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的有諸葛亮參戰並且獻謀獻策嗎?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諸葛亮參與了赤壁之戰,這是毫無疑問的,史書是有記載的。

赤壁之戰是演義的重頭戲,諸葛亮出盡了風頭,但史書記載卻十分的簡單。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曹操南征,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率眾投降曹操,劉備長坂坡大敗,敗退夏口。

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緊急,我請求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然後,到達柴桑,力勸孫權對抗曹操。

這個橋段,傳記中有詳細的記載,大家都熟知,不再累述。

儘管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諸葛亮舌戰群儒,但也很具體的為孫權分析利弊,堅定了孫權對抗曹操的決心。

孫權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率領水軍三萬,跟隨諸葛亮一起拜會先主劉備,併力拒曹。

這是傳記中,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所有的記述。

主動向劉備請纓,作為使者,促成了孫劉聯盟,最終戰勝了曹操。

但具體戰役過程中,並沒有記載諸葛亮出謀劃策的事。更沒有草船借箭、借東風、華容道等故事。

《周瑜傳》就更有意思了。

孫權派遣周瑜、程普、魯肅帶兵前來拒曹。

劉備還想擺擺譜,命人請周瑜前來說說話。

周瑜很客氣地說:“軍務在身,不太方便哦。”

劉備木得法子,就親自來拜見周瑜。

問周瑜帶了多少人馬,周瑜說三萬。

劉備一聽,就急了,說:“曹操老厲害了,這點人馬哪夠啊?”

周瑜說:“您老人家就擎好吧,看我咋戰敗曹操。”

劉備又想請魯肅來見,周瑜說:“他也在忙軍務,不方便請他。你想見他 ,要不就自己去吧。”

劉備自己前去拜會魯肅。之後,劉備帶領關羽、張飛率領二千人馬,跟隨周瑜參與了赤壁之戰,但不屬於周瑜的戰鬥序列,不聽從周瑜調遣。

這是有史料記載的。

周瑜根本就沒把劉備當回事,更不可能把諸葛亮放眼裡。

”既生瑜,何生亮“雖然是老羅先生杜撰的,但周瑜跟諸葛亮的關係並不融洽,這恐怕是史實。

因此,從周瑜對待劉備的態度來看,周瑜也不需要諸葛亮給他出謀劃策。

事實上,赤壁之戰也沒有傳說中那麼複雜,黃蓋詐降是真的,火燒赤壁是真的,但這主意都是人家黃蓋出的。

其他也沒有啥大的謀略,僅此而已。

《三國志·先主劉備傳》也記載,劉備派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孫權派遣周瑜、程普等率水軍數萬,與劉備一起抗曹。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劉琮投降曹操後,劉備準備向南渡江,孫權派遣魯肅去會見劉備,傳達孫權旨意,為劉備陳說成敗。劉備派遣諸葛亮隨魯肅去拜會孫權,表達劉備決心抗曹的意圖。

這個過程,許多史料都有記載,大同小異。

不同之處是誰最先提出的孫劉聯盟抗曹的主張。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及裴松之註解記載,最初是魯肅請求孫權派遣他為使者,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去窺探劉表死後,劉備、劉琦、劉琮的關係,見機行事。

在得知劉琮投降、劉備長坂坡大敗欲南渡長江,去投靠交州蒼梧太守吳巨時,力勸劉備聯合孫權抗曹。劉備接受建議,派遣諸葛亮跟隨魯肅去見孫權,最終確定孫劉聯盟,抗擊曹操。

演義的影響,提升了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反而把促成孫劉聯盟最關鍵的人物魯肅,當成了燈泡,作為打醬油的。

看一下史學界對魯肅的定位就清楚,魯肅是漢末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能夠得到這個評價,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魯肅在赤壁之戰前,促成了孫劉聯盟。

史料未必就是絕對正確,但對待歷史人物還是以普遍公認的史料為主。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貢獻,就是作為使者,在劉備與孫權之間,起到了相互溝通的作用。

既沒有出謀劃策,也不是最早提出孫劉聯盟的人。

沒有的事,既不必無中生有,任意擴大,也不必隨意抹黑。

作為小說,看的是個熱鬧,圖的是個快活,當不得歷史。


豹眼看歷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據歷史記載,赤壁之戰主要的指揮權在東吳的周瑜手裡,戰役也是周瑜策劃的。

當時劉備的兵太少,主要是配合周瑜,諸葛亮也只能個周瑜打打下手。

諸葛亮最大的作用在於促成了孫劉聯盟,是一個比較稱職外交官。

置於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純屬子虛烏有。火計是黃蓋獻的,戰爭是周瑜指揮的。

當然赤壁之戰之前,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了東吳的那些反派,與吳國達成戰略上的統一,這是赤壁之戰能夠形成的重要條件。


其實我們老說這個戰役那個戰役誰誰指揮的打贏了,他很厲害,他是英雄。

是這樣嗎?戰爭為了什麼?“利益”,無利不起早。那麼赤壁之戰東吳是打主力的,然而他們得到了什麼?好像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東西。


反觀劉備在赤壁之戰之後卻崛起了。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形式上上表漢獻帝,推薦劉琦為荊州刺史,然後派兵以劉琦的名義,用武力征求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太守的態度。這四個太守都先後表示歸順,只有桂陽太守趙範不太可靠,於是劉備用趙雲換掉了趙範,其他的太守都沒變。

後來劉琦死了,劉備成了荊州牧,事前也沒和孫權商量,又西取益州,所以孫權很是不爽的,覺得劉備佔了很大的便宜。


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場戰役雖然諸葛亮只是配角,但是他謀劃的是全局,是赤壁之戰之後的事,可想而知臥龍得有對可怕。


江水趣談


我是有歷史,我來回答。

諸葛亮參戰了,但是隻是提出了大概的策略。


劉備當陽之敗後,諸葛亮隻身前赴東吳,向孫權分析了形勢。

他提出了幾條事關戰略勝負的意見:

第一,北方人不習水戰,孫劉聯軍必能破之。

第二,曹操大軍推進的過急,輕兵躁進,可以乘勢擊敗之。

第三, 北軍發生了瘟疫。

孫權同意了諸葛亮的計劃後,隨即派周瑜、程普、魯肅三人率水軍三萬,與諸葛亮一同開赴前線,與劉備會師。

後來的事,都是劉備率軍作戰,諸葛亮就沒有再參與作戰了。至於草船借箭、火攻之類的策略,有的不是諸葛亮提出的,有的不是諸葛亮做的。就是這樣。


有歷史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是起到了決定性的做用的。“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無不體現出諸葛亮神般的智慧,手拿鵝毛扇,羽扇綸巾,指揮若定。


“羽扇綸巾”,其實說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赤壁之戰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荊州,劉備拋樊城棄新野南逃到夏口(今武昌)。《史記-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感覺情況緊急,主動要求到東吳“請孫將軍救援”。

在當時的情況下,東吳孫權也一直在柴桑(今九江)關注著時局變化,他很清楚,曹操追劉備,戰火必然燃到東吳。歷史上沒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片段,而是諸葛亮直接與孫權對話,並勸說孫劉聯合抗曹。


諸葛亮給孫權講了,如果孫劉不聯合抗曹,那麼將被各個擊破,不久江東基業不在了,並告訴孫權,此時聯合抗班,曹操兵敗,必然北退,那麼三分天下就形成了。

諸葛亮聯合抗曹,三分天下的戰略,同樣使孫權非常信服。以至於,孫權派張昭找諸葛亮,想讓諸葛亮保投靠江東,諸葛亮婉言謝絕了。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的作用,應該就是促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方針。至於指揮,則是周瑜帶領的聯軍,在赤壁遭遇曹軍,才開始大戰,沒有看到有關諸葛亮指揮作戰的資料。


《史記》有赤壁之戰後,曹操北退襄陽,劉備趁勢收入荊州南部幾郡,諸葛亮被封軍事中郎將,督帥零陵,長沙,桂陽三郡的軍事,徵調三郡賦稅,其他的沒有看到諸葛亮參戰,出謀劃策的記載了。


路遙lgy


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把諸葛亮吹的是神乎其神,似乎是因為諸葛亮,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當然諸葛亮對赤壁之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赤壁之戰前不久,諸葛亮投奔到了劉備的陣營。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劉備處於危難之中,諸葛亮緊急出使東吳,最終促使了孫劉兩家的聯合。這一行動非常的關鍵,如果不是這一戰略的話,可能赤壁之戰就打不起來了。



在赤壁之戰中,主要是周瑜指揮軍隊與曹操進行作戰,諸葛亮並沒有在戲中發揮多大的作用。從歷史記載上看,諸葛亮也並沒有在軍隊中,因為諸葛亮畢竟只是文臣,行軍打仗出謀劃策並不是其所長。劉備死前,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也一直負責內政,不怎麼負責軍事。



所以在赤壁之戰中,很大的可能性是諸葛亮並沒有參加這次戰役,但是前期的初始終於確實促成這一戰略的關鍵。


星河談史



赤壁之戰是“三國”的重頭戲,在演義小說中用了很長的篇幅來進行敘述。諸葛亮在裡面更是出盡了風頭、秀盡了操作。

那真實的赤壁之戰又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諸葛亮在裡面究竟擔當的什麼角色?對戰役又有什麼貢獻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末將以為,整個赤壁之戰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孫劉聯盟

建安十三年(208)劉表病逝,魯肅便向孫權建言。

魯肅認為劉表一死,其二子肯定不和,加上還有一個劉備。倘若荊州內部不和,我們就趁機向荊州用兵;倘若荊州內部和氣,我們就與他們結盟,共同對付曹操。

在不清楚荊州內部的情況下,魯肅決定親自去荊州,以為劉表弔喪為名探查一下情況。結果魯肅才到達夏口,曹操就已經兵至南郡了,劉琮已經降了,劉備也跑了。

魯肅感受到了曹操用兵之神速,於是,在沒有向孫權請示的情況下就直接與劉備提出結盟(也來不及向孫權請示了)。

其實對於魯肅提出的結盟正合孫權和劉備之意。因為劉備走投無路了,孫權面對強大的曹操也急需其他勢力相助。

所以說,孫劉的聯盟最大的功勞在於曹操,是曹操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促成的孫劉聯盟。

劉備有著堅決的抗曹決心,但孫權較為猶豫,甚至還處在一個觀望態度,想再看看,再等等(其實孫權觀望的是江東內部,他等的是希望更多人的支持。)

這邊諸葛亮以使者身份隨魯肅來到了江東,諸葛亮的到來以及那番對形勢的分析增強了孫權的信心,孫劉間正式達成聯盟。到後來,周瑜再從軍事角度進行了分析,這才讓孫權直接拍了板,開戰。



第二階段:陸戰

赤壁交兵的第一戰就是曹操對劉備的陸戰。

此時的曹軍各種劣勢已經顯現出來:水土不服、疫病爆發、荊州不穩。曹軍士氣低迷、戰鬥力下降、部隊凝聚力不夠。加上當時孫權出兵攻打合肥,曹操分兵前往支援,不料中了孫權的調虎離山之計。

曹操首戰失利,敗於劉備。

這一敗,雖然曹軍在兵力上損傷不大,但是士氣、信心幾乎全部喪失。

反觀孫劉聯盟士氣高昂,首戰告捷打出了氣勢、打出了信心。

曹操為了暫避鋒芒,於是退至江北。

第三階段:水戰

丟了“一血”的曹操實力仍然不容小視。接下來的水戰自然就是看周都督表演了。

兩軍對峙,黃蓋向周瑜獻上詐降之計,並在投降的時候趁機放火。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

曹操這邊,退又覺得不甘心;進又沒有突破口。當黃蓋獻上投降書的時候,竟然矇住了曹操,曹操大概以為又是一個“許攸”吧!但曹操也沒有完全相信,面對黃蓋的來降船隊,整個曹營還處在一個觀望態度的時候,火就已經燒起來了。

曹操這才意識到,這仗沒得打了,來日方長吧!於是退軍了。

第四階段:瓜分荊州

曹操雖然走了,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荊州幾個重要的地方。他留下曹仁屯於江陵。

此時周瑜便把全部精力投放在與曹仁的較量。這讓劉備有機可乘,趁勢拿下來江南四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周瑜也擊退了曹仁,拿下了南郡。

至此,赤壁之戰結束,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劉備佔有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和部分江夏。

曹操佔有南陽、襄陽、南鄉和部分江夏(襄陽和南鄉都是從南陽郡和南郡劃分出來的)。

孫權佔有南郡南部和部分江夏。

赤壁之戰沒有“巧借東風”、沒有“舌戰群儒”、沒有“草船借箭”......

我們縱觀整場戰役,似乎諸葛亮什麼都沒做!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首先,對於孫劉聯盟的促成,諸葛亮是有功勞的。諸葛亮給孫權輸送的信心不亞於在軍事上給他增兵。有時候,精神上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諸葛亮雖然沒有參與赤壁之戰的戰術制定。卻在戰略及後勤方面助劉備成功翻身。

劉備之前屢戰屢敗的原因就是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也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這些問題,諸葛亮統統給他解決了。

有了穩固的後方和一條穩定的後勤補給線,才能保障前線的順利作戰。而且,趁著吳魏交兵之機,南下取江南四郡也是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意見。

從此劉備有根據地。

在整個赤壁之戰前後,諸葛亮的功勞還是不小的,只不過沒有演義小說裡講的那麼出彩而已。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參考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曹仁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諸葛亮傳》、《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周瑜傳、魯肅傳》。其餘,黃蓋、呂蒙、甘寧等人物傳記也有記載。


左將軍


沒有,諸葛亮的作用僅僅作了孫劉兩家結盟的信使,真正促成孫權聯劉抗曹決策的也不是他,而是魯子敬,在別的一大幫東吳高知專家的七嘴八舌、高談闊論投降主義路線中,唯有魯肅想主公之所想,急老闆之所急,設身處地的說服孫權定下了打的決心。而諸葛亮在這整一過程中作用不大,還缺乏經驗,沒有為劉皇叔把戰後的勢力範圍劃分這件大事給搞定,以至於戰退了曹操後兩家差點兒大打出手,還虧得三國第一好人的大名士魯肅再次出馬,幫劉備集團談判代表諸葛亮擺平了自家鷹派力量,在談判桌上籤訂了協議,給劉備緩衝時間能夠拿下西川和漢中。


顫動的丹田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唯一的貢獻是通過出使東吳,堅定了孫權聯合抗曹的信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茅廬以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好像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叱吒風雲,是個關鍵的角色,其實不然。正史與小說相差甚遠!

在初出茅廬的階段,諸葛亮只是一個剛剛出道的“謀士”,根本沒機會參與劉備的軍務。諸葛亮出山後不久,劉表死了,劉琮投降曹操,劉備失勢、兵力單薄,沒有立足的地方。此時,諸葛亮二十七歲,他自告奮勇,親自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諸葛亮果然了得,利用犀利的語言,使孫權堅定了聯合抗曹的信念。曹操被打敗後,諸葛亮也因此被劉備提拔為“軍事中郎將”,這一職位品級其實不高,與“軍師”相去甚遠。

可以這麼說,促成孫劉聯盟,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最大也是唯一的功勞。至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一系列傳奇故事只是小說的創造,不是真實的歷史。

真正在赤壁之戰中有傑出貢獻的是東吳大都督周瑜

周瑜針對曹軍戰艦首尾相連的特點,採納屬下黃蓋的計策,預備蒙衝、鬥艦(大型戰船)數十艘,船內堆積草料,潑上膏油;又令黃蓋偽書詐降,帶領船隊衝入曹軍水寨,點燃火船。火借風勢,引燃了岸上的營房。曹營頃刻間陷入一片火海,兵馬燒死、溺死者無數。曹軍潰敗,周瑜順勢揮軍北擊,攻克曹操大將曹仁把守的南郡。戰場上,周瑜策馬臨陣指揮,被飛來的箭射中右肋,傷勢嚴重,卻一直堅持留在軍營,繼續指揮作戰。可以說,赤壁一戰真正的英雄是指揮官周瑜!

《三國演義》小說中,將周瑜描寫成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事實上,周瑜胸襟寬廣,而且多謀善斷。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周瑜“性度恢宏,大率為人”,禮賢下士,深得眾人愛戴。


正史風雲


赤壁之戰的神來之筆是孫劉聯盟,佔了絕大多篇幅,而打仗只寫了一個層次,可見諸葛亮出使東吳是重頭戲,諸葛亮是頭功咯。而有的人則千方百計貶低諸葛亮,說他是管後勤的,劉備真的瘋,三顧茅廬請一個後勤人員?不知這些人讀過《隆中對》沒有?有的人不懂政治,根本不知道孫劉聯盟是赤壁之戰勝利的關鍵。孫權開始被曹操嚇破了膽,經張昭等人的鼓惑,準備投降曹操了。諸葛亮既要說服孫權,又要舌戰群儒,多麼艱難呀。周瑜火燒赤壁,只是突破了曹操的防線,諸葛亮又埋伏多路劫殺,使曹操抱頭鼠竄,逃回了北方。





朵朵佬爺


歷史上可能沒有借東風,但肯定為聯吳抗曹作出了貢獻。試想一下,劉備一敗塗地之際,絕對派一最信任,可託付生命的人出使吳國,說服孫劉聯合。諸葛亮恰恰擔任了這一角色,這固然有其兄作“內應”,但本人無膽識無口才,不可能擔當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