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文|月月

01

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還記得那個被PUA毀掉的北大女生嗎?

就在4月11日,她靜靜地走了。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12月12日,南方週末發佈的一篇文章:《“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

文章裡列舉了包麗和男友牟某翰的聊天記錄等大量證據,證明包麗的惡魔男友對她長期實行精神控制和虐待。

牟某翰先是抓住了包麗非處女的“漏洞”,肆意指責、打壓包麗,讓她覺得自己做錯了,配不上自己。

接著,牟某翰又利用包麗的愧疚和自卑,要求包麗對他進行補償。比如,要包麗給他錢,在自己身上紋上“牟林翰的狗”、叫他主人,甚至要為他懷孕、打胎、做絕育手術。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最後,牟某翰要求拍一組包麗的裸照來當做懲罰,並威脅她,如果她忤逆自己的要求,他就把裸照發到網上。這等於抓住了包麗的致命要害,讓她沒有任何轉身的餘地。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於是,被堵住最後一條退路的包麗,最終只能選擇用自殺,獲得最後的解脫。

看著這些,你還覺得這只是單純的“處女情結”嗎?

不是的,牟某翰的言語、要求,都是一種馴服的方式,一點點打壓她,給她洗腦,摧毀她的認知,最終實現對她的精神控制。

懂得精神控制的不單單是牟某翰一個人,最近因為性侵養女而被公眾關注的鮑毓明。也同樣深諳精神控制法。

鮑毓明故技重施,也是貶低李星星的自尊。在他的眼中,李星星什麼都是錯的。李星星受不了虐待自殺被救活,鮑毓明還冷冰冰地嘲諷她:“看你蠢的,連自己都殺不了”。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他貶低、解構了李星星的一切,李星星從前嚮往的所有美好的東西,都被鮑毓明說的一無是處。然後,他又在李星星坍塌的信仰中,建立自己的權威。告訴李星星:我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只有我才是真正愛你的。

萬幸的是,李星星還沒有被完全地控制,選擇了呼救;而包麗,則在絕望與痛苦中,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02

擦亮慧眼,遠離控制型男人

包麗事件發生後,很多人都不理解,一個能考上北大的女孩,怎麼會傻到被男友控制?也有人說,為什麼包麗不離開牟某翰,覺得不對勁就趕緊離開啊!

其實,在交往之初,包麗還是很清醒的。當牟某翰質疑她不是處女時,她還直言道:“我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初夜,是我的將來。”

當牟某翰企圖對她精神控制時,包麗也曾質問他:“你真的覺得你的感情是愛嗎?你只不過是把我當成了滿足你私慾的工具,你可以拋掉你的私慾來愛我嗎?”

可見,包麗其實也是一個三觀正的女孩子,只能說,牟某的段位太高明,她一次次想逃離,卻一次次只能妥協。

悲劇已經發生,再怎麼惋惜,也只是枉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包麗事件中汲取教訓,教育女兒擦亮雙眼,學會遠離控制型的男人,不讓她們變成下一個包麗。

其實,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就曾寫過一本關於精神控制的書,名叫《依戀》。在書中,蘇珊博士為我們介紹了識別控制型男人的四大特徵:

控制型男人的第一個特徵,是兩幅面孔。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部經典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劇中的男主角安嘉和就是一個陰晴不定、兩幅面孔的人。如果妻子小南順從他,讓他高興,安嘉和就會對她言聽計從,做一個24孝的好老公;但如果他心情不好,或者小南的意見和他不同,他又會對她棍棒相向。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正是因為控制型男人有雙面人的特點,才讓人那麼離不開。當我們想狠心離開他時,我們就會想:他也不是總對我這麼差,他也有對我很好的時候啊!在這種自欺欺人中,我們只會越陷越深。

控制型男人的第二個特徵,是沒有擔當。

控制型男人特別擅長推卸責任,在他們看來,只要生活出了任何差錯,問題一定出在女人的身上。比如,牟某翰就經常向包麗洗腦:“我這麼苦,都是因為你不是處女害的!”

包麗出事之後,牟某翰和包麗的媽媽在醫院碰面。牟某翰不僅沒有安慰,還大力地抓住包麗媽媽搖晃,聲稱“你的女兒是個騙子”,“你的女兒不自愛”,“我就是傳統的山東男人”!

直到包麗過世,牟某翰也沒有聯繫過包麗媽媽,更沒有道歉,甩鍋能力堪稱一絕。

控制型男人的第三個特徵:是完美主義。

如果一個男人把你當成一個完美的女神,那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在他心裡,你已經被塑造成一個完美的、沒有瑕疵的“夢中人”。而一旦你的想法、行為和他的“夢中人”不符,他們就會指責你、貶低你,對你實行精神控制。

著名作家李敖,曾把前妻胡因夢奉作完美女神。可等到他終於抱得美人歸,卻不懂珍惜,僅僅3個月時間就和胡因夢離婚了。

離婚的原因讓人啼笑皆非,李敖說:“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有一天,我無意推開沒有反鎖的衛生間門,看到蹲在馬桶上的她因為便秘而滿臉通紅,實在是太不堪了”。

你看,對於控制型男人來說,他的另一半必須是完美無瑕的。哪怕是便秘,也可以被當成是錯處,小題大做。這樣的行為看似是完美主義,其實是精神控制。

控制型男人的最後一個特徵:是缺乏安全感。

其實,控制型男人看上去霸道、跋扈,但內心卻是很脆弱的。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才變得佔有慾極強。很多控制型男人都會限制另一半的社交,甚至會要求她們辭去工作,不和朋友交往,只圍著他一個人轉。他們害怕另一半會離開,於是要求對方犧牲自己,永遠為他而活。

在牟某翰和鮑毓明兩個事件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小細節,就是這兩個人都喜歡叫另一半“媽媽”。因為媽媽意味著犧牲和付出,意味著無條件地滿足和付出。而這一點,恰恰是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體現。

03

原生家庭,影響著孩子的人格

除了讓孩子擦亮慧眼,懂得識別控制型男人之外,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要為孩子營造好的原生家庭。

因為原生家庭,就是孩子人格的溫床。

在另一本心理學著作《不要控制我》中,作者埃文斯為我們介紹,控制型人格和被控制型人格都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假設有一天,你和三歲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孩子不小心摔倒,然後大哭起來。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相信很多媽媽是這麼做的:把孩子拉起來,問他:“就摔一下,有什麼好哭的呢?”孩子回答說:“我好疼。”媽媽又不耐煩地回應道:“你皮都沒擦破,怎麼可能痛。你就是為了讓媽媽抱你,才故意哭的!”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常見?你可能很難想象,這其實就是一場小型的精神控制。你又不是孩子,你怎麼知道他痛不痛呢?很可能你覺得不痛,孩子確實覺得痛啊。如果我們一味地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被迫放棄自我的認知,來迎合我們。

如果孩子從小到達都受到這樣的對待,他就會變得自我懷疑,覺得別人口中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而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被動式人格分裂”。

還有一些父母,會不斷給孩子下定義。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只能忽略自己的感受,迎合父母的定義。比如,如果你從小告訴兒子,男子漢不能傷心,必須要堅強。漸漸地,孩子就會對痛苦失去認知能力。當他覺得痛苦時,他不懂得如何傾訴,只能通過大吼大叫或者暴力行為來表達。而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主動式人格分裂”。

這兩種分裂會造成什麼結果呢?兩種結果。一部分孩子長大後,會下意識地學習父母精神控制的那一套,這會讓他們更有可能變成控制型人格。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從小習慣了否定自己,於是更輕易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最終形成了被控制人格。

可見,無論是控制型人格還是被控制型人格,都和原生家庭脫不了干係。

如果我們能多給予孩子一些尊重,少一點控制,孩子就更容易形成高自尊,那麼當有人貶低她、否定她時,她或許不會輕易地接受這種定義。

如果我們能和孩子多一些交流,教會孩子如何戀愛,如何識別用心不良的男人,她們也許就不會那麼容易,遇到那個摧毀她一生的人。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如果我們給孩子多一點生命教育,告訴孩子,我們的人生很漫長,難免會遇到惡人,但無論發生什麼,一定要記住生命高於一切,或許,他們就不會在絕望中走向絕路,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04

逝者安息,生者且行且珍惜

李星星是不幸的,還未成年的她,就遭遇了這樣大的災難。

但她又是幸運的,至少她還活著,至少,她憑藉著自身的勇氣,逃離了養父的魔爪。

而包麗,那個品學兼優、相貌出眾的花樣少女,卻在眾人的惋惜中,走向了另一個世界。

無論我們怎樣遺憾,包麗終究是回不來了。

我們只有希望,天下有女兒的父母,都能好好保護自己的女兒,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我們只能希望,天上沒有PUA,也沒有以愛之名的精神控制。包麗,能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


作者:月月,碧讀好書籤約作者,一個追求“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佛系媽媽。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部分圖/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