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标准化,才能规模复制

连锁就要复制,

复制就要形成标准。

标准包括建立标准、输出标准、执行标准。

——逸马“万利连锁”


我曾与一位卖皮具的老板打过交道,他提起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这位老板接了一笔很大的国外订单,按理说是好事,结果却使他很头疼。原因就是,客户对各种包装盒子的尺寸、重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后来,因为外包装纸箱不符合规格,结果被要求返工,延误了货期,导致被罚。这位老板感叹,早知道就不做国外的订单了,内销比这个简单多了,对外包装基本上没有规定。


实际上,长期做国外订单的工厂肯定都知道,这不是客户有意刁难。我们的仓库管理和物流标准与国外的标准存在不小的差异。我们不少仓库仍是以人工为主,仓务员推着叉车,找到库存的位置,调整叉车把货物拿出来,规格上大一点、小一点、轻一点、重一点,都无关紧要。但是,现代的物流仓储基地全是自动化操作,仓库是立体式的,只要把货物的基本数据输入电脑,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就会启动,存取都不需要人工参与。


形成标准化,才能规模复制


想象一下,如果某车货物的包装标准不一致,它要怎样进入物流通道呢?客户不能因为这一车特殊货物,启动其他物流的自动化设备。况且,体积不符合标准,在运输或仓储方面,都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出口的货物,从集装箱,到码头,到船运,到物流中心,到分拆,再到终端,整个物流供应链,工具、设备都是配套统一的,可以一条龙顺畅地走下去。如果有一船货是特殊的,则一条龙就要全部调整,成本、时间都会受损。


这就是标准化的效用。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和自动化,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前提下。作为个体,我们习惯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方便、最容易的做法,所以对个体而言,标准化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唯有标准化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时间和成本,提升效率。


老子的《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谓“道”,简单来说,就是一切事物的规律。在连锁经营中,也存在属于它的一本万利之“道”。那么,连锁中的“本”和“万利”,各代表什么呢?


形成标准化,才能规模复制


看到上图,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所有做成标杆的连锁企业,大都是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单店盈利模式,这就相当于“本”;在有了“本”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的复制,即可实现规模化扩张。


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而一切成功的方法都应该是可复制的。这句话用在连锁行业,再合适不过。企业必须有一个可依靠的、有实效的路径来实现盈利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在复制的过程中彻彻底底地遵从有效之“道”——标准化,不出现任何变形,方才有了实现一本万利乃至无本万利的根基。


标准化,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产品的标准化

如果是复制产品,那么产品一定要选择初期即可规模化生产,且能够一致稳定的供应。制作产品的工艺和流程最好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人,而且全部或大部分都可机器完成。


形成标准化,才能规模复制


● 服务的标准化

这个问题无须过多解释,麦当劳、肯德基都是成功的可参考范例,它们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只要把服务流程拆解为细到极致,就一定可以把服务标准化。


● 管理思维的标准化

连锁企业的扩张与运营管理机制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市场方法、促销方法、危机处理方法等,这一套管理思维很可能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终结。所以,管理运营机制的标准化,也是复制的重要内容。


● 人才管理机制的标准化

人的行为不一致,常是导致标准化失败的诱因,这在连锁行业中尤为凸显。服务人员的心情与服务水平的起伏,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品牌好感度。如何通过制度激励机制,让服务者与人才标准化,也是连锁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形成标准化,才能规模复制


在上述这些方面形成标准化之后,还要设立规章制度与过程监督,保证不折不扣地执行。另外,还要说明的是,连锁组织的标准化,会随着的时间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升级,且在不同发展时期,标准化程度也可以存在差别。一味地追求标准化或是集中管理,既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也不利于提高经营业绩。


标准化是连锁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当前本土众多连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标准化是模式裂变的基础,在此之前,企业都是单店或多店,都是在经营有形资产;有了标准化之后,就可以输出,从卖产品和服务走向卖模式。产品销售越卖越少,模式裂变越变越多。模式是无形的,这也意味着企业从模式裂变开始,真正地步入连锁的门槛,开始无形资产的经营,实现无形资产的盈利。

本次分享到这里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每天学习一点点,学连锁,关注

新连锁,新零售,全球化,心沟通,心共享,心服务,更多连锁专业分享请关注,连锁运营人


形成标准化,才能规模复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