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座念舊的城

都說廈門是文藝的,我覺得這形容不準確。廈門最濃烈的氣氛是懷舊,懷舊不能等同於文藝。

它最有魅力的地方,不是鼓浪嶼上精裝修的商街,而是狹窄里弄裡,一盞昏黃燈光,一把破舊老凳,在門外隨處一坐,乘涼喝茶的老人。

我們挺慘的,沒有歷史。我說的這歷史,不是書上的年份和故事,而是人對於過去切身的瞭解,要切身,要真實,就得走近現實,比如,聽爺爺奶奶親口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這故事聽得越少,對真實的過去,便知道得越少。不瞭解他們的青春年歲,都經歷過怎樣的掙扎,不知道這掙扎背後的故事,就算不上真的瞭解,無法用過去的經驗,思考現在。

廈門,提供了一個回到過去的切身場景。那些街道,像極了小時候光著屁股跑過的街道,那燈光是八十年代的燈光,風都像是從八十年代吹過來的。

可即便這樣,廈門的現代化,又有著強烈的速度感。它不時回頭看,可多數時候是在趕路的。這是我在廈門這座城市,感受到的衝突。它像極了中國人的現實處境。在一節高速行駛的列車上,眼睛一眨就到了現在,快到來不及處理自己與過去的關係。

被時代推著往前走,走出去,去闖,去開拓未來,可心裡有一些自留地,永遠地留給了過去,留給了陶淵明式的生活。

誰都知道回不去,那些在商業運作上高喊著逃離北上廣的人,自己是不會逃離北上廣的,他們享受著大城市的心靈危機帶來的商業紅利。

那些被商業裹挾的現在,逼著你朝前看,朝錢看。就連我這種自認為的理想主義者,也在吳曉波的洗腦下,不停給自己灌輸著“商業改變世界”“平等看待金錢”的理念。

懷舊從來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有一種悲涼,是小津安二郎式的悲涼,是變化,是遷徙,是打破穩定結構後的無能為力。你只能對它聳聳肩,攤個手,留一個抱歉的微笑,你對它做不了什麼。畢竟,在朋友圈轉發家鄉美食的文章時,你也許正堵在北京的三環路上。

廈門,這座念舊的城

——Photo@廈門 鼓浪嶼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在廈門拍到最喜歡的一張。這個小店,在鼓浪嶼一條寂靜的小街上,不是主幹道。我們上島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整條街啞然無聲,只有這一家店燈光明亮,像是嵌在紅色磚瓦房子裡的一顆太陽。

店裡的裝修,是木質的“文藝”風,裡面零星有幾個遊客。

我沒有進去,一直站在離它有些遠的地方,看著店門口左側一位老人,他正坐在紅凳子小桌前吃飯。那個場景,莫名地有些感動,我掏出手機,剛想拍下來,老人便起了身,自言自語在說些什麼,行動不便,顫動著雙手。

同伴出來找到我,在同一個角度,一起看著這家店。她說,都挺好的,除了門頭上的“清倉甩賣”。我說,不,就是這個“清倉甩賣”挺好,它讓這個文藝外殼下裹著的鼓浪嶼,顯得特別地真實,它才是中國現在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