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不該感到委屈

最近,武漢作家方方的日記將在海外出版,引起了一些關注,似乎還有一些風波。有網友指責方方被西方利用,有的把話說相當嚴重,甚至把“第五縱隊”的詞都用上了,確實讓人感到有很大的壓力。方方的同情者有人出來替她說話,方方本人也撰文澄清事實。總的來說,方方的支持者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情,網友不應該小題大做。作家方方本人撰文解釋,認為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她並不認為自己的日記在國外出版,與國家沒有什麼不好的關係。因此,隱約流露出些委屈情緒。其實,方方女士大可不必,因為,我們不能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就這件事來說,方方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收穫。

第一,要明白,並不是所有事實都可以隨便說的。作為大作家,有著多年的工作經驗,應該很清楚,不是所有的事實都可以拿出來說事兒的。因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每一個企業組織,都會有內外之別的,包括我們個人,都有個人隱私的,所有的能稱為隱私的東西,雖然是事實,但不是可以隨便公佈於眾的,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明白。比方說,一個人生了皮膚病,他一般會選擇私下去治療,治療好了再面對大眾。尤其是,有的人得了梅毒病,他肯定是悄悄地去治療,除醫生之外,誰都不可能去告訴。這就是說,尊重一個個人的隱私,和尊重一個社會的隱私、尊重一個集體的隱私,都是社會成員必須明白的,你是作家、是作家協會的領導幹部,不應該不明白。

第二,作為文化人應該清楚,中西方文化是有差別的。中西方的制度是有差異的,中西方的價值理念是有很多根本不同的,所以,決定了西方人看中國,他的們視角不同,西方人評價中國,運用的價值標準不同,如果不懂這個,那我們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合格的文化人。如果作為一個文化幹部,更應該明白這一點。比方說,中國今年的防疫行動,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讚揚和肯定,但是,還有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和他的政府,是不認同的,他們總是帶著批判的眼光來看我們,為什麼?這裡面有價值觀問題、有文化問題、有習慣問題,但這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還有國家利益問題。我想方方女士和方方的支持者們,也應該明白這一點。

第三、方方應該知道,在海外出版屬於強出頭。在方方自己撰寫的解釋文章中。曾經說到,國內的出版社,曾經聯繫了她,也做了出版計劃,最後迫於某些壓力,放棄了出版。方方女士該明白,國內出版社放棄了出版,究竟為什麼?出版社的壓力是什麼?你作為一個作家、做為領導幹部,應該去分析這內部隱含的問題,而你沒有這樣做,反而推向國外出版。這實際上,正說明了你並不是所謂的無意,並不是順其自然而為。所以,問題就出來了,作為中國公民,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我們是不是首先要考慮中國人民的感受、中國國家的利益、中國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中國與西方大國之間的博弈關係?如果站在這樣的角度來看,方方女士應該有什麼感想呢?有網友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有的把話說得很不好聽,應該肯定,一些網友的敏感和顧慮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你沒必要感到委屈,也不需要為自己申辯,你需要自己冷靜地去面對,冷靜地去分析自己的作為,儘量不要給國家添麻煩,儘量不要給中國人的心頭添煩惱。

第四,應該儘量不要被人利用。被人利用,是個很應該感到恥辱的事情,無論一個人的初衷是什麼,一旦被別人利用了,肯定應該感到慚愧。比方說,我們曾經有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他的作品,雖然被西方社會肯定和宣傳,但是,為什麼多數中國人不認同呢?因為他被西方人利用了。他的作品雖然屬於文學創作,屬於虛構,但是,作品中出現了醜化中國人,玷汙中國文化的事,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其初衷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最終結果卻是,他做了親著痛、仇著快的事情。難道作者不該感到慚愧嗎?這裡,肯定不需要感到委屈。

第五,好的東西也不一定都可以向外說。作家應該肩負社會責任的,作家不是一般的公民,作家的筆可以記錄事實、記錄歷史,但是,我們記錄的歷史、記錄的事實做什麼用?一定要考究。並不是社會上發生的事,都可以記錄、都可以公佈於眾的。講這些,很可能有些網友有不同的想法,認為方方只是記錄了社會生活和普通群眾的情況,並沒有涉及軍事、政治等核心秘密。但是,在這種全球性的大事件、大變局中,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往往很難去判斷一件事的性質,我們也很難判斷西方人(尤其我們的敵人),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素材?甚至會有人認為,這屬於一個公民的自由,社會應該有言論自由。其實,即便在西方社會,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對於出版、對於宣傳,都是有嚴格要求的。不管哪個國家,政府的基本職能,都是對社會進行控制和治理,一個人想絕對自由,除非自己到太空去。

綜合以上五點,方方女士,請保重,一點也不要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