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之五~楚汉争雄(第四局)

韩信虽然打仗一流,但在对人物本性的了解还差太多,在信任刘邦这事上,他犯病了,而且一根筋到底,一条道走到黑。

周总理曾对张汉卿说过这样一句话:"蒋先生历来只许文人反对他,决不允许武人反对他,邓演达被杀就是一个证明。”他再一次告诫张:政治是钢铁般的无情!~这话用在韩信身上也合适,尽管他到死也可能没想过要反刘邦。

韩信虽然没有反对刘邦,但他却是"顶级的武人",对刘邦而言,威胁大着呢!当刘邦被项羽按在地上摩擦的时侯,他有"救主不力"现象。再者,他灭齐之后要挟刘邦封他"假齐王"这事就是一活脱脱政治白痴的表现!按刘邦的尿性,恨不得马上砍了他。干什么啊?正打仗呢,还没一统天下呢,就想裂土封王了?若如此,与项羽册封的诸侯王有何区别?所以,刘邦如鲠在喉!没办法啊?谁让自己打仗这么草鸡,韩信又打那么好呢?忍着!给你个真齐王,你该好了吧?

在韩信看来,自己横扫北方,封个齐王又算啥?自己确实也想有个比较牛气的"身份"来证明给人看,该得的荣誉嘛。而韩信手下与对手项羽也有谋士劝他,说刘邦这人就一无赖出身,言而无信,不可信也。可他总觉得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一者出于报恩,不能反;二者,他不相信自己这么卖力,刘邦会杀他!这就是他最终死在一群女人手里的宿命了。

刘邦项羽影视形象



项羽也使反间计

上一篇说到韩信歼灭了项羽派去援齐的大将龙且所部二十万人马,韩信向刘邦讨要封"假齐王"的事。韩信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刘邦的权宜之计,相反,他对刘邦感恩戴德,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更加努力的招募士兵,训练新军,为破楚做到积极的准备。

项羽对韩信歼灭龙且二十万人马感到非常震惊,这使得一向对游说不感兴趣的西楚霸王被迫派出盱眙人武涉去劝说韩信叛汉,联楚,拥兵自立。这位武涉先生非常的能说会道,而且言辞中肯,切中要害。他清楚地向韩信指出:刘邦这个人根本不可信,而且始终对韩信抱有戒心,韩信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被刘邦杀害,全是因为项羽的存在。武涉的劝说确实说对了刘邦想法,只不过韩信始终是个知恩图报的君子,他对武涉的说法嗤之以鼻,严词拒绝的表示: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话不用,故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看到没有?韩信的意思就是我在你项王那里,他鸟也没鸟我。我跟刘邦了,人家授我上将军,而且言听计从,没吃的,他吃什么推给我吃,没衣服穿,他穿什么解给我穿。就这样的主子,打死我,我也不背叛他。可惜的是,韩信对刘邦的忠心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刘邦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统治者对任何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地位的人都是不会放过的。

韩信素描像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劝韩信说客们

武涉对韩信的劝说没成功,他只好离去。不过,又有一个叫蒯彻的齐国人不信邪,继续跑来劝韩信自立为王。这回这个说客更厉害,言辞更加精辟,而且还为韩信举了很多例子,蒯彻对韩信说:

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杰)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矣。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陷)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叁)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愿)足下孰虑之。

这司马迁累死我了,还别说,这古文读起来有种厚重与时代感。可是,韩信听了蒯彻的这番推心置腹劝他"三足鼎立"的话确实比那"假齐王"强多了哈?然鹅,韩信一根筋的毛病又犯了:

汉王待我甚厚,载我以其车(劳斯莱斯),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这段话可以看出韩信重情重义,不是小人作派。

蒯彻影视形象

蒯彻见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马上指出韩信所托非人,以韩信立下的赫赫战功,刘邦根本不可能容忍韩信全身而退,他表示: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劲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驭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魇,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下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就问你们,这蒯彻说的正确否?

蒯彻这次的话语确实打动了韩信。毕竟韩信也不想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不过,思考良久,最终韩信还是认为这些辨士只不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执的认为刘邦不会加害他。于是,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这位蒯先生看到一片好心被当做了驴肝肺,很觉得寒心,同时又非常害怕以后刘邦对韩信下毒手时会牵连到他,于是从此就开始装疯卖傻,希望能够逃脱灾祸。~这就是先知啊,难怪后来韩信蒙难时大呼"悔不听蒯彻之言"!

楚汉战争示意图

刘,韩合兵为最后灭楚作准备

公元前202年九月,刘邦撕毁了和项羽签订的《鸿沟协议》。率领汉军乘楚军撤军途中麻痹松懈同时给养奇缺的机会发动了进攻。项羽对刘邦这种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做法非常愤怒。亲自率领季布,钟离昧等将领,指挥楚军对追击而来的汉军发动了猛烈的反攻。刘邦的部队又一次被打的溃不成军,被迫在固陵一带修筑壁垒,固守待援。~战五渣刘邦不死不休的精神确实值得称道。

刘邦这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韩信和彭越的部队的配合,击败项羽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于是,他听从张良的计策,迅速派人告知韩信,彭越他们各自王位的封地范围,同时命令他们出兵伐楚。~送胡萝卜了

韩信在得到刘邦给他的齐国封地之后,对刘邦更加感恩戴德了。他亲自指挥已经发展到多达30万的大军挥师南下,在九里山一带大败楚军侧翼的部队,随后又命部将灌婴率军攻打项羽的都城彭城,俘获了楚国的重臣项它。

项羽在韩信和彭越的部队加入战局后,无法抵挡汉军众多优势兵力的进攻,只能自彭城率领军政官吏和辎重物资向东南方向撤退。11月,当楚军退至垓下时,项羽和部署季布,钟离昧等都认为此处地形险要,可以坚守。于是,楚军就在垓下地区构筑营垒,准备与汉军再次决战。

而此时的汉军,刘邦,韩信,彭越,英布所部共计50多万人也齐聚垓下地区。至此,一场决定楚汉战争胜负的决战就此展开了。

欲之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篇:楚汉争雄(第五局)~十面埋伏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