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书|一群“喵”引出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二·荀彧)

昨天,说要一天发一篇,和你聊聊由《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这本书而引发我思考出的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由荀彧、郭嘉、程昱与贾诩4人组成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今天,推出该联盟首席军师——荀彧。通过他的功绩和人生轨迹,为你评说“智取天下”。

荀彧——曹操谋士集团的“中流砥柱”

荀彧是曹操谋士集团“智”取天下的先驱,他最早提出的军事思想与政治理念均体现了“智”对统治者的重要性。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是曹操谋士阵营中首屈一指的贤才智者,是曹操的心腹智将。他是思想敏锐,洞察天下大局,为曹操打天下出谋划策,呕心沥血。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历史功绩可以和“蜀国贤相”诸葛亮相聘美。因为正是荀彧的杰出贡献,使曹操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由弱变强,为曹操一统北方、成为“三国鼎立”中实力最强的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在第十回出场。这时,曹操在兖州,正在网罗人才,思贤若渴。见到荀彧时,只恨相见的太晚。“操与语大悦,曰:‘此吾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他对曹操的知遇之恩深深感激,于是一心一意辅佐曹操,并为曹操推荐了程昱、郭嘉两位贤士;郭嘉又推荐了刘晔;晔又荐满宠、吕虔;满宠、吕虔又荐毛玠。至此,曹操的谋士集团建立,其集团人员结构堪称“完美”。试想:如果没有荀彧的出现,曹操怎么能够得到这么多贤士的辅佐?

神奇的书|一群“喵”引出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二·荀彧)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们的确可以在荀彧的身上依稀看到诸葛亮的身影。无论在军事、政治、谋略等方面,荀彧表现出的才能都是十分突出的。我们知道诸葛亮以千古忠臣、贤相的形象深为后人仰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干,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学素养。他博古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在《三国演义》中,对荀彧的描写虽然不如诸葛亮的篇幅那样宏大,细节那样具体,但我们只要细细推敲,同样可以发现荀彧的功绩并不逊色于诸葛亮。

荀彧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观察力,审时度世,深得曹操欣赏。公元196年,汉献帝此时还驾洛阳。荀彧则劝曹操出兵辅之,并谏曹操引帝迁许都,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荀彧高瞻远瞩,使得曹操从此在政治上取得了得天独厚资本,其地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势力大增,为日后所建立的功业打下了基础。荀彧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是荀彧以“智”御天下的中心思想,而且为后来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荀彧凡行事皆从大局出发。《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谦死后让徐州于刘备,曹操欲再次攻徐州,以报父仇,并收徐州。此时,荀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帮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刘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并又谏曹操曰:“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庭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曹操听了荀彧的建议大喜,遂按荀彧言行事,不久便大破吕布于定陶,进而收复兖州。

神奇的书|一群“喵”引出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二·荀彧)

可见,荀彧行事并不是只求眼前利益,而是从全局出发。这一点与诸葛亮让刘备进蜀以图长远之计是异曲同工,他们都是从整体利益出发,着眼于全局。而且,荀彧这次进言,也使我们看到,荀彧心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就是“以民为本”,以“仁”治天下的宗旨,从而进一步体现了荀彧是一名勤政爱民、胸怀广扩、仁义天下的名臣谋士。

荀彧不仅是曹操手下治国文臣,而且也是曹操阵营中出色的军师。荀彧的军事战略才能是可以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人比肩的。

汉献帝进许都后,曹操欲收徐州,绞灭刘备。荀彧两次献计:其一,“二虎竞食”,欲令刘备与吕布相争,从中取利。但此计让吕布、刘备识破,未成。于是,荀彧二次献计,“驱虎吞狼”。此计令刘备攻袁术,袁术此时有称帝之意,遂与刘备开战。而吕布因张飞怒打曹豹(吕布岳父),而趁机收徐州。一切都是按照荀彧的计划而行,可见其谋之高也。

后来,袁绍不服从曹操,并以书信以震摄曹操。这使得曹操大为恼怒,想与袁绍大战一场,又因势力太弱恐敌不过,十分焦虑、忧心。荀彧深知曹操内心想法,劝谏曹操应先平吕布,后平河北。荀彧还把曹操与袁绍两方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袁绍“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心;迟重少决;御军宽缓、军令不立”;曹操恰与之相反,“明达不拘断大事;应变无方;法令即明,赏罚必行”,在“度、谋、武、德”四个方面曹操都胜过袁绍,虽兵少,但不愁抗不过袁绍,更要紧的是等待时机。曹操豁然开朗,增加了战胜袁绍的信心,也为日后征战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神奇的书|一群“喵”引出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二·荀彧)

不久,曹操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于袁绍相拒。这时孔融劝曹操不要与袁绍战,只可议和。荀彧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袁绍军的实际情况:“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不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兼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听了无言以对。曹操则大笑说:“皆不出荀文若之料。”之后,荀彧还对曹操说,要先平袁绍,后平刘备。曹操就按荀彧的计策行计。荀彧应以对袁绍的军事战略相当出色,并深刻地将袁绍的实际情况进行剖析。正是荀彧的谋划,加大了曹操战胜袁绍的胜算,使得曹操和袁绍对阵的信心更加坚定。

公元200年,袁曹关渡大战。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处于僵持状态。曹军军粮此时将待耗尽,这使得曹操丧失了信心,打算退军。荀彧此时写信给曹操:“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后来事情果然不出荀彧所料,不久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纳许攸言,奇袭乌巢袁军屯粮,从而赢得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为曹操一统北方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获得了强大的军事势力。从此,曹操军力大增,为日后的战争与统治奠定了基础。

荀彧替曹操出谋划策,共事二十余年,是曹操的心腹谋士。他的地位、作用、功绩其实就是后来诸葛亮对刘备所做的一切。可见,荀彧是一名同诸葛亮一样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神奇的书|一群“喵”引出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二·荀彧)

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由于曹操的性格,在他的心中,荀彧只是谋臣,一切事情最终还是由自己定夺,远不如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加之荀彧的有些想法与曹操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荀彧的结局是“苦涩”的。

荀彧出身世族,他辅佐曹操,是希望曹操能够兴复汉室。而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想自立为王,从而两人逐渐产生了分歧,甚至矛盾公开化。《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纳董昭等建言进爵为魏王,加九锡。荀彧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曹操“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诚,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对荀彧的说法很是不满,对他又气又恨。之后,曹操赠送点心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示意一场空,因此忧郁而死。荀彧死时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一番大事业之时,突然死去令人惋惜。

在历史上,对荀彧的死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勿庸至疑的,就是与曹操进爵魏公的事情有直接的关系。荀彧死后不久,曹操就进爵为魏公。荀彧之死,没有改变曹操废除汉室的野心。不过,由于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因此荀彧之死给曹操欲代汉立魏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最后让自己做了“周文王”,而其子曹丕登基成大统。从荀彧之死可使我们了解到《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而且也进一步看到了曹操的“奸恶” 。

荀彧是曹操谋士阵营中的中流砥柱,他有洞察天下、预知成败之能,能够为曹操举荐贤能、出谋划策,以“智”取天下,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功臣。可以说,以荀彧的才智和历史功绩是可与诸葛亮相聘美的。但由于他谏阻曹操废汉立魏,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终使他成为一个悲剧性的功臣。假设一下:荀彧辅佐的是刘备,那么刘备就又会有另一个“诸葛亮”,那么三国的结局可就……

神奇的书|一群“喵”引出的“王者级军师联盟”(二·荀彧)

诸葛亮像

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我想说明的是荀彧也是三国时重要人物之一,其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但按《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主旨,由于荀彧未遇“明主”,而终究使他不能与诸葛亮比肩了。也正是因荀彧的悲剧性,使他独具魅力,艺术形象也相当完美。

因此,后人有诗叹曰: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荀彧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智者,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礼贤下士、心怀坦荡、足智多谋的正仁君子。正如《傅子》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其侄荀攸)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黩,谋能应机。孟柯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太祖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