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5年规划布局过江通道41座,近期重点建设13座!


江苏15年规划布局过江通道41座,近期重点建设13座!

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其中提出,要充分利用江上和水下空间,着力推进多功能过江通道建设,加强设计协同、建设同步,强化通道与其他基础设施统筹协调,做好远期预留,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江苏15年规划布局过江通道41座,近期重点建设13座!

  

江苏15年规划布局过江通道41座,近期重点建设13座!

  

江苏15年规划布局过江通道41座,近期重点建设13座!

  过江通道总量偏少

  长江干线自云南水富至长江入海口,全长2838公里,途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七省二市,连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是目前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廊道。长江干线过江通道连接长江两岸,是沟通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纽带,也是支撑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设施。

  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过江通道108 座,基本覆盖沿江区县。其中,公路 54座、铁路10座、城市轨道5座、城市道路21座、多功能合并过江18 座,另有41座过江通道正在建设。过江通道建设,有力促进了长江南北两岸往来交流,有效支撑了沿江地区城镇体系建设,实现了过江通道与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安全、航运安全和谐发展。

  同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过江通道规划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过江通道总量偏少,部分地区远距离绕行过江、横向渡运干扰航运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增加了物流成本,影响了航运安全;二是,部分过江通道负荷较重,重庆、武汉、南京等特大城市和主要城镇化地区过江通道日益拥堵,对南北两岸人员物资交流产生较大影响;三是,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部分单功能通道毗邻修建,通道、岸线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仍显粗放。

  科学规划过江通道布局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 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180座左右,远距离绕行过江、横向渡运干扰航运、特大城市和主要城镇化地区过江通道拥堵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过江通道与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安全、航运安全等日趋协调,总体适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

  到2035年,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约高效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240座左右,沿线地区跨江出行更加便捷、物流效率显著提升,过江通道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衔接,与通信、能源等其他基础设施有效统筹,与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安全、航运安全等协调发展,有力支撑长 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规划针对上、中、下游不同特点,科学规划过江通道布局。

  ——发展长江上游云南水富至湖北宜昌段过江通道。规划布局过江通道121座。

  ——完善长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过江通道。规划布局过江通道 77 座。

  ——优化长江下游江西湖口至长江入海口段过江通道。

针对平原河道、江面开阔、航运繁忙和沿线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等特点,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过江通道研究论证,推进多种方式合并过江,沿江人口、产业密集和港航活动繁忙地区主要采用隧道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 的桥梁形式过江,其中南京以下新开工过江通道原则上采用隧道过江形式,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整体效率,形成绿色生态、规模适当、运行高效的过江通道系统。规划布局过江通道78座。

  到2035年,规划布局长江干线过江通道276座中,包括江苏省41座、安徽省32座、上海市3座。


近期重点建设任务

《规划》提出,2025年前,为满足长江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南北交通运输需求,在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并做好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实施79座过江通道。

其中,江苏省的13座是:

锦文路过江通道、南京地铁4号线过江通道、南京市域快速轨道过江通道、南京上元门过江通道、南京七乡河过江通道、龙潭长江大桥、宁仪城际铁路过江通道、润扬第二过江通道、江阴第二过江通道、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张皋过江通道、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


  “少桥多隧”“宜隧则隧”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对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建设、提质升级,以及过江通道与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航运安全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