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才的搖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科技英才的搖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院校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

中國科大1958年創辦於北京,1970年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該校有中國“科技英才的搖籃”之稱,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聲譽,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曾稱讚其為“世界一流大學”。

截至2018年5月,現有20個學院(含5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0個系,設有研究生院,以及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關注“志高生涯規劃”公眾號

基本概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彙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使學校得以恢復並迅速發展。

學校現有20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1個系,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和55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科技英才的搖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師資情況:

截止2013年,有教學與科研人員1572人,其中教授551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副教授643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2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4人,“千人計劃”38人,“青年千人計劃”8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3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39人。~關注“志高生涯規劃”公眾號

兩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有成、朱清時、王 水、錢逸泰、施蘊渝、伍小平、周又元、郭光燦、侯建國、陳國良、吳 奇、李曙光、張家鋁、張裕恆、俞昌旋、鄭永飛、潘建偉、楊學明、李亞棟、萬衛星、陳 顒、童秉綱、楊國楨、石耀霖、洪茂椿、吳一戎、李 燦、歐陽鍾燦、包信和、馬志明、沈保根、趙政國、謝毅。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多慧、範維澄、李國傑、萬元熙、許祖彥、杜善義、魏復盛、劉文清、吳以成。

歷史沿革:

創新立校

1956年,黨中央發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制定出《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1],新中國的科技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當時的中國,最新技術的應用尚處在萌芽階段,科技戰線急需補充優秀的後備力量。於是,利用中國科學院自身優勢創辦一所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學成為當務之急。[2]

1958年5月9日,中科院黨組向聶榮臻副總理呈遞辦學報告,並聘請華羅庚、錢學森、馬大猷、貝時璋、嚴濟慈、吳有訓、柳大綱、趙九章、趙忠堯等一批國內科學家兼任校系領導。

困境求進

1966年,“文革”爆發,中國科大的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頓。1970年,遷入安徽省合肥市辦學。南遷使學校儀器設備損失2/3,教師流失50%以上,教學、生活用房嚴重不足,截至1972年,全校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不足百人。

1975年,學校在全國範圍內挑選了300多名1967-1970屆畢業生,舉辦“回爐班”,經過兩年以上的培訓後補充師資。~加入590252816QQ群 分享更多院校資訊!

1977年8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了中國科大第一次工作會議,提出科大既要成為教學中心,又要成為科學中心,並制訂了一系列撥亂反正的改革措施。

穩步發展

院省部簽署三方重點共建中國科大協議

80年代末,科大制定大學生科研計劃,設立專項科研經費,開放部分實驗室供學生使用;大力發展新型工程技術學科。

1983年12月,鄧小平在一份關於中國科大的報告上批示:“據我瞭解,科技大學辦得較好,年輕人才較多,應予扶持。”

1984年,學校被國務院批准為“七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2年,科大入選“211”工程。

1998年5月,科大入選“985”工程。

1999年12月,合肥經濟技術學院併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

嶄新時期

自2000年至2012年,該校共有21項成果28次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和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07年國家第三批重點學科評選中,入選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理學6個。

2008年,理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達到100%,工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達到40%。

2012年、2013年,自然出版集團(NPG)發佈《自然出版指數中國》報告,中國科大獲選為中國大陸高校第一名。

2017年9月,成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 。入選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12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醫院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2018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高等學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意見》及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准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4月26日,中國科大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科技英才的搖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優勢學科:

1. 雙一流學科:

在國家公佈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擁有11個一流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2.第四輪學科評估

在教育部2017年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A類學科共15個,其中A+包括:安全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史、地球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物理學7個學科,佔比近半;數學、生物學進入A,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進入A-。

科技英才的搖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3.特色專業

“全院辦校、所繫結合”是中國科大特有的一種辦學特色,1958年建校時,面對當時國家急需大批科研人才的現狀,中科院提出了“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全新辦學模式。學校的每個系都和中科院一個或幾個相關研究所對口合作,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等一大批科學家兼任校系領導,親自為學生授課,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課題介紹給學生,並承擔制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編寫講義、指導學生論文等工作。

少年班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導下,在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推動下,中國科大創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目的是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推動中國科技、教育和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

少年班自創立以來,堅持從“破格選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發,不斷探索和改善教學管理模式,傾力保證少年班教學和管理的開展。三十多年的經驗積累,凝鍊成了“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基礎與創新並重”的辦學理念和重基礎、“輕”專業,注重基礎“寬、厚、實”,專業“精、新、活”的寬口徑個性化培養模式。秉承中國科大的辦學理念,目標定位為培養未來10-20年後中國乃至世界上學術界、產業界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據不完全統計,少年班已畢業學生中考取研究生的比例為91%,他們在科學研究、IT、金融、製造、媒體、生物醫藥等廣泛領域,並已經嶄露頭角,做出重要貢獻。

教學改革試點班

1985年,在總結和吸收少年班辦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中國科大針對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仿照少年班模式開辦“教學改革試點班”(簡稱零零班)。

教學改革試點班選拔的兩個主要途徑:

1)通過高考直接報考,填報“理科試驗班類”志願;

2)通過新生入學考試選拔。

科技英才班

科技英才班集中學校和研究院所的優質資源,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致力於培養未來15-20年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層次拔尖人才。至2010年4月,已聯合舉辦11個科技英才班。分別是:

1、華羅庚數學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師昌緒材料科學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3、貝時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4、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5、王大珩光機電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6、應用物理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

7、錢學森力學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力學研究所)

8、盧嘉錫化學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9、趙九章現代地球和空間科學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0、天文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

11、計算機與信息科技英才班(合作單位: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

質量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

數學實驗、並行計算、大學物理實驗、線性代數、微積分、生理學、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電磁學、地震學原理與應用、線性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天體物理概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生心理學。

省級精品課程

電子線路、力學、分析化學、陶瓷藝術鑑賞與製作、機械製圖、電路理論、地球科學概論、有機化學、光學、數值計算方法、偏微分方程、計算物理、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實驗、非物理類力學、計算力學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算法基礎、大學英語、生物化學、數據結構及應用算法、中級有機化學實驗、中國科技史概論、編譯原理、符號計算系統軟件、實驗力學、數學分析、數學物理方程、信號統計分析。

教學成果

截止2012年,中國科大的畢業生近6萬多人,同期畢業生中的中國兩院院士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數、“何梁何利獎”得主、IEEE Fellow、陳省身數學獎得主、Parkard科學和工程獎、Technology Review“世界傑出青年創新者”、全美“大學發明家競賽”大獎得獎數均為全國高校第一,973首席科學家、PECASE獲獎人數位居全國第二位,獲得國外大學全額獎學金出國者的比例保持在20%-30%,位居全國第一;保送和考取國內研究生為50%左右,位居全國前列。~加入590252816QQ群 分享更多院校資訊!

學位授予: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軟件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統計學、生態學、地質學、天文學、哲學。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軟件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統計學、生態學、地質學、天文學、哲學、應用經濟學、新聞傳播學、法學、大氣科學、光學工程。

專業學位

學校現擁有專業學位授權點28個。分別是:

金融,應用統計,法律,翻譯,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機械工程,儀器儀表工程,材料工程,動力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工程,安全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環境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博士後流動站

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史,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學術期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美國《化學文摘》(CA)、《數學評論》(MR)、《劍橋科學文摘》(CSA)、德國《數學文摘》(Zbl Math)、俄羅斯《文摘雜誌》(AJ)收錄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來源期刊。

《火災科學》

《實驗力學》:(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力學類核心期刊。

畢業生情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生讀研人數為832人,佔本科畢業生總人數的46.2%,畢業生國內升學主要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他“985”高校及中國科學院系統等科研院所。

2018屆本科畢業生出國(境)人數為501人,佔本科畢業生總人數的27.8%,大多數獲國外高校全額獎學金資助。根據2017-2018THE世界大學排名,本科進入全球綜合排名前50位和前100位高校的比例分別佔出國(境)的49.1%和73.7%。

~加入590252816QQ群 分享更多院校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