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这位同学,你什么背景?

站住!这位同学,你什么背景?

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的不同,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可以用巨大两个字来形容,而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教育理念之上。

伴随着各大名校逐步公开择人标准,我们发现,相对于批量化、流水线式的文书,以及齐刷刷一样超高的标化成绩,美国高校招生,反而越来越看重一个学生的个人特质。

例如哈佛大学日前空开的录取流程,就是一种被称为“全面评估”的方式,这种评估过程不仅仅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同时考虑课外活动和较为主观的“个性评分”等。

站住!这位同学,你什么背景?

哈佛大学官网对申请者相关能力的描述

也正因如此,在中国庞大的留学生市场中,逐步催生出了“背景提升”一词,不少同学开始选择参加竞赛、实习、公益、科研等各种课外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但说了这么久,

所谓“背景提升”到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做“背景提升”?

你的梦校最看重怎样的个人特质?

今天,我们就想跟大家说说,关于“背景提升”的那些事!

站住!这位同学,你什么背景?

“背景提升”Q&A


Q:什么是“背景提升”?

A: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

1/ 硬实力:即GPA、托福雅思、GRE,GMAT,SAT等入学考试成绩、毕业院校背景等

2/ 软实力:能体现你的学术和科研能力、跨文化经历和能力、领导力、社会责任,以及性格等方面个人特质的项目或活动。

而所谓“背景提升”,简而言之就是,让你的个人履历在软实力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以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在升学或求职中获得优势的行为。

Q:为什么要做“背景提升”?

A:背景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海外顶尖大学最为重视的录取标准之一。

近年来ViaX也出过本科GPA2.8的学员在申博时被各校教授抢着要,也不乏双非背景的学员成功拿到G5的offer,而这些都是背景提升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做“背景提升”最主要的原因即为:

1/ 诸多名校逐渐放宽对硬实力的要求,转而详细的考察一个学生的软实力

2/ 当所有申请者的硬实力相当时,只有软实力才能凸显我们的优势

3/ 当我们在硬实力上就已经落后他人时,更是只有提升软实力才能弥补那些缺点,并让自己成功弯道超车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能在千万个同样优秀的申请人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对自己进行背景提升。

站住!这位同学,你什么背景?

Q:什么人适合做“背景提升”?

A:大致来说有三类同学适合做“背景提升”:

1/ 希望借助“背景提升”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打入名校的同学

2/ 希望以各类“背景提升”项目为路径,寻找到自己最适合或感兴趣的

学习方向,并完成自我技能或思维提升的同学

3/ 希望以“背景提升”项目为契机,积攒名校导师或知名公司高管人脉的学生

Q“背景提升”项目都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我该如何进行选择?

A:我们在上周也有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一块的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往前翻来看一看。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我们根据Common Application中的可选活动,将“背景提升”项目简单分为了以下五大类型:

1/ 学术类活动:这类活动可以让招生官看到,你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深度,以及你在学习过后仍对这个领域充满热情的态度

2/ 艺术类、运动类活动:美国大学普遍重视申请者在文艺活动和体育竞技的参与度,并视其为验证申请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 社团、俱乐部活动:美国的大学招生录取时,会更青睐于有领导能力,逻辑思维清晰,以及思辨能力强的同学

4/ 社会活动: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贡献意识,强调学生不管在哪里,都是所处community中一员,要有大局观,要对这个community有所贡献

5/ 其他个人活动:如Family Responsibilities(家庭责任)等

而在网申系统里,Common Application最多可填写10个活动。一般来讲,这10个活动里,最好包含3项学术类活动、2项社会活动、2项社团或俱乐部活动、2项艺术类或运动类活动、1项根据发展方向自选。

而在选择相同类型,但不同的“背景提升”项目时,我们应该更着重考虑自身优缺点及发展方向,有条理有逻辑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