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林清玄,中国台湾高雄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被称为“90年代的心灵导师”。他的散文看似平淡,但平淡过后带给人的是直击灵魂的人生感悟,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文章是以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世人最深刻的哲理。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人生最美是清欢”是流传盛广的句子,这里的“清欢”在林先生看来是:“当一个人可以品味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鸟笼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所以,林先生能从日常琐碎中感觉到清欢,更能在清欢中发现哲理,并书以文字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在中国文化中,蝴蝶不仅是自然之物,更多的是作为自由自在的象征翩翩飞舞在人们的心灵世界。特别是“庄周梦蝶”出现后,“蝶”就被历代文人所追捧,并赋予了它多种蕴意,但其中最根本的是:它象征着自由、美丽和快乐,以及恬淡的生活。所以在追崇“恬淡”方面,我认为这里的“蝶”意与林先生奉行的“清欢”似有相似之处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林先生从7岁开始熟读唐诗宋词,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所以“庄周梦蝶”的思想肯定会和他那颗佛学之心相碰撞的,也一定会发生一些效应,所以“蝴蝶”这个生物中再普通不过的昆虫,会成为林先生笔下,最富有人生哲理的承载体。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当二千多年以前的庄子分不清自己是蝶还是蝶是自己的时候,林先生在当今写出了这样的名言“我们谁不是站在某一个界限上呢?……从飞翔时看是一只蝴蝶,落地时却是枯叶”,是哦,梦里自己或许就是蝴蝶,而醒来就是自己了,物我齐一,何必纠缠是与不是,珍惜每一阶段的生命就是当下最美的。正因为林先生悟透了生活的哲理,所以他说“我也愿意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还原生活的日子,认真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因我的存在而有意义。

林先生的散文涉及的昆虫有很多,但我认为林先生对“蝴蝶”情有独钟,随口一个作比都是拿“蝴蝶”作比,如《把时间花在心灵上》就用蝴蝶作比来说明“太”的可怕,原文是这样的:“我们喜欢蝴蝶,可是如果满屋子里飞满蝴蝶,就不美了,再想到蝴蝶就会生满屋的毛毛虫,那多么可怕……”再如《思想的蝴蝶》中也是把思想比作蝴蝶的。更奇特的是林先生

用“蝴蝶”写成了人生三步曲。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人生第一步:带着信念出发。

《蝴蝶的种子》给人的是生活起始的希望和信心。蛹破茧而成蝶,无需任何老师教化,它就有了生存的本能,会飞会寻花会采蜜,还会将来所有的一切,而这一切本能的“会”是因为“它是带着前世的种子投生到这个世界,在它的种子里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我将飞翔!我将菜花蜜!我将繁衍子孙’”。在这里作者感动的是在美丽的蝴蝶身上看到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流动,但我感受到的是这份信念的重要。这信念里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其实人生下来何不如此,你的存在将带着家人的重托,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以及国家的希望踏上人生征程。而所有这些构成的信念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是生活的力量源泉。所以,每一天的生活,带着自己的本真,带着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出发!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人生第二步:带着激情追寻

《海边的白蝴蝶》讲的是他和两位朋友去海边写生,结果突然遇到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朋友被吸引去追逐蝴蝶,结果才发现“蝴蝶”其实是海边上的白色纸片被风吹在空中飞舞。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这美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幻象中的美,揭露真相或许会很残酷。所以,生活中的我们既要有追逐“白蝴蝶”的激情,也要有知道“白纸片”真相后的坦然,毕竟我们享受了追逐美的过程,快乐了我们的心境。所以,坦然面对生活中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使受到感官的蒙骗,但只要“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就会“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因为“美的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从生到死是一个生活的过程,而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只要你能保持寻觅美好的激情和心灵,那么,再不堪的现实真相在你眼里都可以看见其中的美。也就是说认真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无论阴晴,无论雪雨,无论得意失意,无论成功失败,都要保持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和眼睛,都要不断追逐漂亮的“白色的蝴蝶”。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人生第三步:带着坦然向死

《枯叶蝶的最后归宿》写的是作者在枯叶中观察到枯叶蝶最后时光的感悟。当林先生将枯叶蝶捧在手心时,他想到的是:

“枯叶蝶是一生站立或者飞翔在枯叶和蝴蝶界限上”,当它终于打破界限的时候,它也就“终于放下执着了,它还原而且完整了。”枯叶蝶其实是人的缩影,每个阶段都站在一个界限上,都在扮演者一个阶段赋予他的角色,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枯叶”伪装着自己,或许为了名,或许为了利,或许为了家人等等都在做着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也。其实人大可不必伪装自己,如果每一阶段的内心都有着一只苏醒的蝴蝶,那就可以收获本真的快乐,不会因为生死而停止飞行的脚步。那当你临终的时候,一定可以像林先生一样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保持依然照旧的飞翔意志。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林先生是2019年1月23日去世的,可在1月22日晚上的微博上,他还写道:“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假如晚上会死,但早上我还会在写作”的诺言,也用一生给我们做了生活的楷模。

“蝶”意人生——林清玄的“蝴蝶”情结与“庄生梦蝶”

林先生不仅是“90年代的心灵导师”,而且是所有年代人的心灵导师。他的散文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文学艺术造诣,而且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心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