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老一代的音樂家創作了較多的鋼琴作品,這些作品在歷次運動中,有的隨著老一代音樂創作人員的政治思想問題而被禁止,或者因為不符合政治需要而被擯棄。

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文革”結束,這些鋼琴作品再次被搬上舞臺,繁榮了音樂活動,也為鋼琴在中國的普及提供了可以使用的中國音樂作品。下面,我們圍繞幾個著名鋼琴作曲家的音樂創作進行具體的闡述。

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提到汪立三,想必我們對他已經有了一些瞭解了。他是一位善於吸收最新思想和探索新技法的作曲家。

他早在1957年寫的《小奏鳴曲》,由三個樂章組成的《在陽光下》《新雨後》和《山裡人之舞》,整部作品具有濃厚的現代氣息,朝氣十足,是我國最早最成功的第一首中國《小奏鳴曲》。

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此時就已經顯示出汪立三鮮明的創作個性、勇於探索的創作風格。他的鋼琴組曲有很多都十分著名,包括《東山魁夷畫意》《他山集、五首序曲與賦格》等。

《東山魁夷畫意》

鋼琴組曲《東山魁夷畫意》,是汪立三1982年發表的作品。他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日本當代畫家東山魁夷畫展的那清高、冷峻的風格,選取了四幅畫,譜成了四個樂章的組曲。

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意欲尋求一種新的意境,表達自己的感受。組曲由《冬花》《森林的秋裝》《湖》和《濤聲》四個樂章組成。樂曲描繪了日本異國風光。

汪立三採用了日本的“都節調式”,這種調式帶有兩個半音進行的五聲音階。他沒有用現成的日本音樂,在《冬花》《森林秋裝》《湖》中,也採取了相同的創作手法。

《濤聲》是最激動人心的一章。原畫只是一幅海景,鋼琴曲賦予了更多的聯想,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的原畫只是海景,鋼琴曲卻賦予了原畫更多的聯想。

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表達了我國古代鑑真大師歷盡艱辛、六次東渡日本終獲成功的傳奇故事。作者將中國佛教音樂《目蓮救母》的音調,與具有傳統日本風格的音樂巧妙結合。

鋼琴的音樂主題塑造了鑑真的英雄形象,讓人產生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這個主題貫穿於《濤聲》全曲,滲透出濃烈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緒。

作者所創作的大海的形象,有時象徵艱難,有時表現得十分舒緩。大海深不可測,波濤翻滾,海浪時高時低,聽來驚心動魄。

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濤聲》化為晨鐘,其鐘鼓之聲的音調甚為特殊,作曲家加進了表現寺廟鐘聲的音塊,設計用鋼琴最低的五個白鍵同時轟鳴,震撼心脾的音響表現的既是鐘鼓之聲,更是壯偉的魄力。怪異的和聲結構、自由無懼的節奏,聽起來就像驚濤拍岸一樣。

結尾,鋼琴用四行譜非常有力量的擊鍵,演奏出“高音鍾群”。“高音鍾群”結合了中國和日本的音調,綿綿不斷,這樣一來,便能夠引起聽眾的無限遐思。

音樂創作與作品的解放代表人物——汪立三的音樂創作


綜上所述,汪立三將日本音調融入了鋼琴組曲《東山魁夷畫意》中,技法的不同,創作思維的獨特,表現出哲理性的境界。

顯然,該鋼琴組曲是一首中國風韻與異國音調結合、運用創新技法創作的成功作品。該曲以其純美的意境、富於個性和新穎的創作手法,表達了深刻的內涵,是我國新時期鋼琴音樂的第一個里程碑。

其表現的是我國作曲家一貫開放求異的創作思維,作品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初,具有創新開拓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