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李晟有的脫貧致富路

本報記者 沈傑

陽春時節,在峨山縣大龍潭鄉迭所村委會大平田村,李晟有家種植的6畝柑橘進入初花期,12畝三華李已經掛果,6萬多株人參果苗正在出售,10餘畝田地裡的蔬菜也正處於收穫階段。

跟隨李晟有的腳步,記者向他家兩層樓房走去,銀灰色的家用小轎車停放在樓下,李晟有家的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回憶以往,因家庭收入微薄,難以支撐他和妹妹上學,李晟有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

關於脫貧摘帽,李晟有有自己的想法。2014年,20歲的李晟有從玉溪工業財貿學校汽修專業畢業。從小熱愛農業的他利用在城裡務工的機會,瞭解農業發展相關政策。2015年,他將家裡的種植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家裡僅種玉米、水稻和烤煙,收栽間隔時間太長,土地沒法輪作。怎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李晟有通過上網查文件資料、觀看農技視頻、閱讀相關書籍等方式尋找答案。

2016年,李晟有向父母提出種植柑橘、冬早蔬菜的想法,並有理有據說服父母,打消了他們的疑慮。

此後,信心滿滿的李晟有一家整理了10多畝土地,種上柑橘和冬早蔬菜。當年10月,眼看柑橘和蔬菜正值打理期,不料李晟有遇車禍,右腿粉碎性骨折,不但花光家中積蓄,還背上了外債,父母不得不停下手中的農活去照顧他。辭去工作的李晟有躺在病床上,心裡卻惦記著地裡需要管理的柑橘和蔬菜。一個月後,不想再拖下去的李晟有,拄著柺杖下了地。

兩個月後,李晟有驚喜地發現,種植人參果90至120天就能掛果,加之大平田屬於綠汁江流域低熱河谷氣候,市場前景應該不錯。幾經思考,2017年初,李晟有毅然決定嘗試人參果種植。

沒想到的是,2017年底一場霜凍來襲,15畝人參果樹全部被凍死。李晟有說:“當時,柑橘和蔬菜未見效益,債務一分沒還,一場霜,一切都凝固了。”不服輸的李晟有沒有時間消沉,在反思中總結出:錯過了農時就等於前功盡棄。於是,他拄著柺杖繼續與時間賽跑……

2018年,李晟有將原有的15畝人參果擴栽至30畝,每畝產量不低於4噸,當年年收入達20多萬元。隨後,李晟有在村裡流轉了90多畝土地,擴大冬早蔬菜及人參果種植規模。另外,通過特色峨山生活服務平臺、玉溪市蘿蔔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及雲南正果商貿天貓旗艦店等線上平臺銷售各類果蔬,李晟有拓展了產品銷路,於當年底,一舉摘掉了貧困帽。

在同村的柑橘種植大戶李春源眼中,李晟有帶大家從傳統農民向學習型農民轉變,從以前土地的荒置期向可以栽種適應氣候的農作物轉型,研究栽種柑橘、三華李等水果和種植冬早蔬菜,是個有遠見的小夥子,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還帶著大夥增加了收入。

李晟有告訴記者,今後將繼續試驗引進新品種,拓寬銷售渠道,與大家一道共同致富。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