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资女与凤凰男的初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资女与凤凰男的初恋


这本在中国风靡多年的小说,还被列入了中小学生新课标读物。也许这本书有关励志,也许这本书给知青那一代人一个女神冬妮娅,但对于80、90后来说,这本书似乎也写了什么叫做小资女和凤凰男。

当然,希望这两个词不是贬义词。

小地方来的凤凰男和城里的小资女是两个风评很差劲的词,是全中国网路上女人和男人的敌人。

女朋友只要一听到你找了个努力向上又朴实的凤凰男男友,基本会送一个礼貌客气的微笑,然后不言不语。或老家兄弟一听你娶了个带着小资情调的女人,基本也送一个暧昧不清的微笑。当然这篇只从经济水平大约处于中产阶级中的小资来理解冬妮娅,以及现在城里出生还可以的女孩们。

其实凤凰男和小资女没有惹了谁,如果两个群体不发生交集,根本无需敌对。是不是每一份敌对后,都是无可奈何的爱上呢?小资女偏爱凤凰男,凤凰男也容易把小资女当做女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资女与凤凰男的初恋


散文家毛喻原先生结了一本集:《再见冬妮娅》,书的名字就是一股怀旧味。对于我们85以后的人来说,这本书没有那么革命,和金庸小说相比缺乏了偷偷阅读的乐趣,和杜拉斯村上春树等相比又缺了装小资情调的乐趣。其实,这本中小学课标必读书里的女角色冬妮娅,和张爱玲村上春树笔下的女主角相比,小资方面上冬妮娅根本不会输。小资经济水平林务官女儿,天真美丽。对于父辈,冬妮娅,那简直是是“文革”一代人心里的女神。

实际上,抛弃新课标必读几个字去看《钢铁》这本书,这是很容易叫如今读者有一种“共鸣”效应的书,仿佛自己被“代入”到保尔生活里,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保尔内心中的喜怒哀乐。读者的这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动于保尔钢铁一般向上的性格(如果可以被称为凤凰男性),还有和冬妮娅的初恋。当看到他们最终分手时,读者难免有些悲伤却也能理解。过去的官方解释是,冬妮娅是一个很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小姐,最终和保尔走向不同的道路。当初把冬妮娅当女神的读者真的认同这种说法吗?女神冬妮娅被塑造得如此美好,让人怎么也无法将她与庸俗、自私等字眼相联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资女与凤凰男的初恋


女神是女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冬妮娅有点尴尬,她本不是小说所要极力拔高的人物,至少按照五十年代的马列主义阐释,她是为衬托高大全人物保尔·柯察金所设计的。按照那种阐释,冬妮娅应该更像一块试金石,检验主角是不是能守得住大是大非,经得起资产阶级趣味的诱惑。可现实情况却是冬妮娅成了女神。也许代入“保尔”这个角色的男孩们经不起诱惑,总迷恋冬妮娅这种“小资女”,反之,像冬妮娅一样成长起来的姑娘,也难以拒绝保尔一样的男子。

保尔难道不是现在中国城里长大女孩的心头好?厌倦了城里一起长大的妈宝,怎么会不被保尔这种带着钢铁气质的男孩吸引呢?现在的城里女孩的模样,出生良好,却有着一个自卑和争气并具的个性。她们出生时候,生小孩像抛硬币,抛到女孩,一声喟叹,抛到男孩,皆大欢喜,以后某家总算有后了。表面男女平等,实际上基本被当做男孩养着。从奶奶到妈妈,都在教育你:要争气啊。独门独户的一个女孩,横不得十八项全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代城里女人,总的来说,比男人更拼一点。当然她们也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变得小资,而且绝大部分80以后的城里女孩都是独生女,无需和樊胜美一样有个不成材的哥哥操心。因为要争气,她们很少喜欢身边城里同龄妈宝男。在独生子女时代,抛硬币抛到男孩,是皆大欢喜。然后就容易在一片宠爱中长大,含在嘴里怕化了,是妈妈的大依恋和心头宝,简称妈宝。长着一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怎么比的上带着自卑与争气个性的凤凰男呢?这和在表面男女平等成长起来的城里女孩那种自卑和争气,才是心有灵犀的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资女与凤凰男的初恋

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


城里的妈妈感觉女儿被下了蛊一样,非他不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小资经济水平出生的城里女孩,总是偏爱凤凰男把。

也许,是小资女童年时候,看到家中一本书,封面上的男子有不苟言笑的脸和摄人心魄的目光,那轮廓分明的脸上透露着的硬汉形象。大概是她孩提时代开始,这辈子最早迷恋的男子形象——冷峻又柔情的硬汉形象。这个形象,这就是那部影响了一代走过人的文学作品、励志书、苏联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些红色经典形象一直伴随着姑娘对男性的审美。保尔柯擦金,面对绝望的命运,用坚强不屈去征服命运,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革命中,他百炼成钢。他修铁路时候的样子,呈现着阳刚的味道,那种硬朗就成为她心中性别的标志。作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生,在被小说中政治与革命热情的熏陶下,和小伙伴说起男性总会提及钢铁铸就的柯察金。毕竟,自卑又争气的城里小资女,太容易喜欢争气的凤凰男了。

小资女不是顶级白富美,就是小资,或者说中产。像当年的冬妮娅也绝不是眼高于顶的白富美,否则她不会从一开始就欣赏保尔。如冬妮娅般要强的女孩,通常更青睐勇敢无畏的战士,而不是弱不禁风的公子。偶然间看到一个不同阶级小男生的新鲜和好奇,且保尔身上有着能让她产生共鸣的东西。这太容易产生爱情。此时此刻,我相信这是特别属于青春少艾的感情。那年的冬妮娅遇到青年保尔,拳头握紧可以打跑纨绔子弟,撒开腿跑能追上她自命非凡的自己。这样的少年在冬妮亚所在的圈子中绝无仅有。她中产阶级社会中大家闺秀的生活太平淡,保尔好似她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冬妮娅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能体验一些与众不同的乐趣。

当然这种青春少艾的感情,总也是无法善终。像爱情快走到尽头时候的保尔不肯接受冬妮娅的生活方式,而冬妮娅也并没有做好进入保尔的世界的准备。决裂分手的那一段很悲伤,很动人,很无奈,却也叫人理解和悲悯。

成年后再翻开《钢》这本书,不是年少时候跟着马列主义思想指导的标准答案,是一种悲悯。保尔在铁路工地上偶遇冬妮亚,他以公民的称呼去称呼她,还用酸臭一词顺便羞辱了她和她的资产阶级。风雪中,保尔手握着铁锤,冬妮亚裹紧大衣离开。那一刻,我和童年的感觉不一样,我不觉得保尔的想象是高大的战士,我感到一阵无法言喻的悲情,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就可以被这样的藐视吗?冬妮亚凄楚的泪光让我感到爱情花朵的枯萎。如果青春少艾的爱情远去了,就当是结局就好,为何要多一个如此的结局呢?对于这个情节,有人说说冬妮娅嫌贫爱富,或者保尔不解风情,总不是好的评价。

这个结局看着就像是城里的孔雀女和村里来的凤凰男互相指责一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资女与凤凰男的初恋


还是容我继续把冬妮娅当做女神把,因为苦大仇深的男主人公,常常就喜欢这种这种女神。从来没有在一起,比在一起好。若是有过爱恋,也无需再见面。再见面,也无需诋毁女神。我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给《钢铁》的话剧版改编提意见时,不同意话剧中对冬妮娅家庭的负面描写,在对女主角的评价中说,“富有的人并不一定是坏人,冬妮娅生长在自由主义倾向的市民知识分子家庭,她和保尔的感情冲突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绝不能将不同阵营的人都涂上黑色”。

青春少艾的初恋,就当是回忆,抛却阶级之见吧。像是现在年轻一代看这本小说,也抛弃新课标必读书这几个字吧。

PS:

最后,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版,其中语句似乎比起其他译本更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