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一城文化就在脚下

那些走过的街巷会向你诉说

书院门在西安人尽皆知

那你可知道在书院门旁还有一条大吉昌巷?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平日里这条小巷显得十分安静

充满了书卷气

而在老住户看来

大吉昌巷其实是书院门的“胳膊腿”

自古就是一条喜欢热闹的巷子

今天的“市井街巷”

城墙君就来给大家说说关于大吉昌巷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日晚斗鸡场,经过夹斜看”


大吉昌巷位于书院门以南

顺城巷以北

大致呈丁字形,长211米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吉昌”与“鸡厂”谐音

“厂”即“广场”

唐代这里有斗鸡场

在光绪《西安府图》中

此处被标为“大吉昌巷”

后来又叫过“大吉厂巷”、“健康街”

现恢复为“大吉昌巷”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唐时大吉昌位于安上门

(也就是今天的永宁门)内

属皇城范围

皇城内是百官衙署

何故设斗鸡场于此?

这是因为在唐代

斗鸡风靡一时

贵族、官员子弟多参与其中

作为高级娱乐场所

斗鸡场不会离皇城太远

可皇城内的空间并不富余

除官衙外,还有庭院、寺庙、水榭楼台等

恰恰在大吉昌位置有一片空地

一到晚上这里自然就成了斗鸡场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唐代诗人宋之问曾在大吉昌附近办公

傍晚下班后时常路过这里

“日晚斗鸡场,经过夹斜看”

这是宋之问在其诗《长安路》中

对斗鸡场的描述

身为朝廷官员尚夹在接踵的人群中窥看斗鸡

可见当时大吉昌的热闹场景

且观看斗鸡的非一般群众


鼓乐声声传千年


唐时大吉昌除了斗鸡外

还是演奏鼓乐

表演舞蹈的娱乐场所

有乐社流传至今

大吉昌曾有三座古庙

如今虽然古庙不存在了

但这里仍保留着过庙会的传统

鼓乐是庙会的重头戏


在大吉昌巷表演鼓乐的是“大吉昌鼓乐社”

据介绍

大吉昌鼓乐社成立于1918年

曾活动于大吉昌三座古庙中

乐社现存有清朝双云锣

以及民国时期购买的枕梆子、匀孔笛、笙等文物

著名古筝演奏家曲云和笛师周志礼

都是该社成员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西安鼓乐在2006年5月

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吉昌鼓乐社就是西安鼓乐的传承者之一

西安鼓乐也被誉为“盛唐余响”

“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现在的大吉昌巷

不同于唐代的热闹喧嚣

安静典雅中带着一股烟火味儿

因着邻近书院门

这里也充满了书卷气

巷子里多是画廊

时常能看到搞书画创作的人在门口挥毫泼墨

来这里求画、求字的人络绎不绝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大吉昌巷、书院门

依偎在城墙脚下

墨染岁月、书香四溢

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文化脉搏

时光轮转,初心不改

一千多年过去

这些古老街区

也随时代发展迎来了自己的变化

不变的是那份深深的羁绊

今天

我们还能看到一些

大吉昌巷的老住户在城墙根下

玩耍嬉闹、读书作伴的场景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

无论是大吉昌巷、西安鼓乐

还是西安城墙

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只有守护好她们

才能保持城市最独特的历史风貌与特色

传承悠悠岁月,延续厚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