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扶貧”給村裡鋪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4月8日清晨7時30分,岫巖滿族自治縣藥山鎮朱家村“藥山眾聯”服務站準時開門營業。整理訂單信息、統計代購物品……服務站“掌櫃”肖雨迎來忙碌的一天。

“电商+扶贫”给村里铺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8時許,“藥山眾聯”服務站已經熱鬧起來,三四名村民把自家產的香菇、鵝蛋等土特產送到這裡銷售。“以往農產品銷售難,耗時費力,價格還不高。” 該村脫貧戶唐德財說,自從村裡有了電商服務站,村民把農產品放在這裡銷售,既能賣個好價錢,又不誤農活。

藥山鎮地處偏僻,不沿河,不靠邊,曾是岫巖滿族自治縣重點貧困鄉鎮之一。2016年12月,市住建局駐朱家村工作隊瞭解到朱家村的香菇、溜達雞、土雞蛋、山野菜等農產品雖然物美價廉,但是農戶還是為銷路發愁,無法脫貧的情況後,駐村工作隊與朱家村“兩委”班子以及村民代表進行了1個多月的謀劃,決定採用“互聯網+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開網店。他們想利用淘寶、微信平臺銷售村內的純綠色農產品,壯大村集體經濟,保障貧困戶的基本生活,實現精準脫貧,帶動全村整體脫貧致富。

“电商+扶贫”给村里铺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有了想法之後,工作隊與村幹部們積極運作。市住建局專門協調專項資金20餘萬元用於“網店”的裝修、購買設備、定製包裝等,並建立了規章制度。規定公司的經營主體是村集體,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用於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

“电商+扶贫”给村里铺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為了穩定貨源,村幹部們經過與村裡香菇合作社協調,鮮品、幹品以及包裝、存儲由專人負責,保證了供貨質量。還有養殖溜達雞的農戶,由各村民組長負責統計和收購笨雞和雞蛋,到村部進行統一裝箱。像玉米碴子、玉米麵均由村幹部們用購買的設備親自加工、打磨,並經過反覆試吃,以保證口味純正。經過層層把關,所有產品絕對“純綠色”。

“电商+扶贫”给村里铺出一条脱贫致富路“电商+扶贫”给村里铺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經過前期試運營,“網店”反響較好,產品種類也在逐步增多。村民們聽說有了“網店”,也都紛紛將自己家的產品等拿到店裡銷售。2017年6月6日,岫巖首家村級農產品銷售公司—藥山眾聯商貿有限公司正式營業。營業當日銷售額就達3000餘元。

“經過近3年的運營,藥山眾聯的銷售年收入已由成立時的1萬餘元提升至近4萬元,貧困戶人均年增收1千餘元。”市住建局駐村工作隊隊長肖雨介紹,下一步,朱家村計劃繼續擴大規模,進一步完善網店,並與電商平臺開展合作,在納入更多貧困戶的同時,把更多岫巖特產也納入銷售平臺,為更多農戶發展致富提供新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