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淘淘妈妈最近有些纠结,孩子越来越没大没小了。淘淘妈妈和爸爸都是比较开明的父母,对于严肃的家庭氛围嗤之以鼻。“我们想要和孩子做朋友,我们三是平等的。”淘淘妈妈一度对于自己的“做朋友”教育方式很是骄傲,尤其是孩子向自己表达亲密的时候,淘淘妈妈更是觉得和孩子当朋友没错。

不过近来,淘淘妈妈的想法有些动摇了,她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甚至还学会了讨价还价。一天淘淘妈妈觉得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些长,于是把电视关了让孩子乖乖去学习。没想到孩子不仅不听话还威胁道“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淘淘妈妈被孩子怼得很是无语。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一、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

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张亮和儿子天天相处的模式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在节目中,张亮和儿子聊天的语气像极了哥们间的样子。天天在爸爸面前丝毫没有惧怕,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张亮也会听取儿子的建议,父子俩很少有不开心的时候,从孩子的眼神里可以清晰地感觉出来他对于爸爸的喜爱和崇拜。父子俩有爱的互动让很多网友称赞“宝爸带娃也是靠谱的。”

1.可以做朋友,但是不能没有规矩

很多家长在面对是否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的选择时,会有所犹豫。中国式父母总是希望能够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感,似乎权威和做朋友是矛盾的两件事。而事实上,这两者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尺度朋友间也可以有分寸感。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2.做朋友讲究的是平等相处,良好沟通

做朋友的亲子关系可以让沟通变得更加的顺畅。当亲子间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时,父母会发现孩子非常热爱倾诉,父母也因此更加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朋友成了父母亲近孩子的一种方式。

3.做朋友不意味着孩子可以无法无天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言行不能干预,没有约束的孩子只会到处惹祸,显然这与父母与孩子做朋友的初衷背道而驰。做朋友应该是一种父母更好管教孩子的方式。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二、缺乏规矩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此前有这样一条短视频。视频中父亲带着儿子在餐馆就餐。父亲点好菜后忘记告诉服务员儿子不爱吃香菜,于是所有的菜里都放了香菜调味。等到菜一上桌,孩子一脸的不高兴,质问爸爸为什么忘记提醒服务员。随后气急败坏的孩子把所有的菜都推到了地上。

可是孩子无理取闹的举动并没有遭到父亲的训斥。孩子的父亲解释说“在我们家,大人都是和孩子做朋友的,我们不会训斥他。”

1. 不懂规矩的孩子缺少行为约束性

孩子不懂规矩,行为表达上会表现得尤为缺少分寸感。没有规矩的约束,孩子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他人的困扰,甚至将自己也置身于危险之中。尤其是在孩子是非观不明确的阶段,不懂规矩很容易为家长和孩子带来麻烦。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2. 忽视家长的权威,行为骄纵叛逆

不注重立规矩的家庭很容易养育出行为叛逆的孩子,孩子缺少对父母权威的尊重,父母的教导很容易被孩子选择性忽略。在孩子看来对错的边界是很模糊的,因为只要自己软磨硬泡父母就会妥协。

3. 品行不端,道德感缺乏

没有规矩约束的孩子意识不到自身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使得孩子很容易做出品行不端的表现,孩子的道德感无法从行为规矩中得以建立。缺乏规矩意识让孩子更加容易成为惹人厌烦的熊孩子。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父母要重视给孩子立规矩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行为约束中实现自我成长。有约束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三、父母怎么给孩子立规矩?

1. 坚守原则不轻易妥协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必要坚守住原则,不要因为孩子的哭天喊地而有所更改。因为当孩子尝到哭闹可以让父母妥协的甜头后,孩子便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哭闹的方式来逼父母就范。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2. 为孩子做好示范

在立规矩的时候,父母也要和孩子一样遵守,双标教育是教不好孩子。父母的言行一致更加能够让孩子对规矩信服。父母的良好示范让孩子更加相信规矩的约束力,孩子身上的抵触感会有所减弱。

父母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吗?规矩该立还得立,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3. 正面激励孩子守规矩

当孩子克服了自己的懒惰和散漫遵守了父母制定的规矩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强化孩子这种遵守行为的正面刺激。奖励最好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对孩子起到的激励作用更加持久。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所以和孩子做朋友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坚持原则,不要为了做朋友的“形式”而忽视了管教的力量。大家对于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儿原创,关注我,每天学习育儿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