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要说用一种食物来代表中国,大家会选择什么?估计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饺子吧。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饺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种美食。

的确,饺子这种食物却是最能代表中国的食物之一。

有关于饺子的谚语可以说数不胜数。

像是什么“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等等的谚语每个人都能说上几个。

而在北方,饺子更加是寄托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含义。

不过,饺子好吃,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可是饺子背后的故事,大家是否都知道呢?

首先第一个:饺子原来可不叫饺子而是馄饨。

馄饨又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食物。

这种在北方叫“馄饨”,南方叫“云吞”、“抄手”的除了造型,制作方法和烹饪手法与饺子都完全相同传统小吃实际出现的历史却远比饺子要久远得多。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馄饨和饺子不仅仅制作工艺和加工方式相同,甚至连名字都曾经一样。

可能有一些朋友对于饺子被叫做馄饨有些奇怪。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古人对于面食小吃并没有进行细分。

在西汉时期发明了石磨之后,原本只有煮小麦饭一种吃法的小麦多了一种加工方式:先研磨成粉再加工。

不过,由于当时的烹饪厨具只有鼎与釜两种。再加上加工手段只有蒸煮两种方式

所以古人干脆将全部的面食全部叫“饼”。

用水煮的就叫做“汤饼”,用蒸汽蒸熟的就叫“蒸饼”。

而在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肉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而这也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

不管是面条也好,混沌也好,还是后面出现的饺子全都叫馄饨。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实际上在唐代之前,不管是馄饨还是饺子还是面条统统都叫馄饨或者汤饼。

这种现象一直到了唐代才开始出现一些区分。

到了唐代,人们对于面食的明明进行了部分的细分:面条依旧称呼为汤饼,馄饨直接叫馄饨而饺子则被成为“偃月形馄饨”

,并且食用方式也改为了类似现代的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

到了宋代,饺子的称呼开始接近于现代。

当时,饺子被称作“角儿”,这也是现代“饺子”一词的来源。

而且,在宋代出现了一种之前没有的炊具:铁锅。

这也使得饺子的新式烹饪方式也开始出现,例如:煎饺。

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追忆北宋汴京的繁盛场景的时候,在其卷二中曾提到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此外,还有“驼峰角子”。

而在宋代四水潜夫周密的《武林旧事》中也提到,临安的市场上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

这一叫法则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一直到了民国时期,仍然有部分人使用“角儿”的叫法。

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作为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饺子这种深受百姓喜爱的食材也成为了过年的象征之一。

不过,饺子最初的发明可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一种治病用的药材!

饺子这种食物,即可以当做主食又可以当做菜。

虽然制作加工的过程稍微有些麻烦。

不过,由于一份饺子便可以兼具饱腹、营养、以提供汤水的全部功能。

因而这种食物的拥趸数量不是一般的庞大。小编自己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与一般的食品小吃从一发明之初便是为了口腹之欲不同。

饺子,可是曾经一度是实打实的以药品的作用出现的。

饺子,诞生于汉代。

更加确切一点的话应该是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后到三国鼎立之前的这段时间。

而饺子的发明人则是有着“医圣”之称的东汉名医张仲景。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饺子的发明者压根就不是厨师或者是美食爱好者,而是“医圣”张仲景。

饺子的前身是一种用于驱寒的药剂:“祛寒娇耳汤”。

作为传奇中医药典籍《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医疗生涯大家都很熟悉了。

不过,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这位医圣张仲景与东汉末年的长沙太守张机实际上是一个人。

而饺子的发明便是在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之时的事情。

竺可桢先生曾经系统的研究了从夏商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气温变化,根据他的研究表明,我国5000年来总共经历过四个冷暖交替的时期

这四个变冷的时期便是地质学上所称的“小冰河期”。

张仲景所生活的三国时期所处的时间正是其中之一的小冰河期。

在那一时期,整体的气温比之现代要低将近2.5摄氏度。

部分地区的温度比现代更是低了超过10摄氏度。

当时张仲景担任太守的长沙郡也是如此,冬季的气温比现在寒冷的多。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气温要远比现代低的多。

在张仲景告老还乡的时候,正赶上冬至那天。

在白河边上,准备乘船回家的张仲景无意间看到了河岸两边的荒地上聚集了很多因为战乱而无家可归的人。

当时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而这些流民因为衣不遮体,再加上由于食不果腹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所有的人都面黄肌瘦的。

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寒冷异常,许多人把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一惨状,心里十分难过。

回到家后,虽然每天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常常需要忙碌到深夜。

但是张仲景心里却一直记挂着那时看到的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流民的惨状触动了张仲景,因此他决心研发出一种治疗他们冻疮的药。

他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治疗这些人耳上冻疮的方法,可是一直都没有头绪。

时间很快过去,又一个冬季到来了。

在张仲景的老家有一个习惯——当冬季来临之后,人们便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中医中认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具有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等功效。

在苦寒逼人的冬季,吃一些羊肉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既可以进补,又可以御寒。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通过张仲景的家乡当地人煮羊汤御寒,张仲景想到了利用羊肉可以驱寒的功效研发一种药物。

看到了这个,张仲景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以羊肉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别的御寒药物制作出来一种可以驱寒治疗冻疮的药呢?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张仲景终于发明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方子——“祛寒娇耳汤”。

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药方研制出来之后,张仲景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前来求药的每个穷人都分到了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张仲景在研制出了“祛寒娇耳汤”之后,在冬至这天为广大穷苦百姓舍药,治疗了百姓的冻疮问题。

又过了几年,有一年,张仲景病了。

常言说“医者不自医”。

意思指的是即便是医术再高超的的人,在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的时候也一样无能为力。

张仲景虽然是一代名医,一样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的生命戛然而止,驾鹤西去,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在张仲景逝世之前,曾经向弟子们留下遗嘱:“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送葬的人们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由于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老百姓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生冻疮。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由于张仲景逝世和舍药都在冬至这一天,为了纪念这位心怀苍生的医药大家,人们开始在冬至那天吃饺子。

有关于饺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自从由于纪念张仲景的缘故大家开始在冬至那天制作饺子来吃,饺子这种食品便开始进入民间,并成为一种常见的吃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的馅料和制作工艺也开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不同于当初单纯的为了祛寒作用,饺子开始向单纯的食品方向发展。

馅料的种类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

不过,由于羊肉的价格高昂,许多平民百姓是吃不起的。

大约到了隋朝时期,有人开始动起了以价格低廉的猪肉来代替价格昂贵的羊肉的想法。

但是这有一个问题:

羊肉与猪肉不同,羊肉技艺烹饪,几乎入水就熟。先煮熟之后再制作馅料并不会太影响口感。

可是如果猪肉也这么制作,那么口感就会变得极差,味同嚼蜡。

这就使得猪肉只做馅料只能使用生肉。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当饺子开始从药物变为民间普通食物之后,出于羊肉价格高昂,一些人动了以价格低廉的猪肉替代的想法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人们发现饺子的烹饪变得很难掌控。

煮的时间短了,外皮熟了可是里面的馅料还是一团生肉;煮的时间长了,里面的馅料倒是熟了,可整锅饺子也变成丸子片汤了。

但就是这种情况之下,在当时的都城的西郊平民商业街区,却突然悄然出现一家专门售卖猪肉饺子的餐馆。

这家餐馆专门卖煮熟的饺子,别的餐品都不做。

就在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这家小店做出来的每一锅饺子都不仅仅味道鲜美,并且保证了外皮的完整。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始终不知道为何店主对火候的掌握为何如此精准。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饺子的烹饪虽然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对于火候要求却比较高。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穷苦的年轻人走进了店里,想要向店主学习烹饪的手法。

可是不管这位年轻人如何恳求,店主始终不肯透露一丝半点,并且拒绝了年轻人拜师。

这位年轻人并没有气馁,而是留在了店里免费为店主打工,做各种杂活。

日子久了,这位勤劳的小伙子吸引了店主的独生女儿的注意。

后来,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终于走到了一起,结为了夫妻。

而店主也因为年事日高,慢慢的没有那么多经历来打理那么多事情,决定将店铺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婿。

在这时,店主终于将自己的秘诀告诉了这位小伙子。

原来煮饺子想要控制好火候的诀窍非常简单。

只要准备一些生水,先将饺子煮开之后再分两次添加生水再煮开两次,饺子内部的馅料就会煮熟,并且外皮还会保持完好无损。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煮饺子的诀窍就是添加生水重新煮沸。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饺子内部便会充分的沁润汤水,从而饺子也会变得更加鲜美。

等到了后来,这个小伙子还在自己的岳父的秘方之上加以改进创新。

他制作了一个超级大的爪篱,在煮饺子时,当饺子浮起之后便用这个大爪篱将饺子压下去,使得饺子内部更好的沁润汤汁,味道也变得更好。

夫妻两个也凭借着这个手艺,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参考资料:《伤寒杂病论》、《清稗类钞》、《东京梦华录》、《新唐书》、《广雅》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并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中国饮食的代表食物—饺子;诞生的原因和耳朵居然还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