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鍾說典:戲說“易水悲歌”


鍾鍾說典:戲說“易水悲歌”

今天的易水之地

大家一定還記得,當武漢封城後,統帥令下,人民子弟兵,還有各省的白衣天使,從四面八方,逆行武漢,抗擊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當看到那一張張摁著手印的“請戰書”,聽到了軍人發出“誓死不退”的豪言壯語時,頻有“易水悲款”之震撼。“鳳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中國人,大寫的中國人!

“易水悲歌”是一曲不朽的歌,從古至今,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大災大難來臨時,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英勇拼搏。

“易水悲歌”典出《戰國策•燕國策三》。

話說,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後來千方百計逃回燕國。那時候,用國君的親人做“抵押”,換取國家的利益是很普遍的現象。

回到自己的國家,太子丹看到的不是太平,而是秦國大兵壓境,六國將被秦國所滅,且秦兵逼近今河北西的易水,頓覺大禍臨頭。

於是他請了一位武功高強的義士荊軻去秦國刺殺秦王。

在古代有重大的事件發生,都會有祭天祭地的儀式。

荊軻要出發了,太子親自並率領眾人為荊軻送行。

那場面很感人,來送行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白茫茫的一片,很是肅穆。

他們把荊軻送至易水邊上,祭祀完路神,選好出發的路徑。

這時鼓聲大作,此情此景,荊軻和著鼓樂唱了起來,唱的是悲調,送的人都流淚了。

於是乎,荊軻走上前去,大聲唱道:“風聲蕭蕭啊,易水清寒,壯士一起啊,不再回還!”

轉而音樂變得慷慨激昂,激發了所有人的情感與鬥志。就此,荊軻登車而去,再也未回頭。

中國人一直用“易水悲歌”的故事,表現慷慨悲壯、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