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讲述自己——读麦家《非虚构的我》

距离读这本书,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天,外婆图书馆给大家介绍一本书:麦家的《非虚构的我》。

写自传,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说实话,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只是因为这本书在网上书店卖的很火,我决定去看一下。看完了,我依然没有了解他的情怀。或者换句话说,他把住的描述自己的话语权力并没有完全的描述自己。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呀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喧嚣,因为每个人都想说话,每个人都想占据主导位置。不禁想到张爱玲和胡兰成之间的故事。张爱玲把住对于爱情的话语权,发表《小团圆》。但是,抢先表达的那个人,或者那本书,却可能是虚构的。因为作家有权利写什么,不写什么。人的一生不难么简单,一段曲折,可能会被描述为云淡风轻,一场轰轰烈烈,如今看来,是一场闹剧。可能有人说,没有人比作家更了解自己的了。自传是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途径。我觉得未必。

每个人都想讲述自己——读麦家《非虚构的我》

一本书如果是纪实性的,那里面必定带有历史的成分。比如这本书。作者取名为《非虚构的我》,作者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愿望是愿望,事实存在是事实存在。现在谈一下我读下来的感受。书的前几章,我比较喜欢,但是后面谈到博尔赫斯,我已有一丝反感。这并不像我读《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样,简单的话里读出真挚的感情,而是一种作者的自我陶醉,企图用狂热和无休止的重复来影响他人的嫌疑。再读到地震所见所闻,不像是一个作家,作家的理智和情感虽然有时候不和谐甚至脱节,但是书的前半部和后半部总让我有种矛盾和脱节的感觉,这种感觉叠加在一起,就冲突了书名——非虚构。

每个人都想讲述自己——读麦家《非虚构的我》

之于历史,我一直相信张岩泉院长说的话,历史只能无限靠近,不能真正得到。历史不是简单可以叙述的,不是像项链的连珠串,而是像更复杂的三维鱼网,我们现在所描述的,只能是单独的历史事件,就像渔网上的结,但是这个结有好多丝线,这是原因和它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不信教科书上说的东西,我质疑它们,任何一个编纂历史书的人,都是代表着一种话语权,不可能脱离自身环境,社会阶级,等等的影响。这已沾染了虚构的气息。因此,写自传如同编纂自己的历史书一样,也是值得质疑的。对历史和自身描述最有话语权的,永远只有时间。

不过,不可否认这本书也有积极的意义。有些篇章还是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和励志意义的,比如他呼吁读书,接近和感受文学。世界这么大,听听别人讲故事,带着质疑的眼光,只要不傻乎乎的完全相信和被感染进去无法自拔,还是挺有意思的。

每个人都想讲述自己——读麦家《非虚构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