他看似愚鈍,實則原則性極強。從小生活在蒙古,但是卻是儒家文化的實踐者,在郭靖身上有著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

儒家主張入世,為國家與百姓效力,讓自己的能力變成守護國家的力量。江湖中人,大多不問世事,醉心於武學,最是豪放不羈。可是郭靖完全相反,他雖是江湖中人,身上卻沒有什麼江湖氣。最初跟著7位師傅學武,是出於應與楊康比武之約,效果平平。後遇到黃蓉,在黃蓉的幫助下,郭靖有幸向洪七公學習降龍十八掌,但是也是出於黃蓉的要求。

他從未想過要在武林上取得怎樣的地位,要受到世人怎樣的尊敬。黃蓉天性貪玩,性格活潑,她的願望是與郭靖瀟灑人間,但是郭靖卻選擇了死守襄陽,最後與黃蓉一起血灑襄陽,甚至連自己唯一的兒子郭破虜也命喪於此。

他在跟楊過討論時,曾說道:“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郭靖的身上,有著濃厚的“漢民族本位”的思想,郭靖只代表漢族人,只守護漢族的百姓,站在漢族人民的立場,他是當之無愧的大俠。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郭靖

二、楊過:狂放不羈,援救襄陽

楊過比起郭靖,為國效力的思想明顯降了很多。郭靖一生都不願違背道德,循規蹈矩,可是楊過性格張揚,個性鮮明。

楊過最開始的師傅是趙志敬,但是此人並非有意收他為徒,楊過也不是逆來順受。遇到小龍女後,楊過拜小龍女為師,後又堅持娶小龍女為妻,這在當時的文化中,無疑是為世人所不容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娶師傅為妻,相當於娶自己的母親。

楊過武功高強,但是他心中並沒有很強的家國情懷,他所作之事更多的是遵循本心。

如果說郭靖心中只有“大我”而忘卻“小我”,那麼楊過是從“小我”轉換成“大我”最終又迴歸“本我”的過程。

楊過在郭靖的感召下,先是放棄復仇,不願殺害郭靖這個民族英雄;接著以給郭襄祝壽為由,幫她完成三件大事,這三件事也是為國為民的好事;最後帶著小龍女相助襄陽,救出郭芙的丈夫。完成這些使命後,楊過與小龍女雙雙歸隱,迴歸“本我”。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楊過


三、張無忌:善良敦厚,忘記仇恨

論家仇,張無忌揹負的仇恨是最多的。在張三丰生辰之際,武林各派的人物以祝壽為由,實則是想打聽謝遜的下落,奪得寶刀屠龍,最後將張無忌的父母逼死在劍下。張無忌看著自己的父母雙雙自刎於身前,他的母親讓他記住在場的所有人,將來一個也別放過,可是最後張無忌並未殺害任何一人,甚至好幾次出手相救。

論國恨,張無忌揹負的使命是最高的。他處於元朝末期,看著漢族百姓民不聊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成為了他的使命。可是他卻愛上了蒙古的郡主,讓自己處於兩國紛爭之中。

張無忌選擇成為明教教主,更多是為人所迫,為了救人而做出的權宜之策。機緣巧合之下,他學會了“九陽神功”,祛除了體內的寒毒;後來,在小昭的請求下,他被迫學習了“乾坤大挪移”,根本目的是救小昭走出困境。

可以說張無忌這一生,習武均是為形勢所迫,他帶領明教眾人起義,不是為了權勢,甚至不是為了漢民族。他身上的民族觀念已經逐漸消失,如果當時沒有民不聊生,如果百姓安居樂業,即便是蒙古人統治天下,張無忌也不會仇視他們。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張無忌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從明教的教義看得出,他們以推翻朝廷為己任,根本目的是推翻暴政,揚善除惡,還百姓以太平,而不是要推翻異己,這與對方是什麼民族沒有必然的聯繫。

張無忌和趙敏在小酒館相遇時,他曾坦言自己的內心:“倘若大家都不殺人,和和氣氣,親親愛愛地做朋友,豈不是好?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別人也不要殺人害人。”

張無忌想要的是天下天平,政治清明,而不是哪個民族執掌政權。可以說,在張無忌身上,“漢民族本位”的思想已經消失殆盡,剩下的是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的思想。所以說《倚天屠龍記》的立意比其他兩部作品都要高。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02對待伴侶的態度:“個人主義”遞減,開始將伴侶置於重要位置

北大教授孔慶東曾說:“金庸小說具有言情小說的一切特點,舉凡奇情、慘情、痴情、孽情、歡情應有盡有,只是沒有色情。他借鑑了各種言情模式,寫到了愛情本身的核心。他寫情的廣度、深度、力度都是大師級的。許多讀者甚至認為言情部分才是金庸小說的核心精髓。”

論愛伴侶的程度,他們三者中無疑是郭靖最愛黃蓉。郭靖雖然答應娶華箏為妻,但是那完全是出於道義,並無愛情。郭靖對黃蓉可謂是一心一意,從未動過半點別的心思。他與黃蓉心意相通,很多話不用言明,彼此信任。

朱聰道:“你對她說過一定要娶她,她也說要嫁你,是不是?” 郭靖道:“沒說過。”頓了一頓,又道:“用不著說。我不能沒有她,蓉兒也不能沒有我。我們兩個心裡都知道的。”(出自《射鵰英雄傳》)

楊過雖然也深愛小龍女,等了小龍女16年,最後知道真相後不惜殉情,但是途中他也撩撥了不少姑娘,對郭芙可以說是朦朧的愛戀,處處想得到郭芙的肯定。在愛著小龍女的同時,楊過也與陸無雙、程英、完顏萍、公孫綠萼等眉來眼去。

張無忌對趙敏是刻骨銘心的愛,但是最初在四個女子之間搖擺不定,他不願娶任何一人,擔心其他三人受傷,又幻想同時娶四人為妻。

“張無忌惕然心驚,只嚇得面青唇白。原來他適才間剛做了一個好夢,夢見自己娶了趙敏,又娶了周芷若。殷離浮腫的相貌也變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出自《倚天屠龍記》)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張無忌和趙敏


按照這個邏輯,他們對伴侶的重視程度應該是郭靖>楊過>張無忌才對,但是事實卻相反。

正如前文所言,郭靖是一個將民族置於最重要地位的人,在他心裡,沒有什麼比民族大義、江湖道義更重要的了,即便是自己心愛的黃蓉,也不及他心中的理想。

如果華箏沒有選擇退出,而是強行讓郭靖按照道義娶自己為妻,我想,郭靖會放棄黃蓉,維護心中的原則,最後迎娶一個自己並不愛的人。

黃蓉的理想是與郭靖浪跡天涯或者在桃花島逍遙一輩子,可是郭靖並不願意,而是讓黃蓉跟著自己死守襄陽,即便知道守不住,也不曾想過讓家人離開。

對國家而言,郭靖是為國為民的英雄豪傑,可是對黃蓉而言,這極其不公平。黃蓉為了成全郭靖,守護郭靖心中的道義,不惜犧牲了自己。

因此我們看《神鵰俠侶》時,發現黃蓉沒有《射鵰英雄傳》時可愛了,因為她已經變得不像自己了,那時的黃蓉更多地是為郭靖而活,為家庭而活。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黃蓉


楊過亦正亦邪,有時候行事乖張任性,但是在對待伴侶這方面,比郭靖更甚一籌。小龍女可以淡然地說出“我要做過兒的妻子”這種話,是因為她不曾接觸過世俗,並不知道師徒相戀是世俗不容的,她認為那是她與過兒的事兒。

小龍女一直生活在古墓,自然不受塵世的羈絆,她自始至終心靈都如同孩童一般純潔,不惹半點塵埃。

可是楊過在紅塵中摸爬滾打地長大,他自然知道,要與師傅在一起,就等於與世人為敵,他需要衝破的是整個禮教的束縛。但是他並未因此而退縮,而是選擇在眾人面前宣誓自己要娶小龍女為妻。為了愛情,楊過敢於挑戰封建禮教。

試想一下,如果換成郭靖,他可會為了黃蓉而捨棄道義?我想結果是否定的,最後被捨棄的必然是黃蓉。

楊過大聲說道:“甚麼師徒名分,甚麼名節清白,咱們通通當是放屁!通通滾他媽的蛋!死也罷,活也罷,咱倆誰也沒命苦,誰也不會孤苦伶仃。從今而後,你不是我師父,不是我姑姑,是我妻子!”(《神鵰俠侶》第二十八回)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楊過和小龍女

橫跨在張無忌與趙敏之間的障礙就更大了,如果說阻攔郭靖和黃蓉的長輩的排斥,阻攔楊過和小龍女的是封建禮教的束縛,那麼,阻攔張無忌和趙敏的是民族對立的矛盾。

張無忌深愛著趙敏,卻又不敢表露心跡,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愫。他們一個是蒙古郡主,一個是明教教主,兩人身份完全對立,各自屬於不同的陣營。按理來說,他們是最難結合的一對。

張無忌與周芷若可以說是青梅竹馬,身份相當。一個是明教教主,一個是峨眉掌門,再加上峨眉與武當的淵源,兩人又有婚約在身,他們在一起的難度是最小的,可謂是天時地利、順理成章。

可是最後張無忌還是選擇了趙敏,一方面是因為趙敏的敢愛敢恨,她願意為了張無忌放棄一切,敢於在婚禮上拉走新郎,說:“我偏要勉強”。另一方面是源於張無忌對趙敏刻骨銘心的愛。

為了趙敏,張無忌甘願放棄所有的權勢和地位,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心甘情願地為趙敏畫一輩子的眉,做一個平凡人,過著平凡的日子。

張無忌更像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一個“聖人”。從郭靖到張無忌,他們身上的“英雄光環”逐漸消失,對伴侶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加深。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大俠觀”的變化

張無忌、趙敏

結語

《射鵰》三部曲,既是男主的成長史,也是金庸俠義思想的變化史。從三位男主對待國家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英雄主義”在遞減,“漢民族本位”的思想逐漸轉變為“民族融合”的思想。

從三位男主對待伴侶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越來越將伴侶置於重要地位,橫跨在他們之間的難度逐漸遞增,他們需要衝破的障礙也層級式遞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